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对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进行网络调查, 分析了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分布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特色数字资源的内涵出发,从文献计量角度概括了国内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研究的总体状况,从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一般理论、数据库系统及相关技术、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实践经验、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现状、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整合协作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国内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保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数字资源在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符合师范类高职院校定位的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从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类型、建设方式进行探讨,提出符合学校发展的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浅谈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共享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宋丽华 《现代情报》2006,26(9):101-102
针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从数字资源引进、虚拟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特色网站、共享与服务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认识数字资源的建设问题。数字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池州傩文化的内涵及特点,从文化传承、自身发展、促进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池州傩文化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意义;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主要出发点,从平台建设、数据库标准、资源收集、资源共享等方面,探讨了池州傩文化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加强池州傩文化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踏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化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因此,如何完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重大课题。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读者不断增加的需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缺乏的突出矛盾。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数字资源建设,推动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与实验室在数字资源建设、管理方面各有所长,集成其数字资源不仅必要而且可行。通过将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融入实验室、实验室数字资源纳入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共建特色数据库等模式,以实现图书馆与实验室之间的数字资源集成。采用采购集成、资源集成等一系列策略,提高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苏省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状况、数据库数量分布、中外文数据库引进、自建特色数据库等情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了数字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大引进专业数据库,建立数字资源建设评估机制,加强自建特色数据库,整合各类资源,建立高职院校图书馆间的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特色数据库数字资源保存的流程和技术,阐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保存载体,以及完善特色数字资源的保存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区域性协作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区域性协作建设的策略,包括完善数字资源联盟采购机制、争取更合理的数字资源授权模式、推进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1.
陆康 《现代情报》2017,37(7):97-103
[目的/意义]长期以来图书馆围绕高校学科服务的参与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机制,使得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与学科相关数字资源未被充分发掘,也造成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较低,不能达到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目的。[方法/过程]本文引用众筹思路,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构建学科服务和资源建设的动态协作机制。在构建学科相关数字资源动态采集平台的基础上,利用众筹的方式收集读者的原创性特色资源,以资源展示与构建互动机制的方式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同时突出资源的原创性与特色性,将资源的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结果/结论]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学科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将资源的动态性、时效性与特色性得到充分体现,实现高校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能够为高校读者的教学与科研提供符合其实际需求的资源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12.
靳辉 《情报探索》2013,(11):129-131
介绍了长尾理论与Web2.0技术,分析了Web2.0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长尾理论应用,阐述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个性化服务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理论和方式,以中国知网为实例,分析了信息链接整合的方式及其应用效果,为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arrival and prolifer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digital libraries have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use of print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librari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xtent to which graduate students in a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setting use print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Reading preferences and use of print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vary amo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Graduate students seem to expect a hybrid of print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They desire to meet their information needs through a mix of print and online resources, even though reasons for supplementing another type of resource differ. Circumstances that affect the selection of use between digital libraries and traditional librari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商业性数字资源建设政策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商业性数字资源建设需要国家信息政策的支持,并通过对商业性数字资源建设政策需求的调查分析,提出目前商业性数字资源建设政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蒲筱哥  张敏 《现代情报》2008,28(2):84-87
当前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趋势是投资的国际化、数字信息资源内容的国际化以及数字信息资源生产与联机服务的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为此应加强特色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建设步伐、知识产权的合理解决、加强特色数字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力度,并在数字信息资源产品的市场开发中引入深层次营销思想,以尽可能地使数字信息资源产品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可耗竭资源价值理论与陕北能源价值补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宗宪  姜昕  王青 《资源科学》2010,32(11):2200-2209
本文首先明确了可耗竭资源跨期分配的动态效率标准和代际公平标准,以动态效率标准为原则,通过最优化模型分析,解释了可耗竭资源价格构成的原理。即资源价格理应保含边际直接成本、边际环境成本和边际使用者成本三部分内容,其中边际使用者成本是资源自身价值的体现。然后讨论应当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对资源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补偿。最后展开量化分析,采用以代际公平原则为指导的使用者成本法估算2001年至2006年6年间陕北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造成的使用者成本大小,分别与各年地方财政收入当中的资源税收入作比较,得出当前价格及税收水平下,陕北能源资源价值损耗远未能得到有效补偿的结论。如此将不利于该地区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步入高速信息时代,资源的分散性、异构性产生的资源利用困难严重影响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迫切需要进行数字资源整合。本文从高校利用者的数字资源需求入手,结合高校数字资源的实际情况,经过对比和分析,对高校的数字资源整合系统进行设计。认为高校应当建立一站式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对利用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结合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类型,并以我国NSTL、CSDL、CALIS等信息资源整合建设项目为代表,从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全文传递、检索平台、信息门户、参考咨询、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建立与完善我国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八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字资源:规划、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健  孙济庆 《现代情报》2011,31(2):44-46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规划与选择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研究型图书馆的角度出发,结合实践经验,就如何规划、评价与选择数字资源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