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富裕的推进内嵌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之中,数字创新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动能,也为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经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在对共同富裕内涵系统解读的基础上,聚焦共同富裕在效率、公平与精神文化富裕三个层面的发展需要,运用编码方法梳理发现,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视角包括:基于发展效率的金字塔底层与数字化转型赋能视角、关注公平的机会公平与价值共创视角、丰富精神文化的创新精神与文化场域视角。最后从发掘内涵测度、深化理论视角、剖析内在机理、关注负面效应与深耕本土价值等5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文章对厘清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创新创业研究进程、提供领域研究未来方向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6家典型数字创业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共益导向对数字创业企业社会创新价值实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共益导向包括双元性、自反性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贯穿于创业萌芽、技术落地和价值实现3个阶段,最终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3个层面的社会创新价值。本文有助于从共益导向出发延展数字创业和社会创新的理论内涵,为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制造服务化价值通过直接或间接关系组成的价值网络实现共创与传递。以价值网络为视角,结合制造服务化决策三维度(服务化需求、模块化和服务化价值度量),通过对继往开来工控公司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其如何通过模块化的总集成服务化业务,实现与价值网络各成员的价值共创。最终得到从价值网络形成到价值共创,再到价值实现的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综合分析框架,为尚处于服务化初期的制造商提供转型借鉴。此外,将价值网络视角应用于服务化研究领域,分析焦点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如何利用价值网络实现价值共创,从而推进制造服务化,打开了制造服务化价值共创过程的黑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多主体的视角分析了价值共创的内涵与特征,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到价值共创过程研究中,通过对广东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共创路径分析,提出了包含企业范围、共同范围和顾客范围三个阶段的价值共创实现过程具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6):F0003-F0003
专栏客座编辑刘志阳,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商学院副院长价值共享是平衡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关键,股东创造价值的理念正越来越被利益相关者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取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基础上的共同富裕要求各类主体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强化共享意识,进而推动包容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社会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然而,农民社会创业者因资源匮乏面临创业绩效不高这一问题。基于高阶理论和权变理论,本文探究农民社会创业者亲社会动机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以创业拼凑为中介变量、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利用我国206位农民社会创业者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农民社会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对创业拼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社会创业者亲社会动机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对农民社会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在农民社会创业者亲社会动机与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市场动态性和技术动态性均正向调节创业拼凑与农民社会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论为如何促进农民社会创业绩效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主体契合、利益相关者协同、价值共创等理论,本文选择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为案例对象,分析创意生态圈多主体价值共创的系统化过程。研究发现:创意生态圈的创意产业集聚和生态位多样性为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契机。创意环境下多主体契合与资源交互过程表现为共建契合平台的网络效应强化了资源依赖关系,为企业开展异质性契合资源的搜寻识别提供支持,强联结下的信任关系助推创意企业更便捷地获取与共享跨界互补性资源,进而实现合作模式下的资源对接,以此完成资源交互过程中的进化与溢出。这一共创活动过程从企业价值产出维度促进了创新设计,从生态系统多主体价值产出角度加强了多主体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究智能技术对智能商业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基于价值共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达闼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多种来源的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相互验证,从动态、整体的视角研究智能商业背景下企业如何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价值共创。研究发现AI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突破了“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传统线性范式,企业价值共创各环节活动呈现“交互-反馈-增强”的非线性价值共创模式。其中,交互是起点,提供用户信息及行为数据基础;反馈是关键,提高价值创造效率;而增强是独特价值,也是更高起点的价值共创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数字共享经济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数字载体,随着网络信息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迅速成为多用户价值共创的平台,改变着人们建立经济、道德等价值关系的方式。与此同时平台所涉及隐私安全、大数据杀熟、虚假销售等伦理问题亦成为当下社会的焦点。对数字共享经济平台价值共创进行价值哲学分析,厘清价值共创类型的伦理内涵,确立平台共同体的道德自由空间并建构平台的超规范伦理体系以此促进其利益相关者信任关系的稳定,旨在维护数字共享经济平台价值共创的互信、公正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数字创新创业赋予了共同富裕新动能,正加快经济社会形成共创共富的生动局面。理论分析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兼具鸿沟效应和红利效应,鸿沟效应在先期强于红利效应、在后期弱于红利效应,数字创新创业与共同富裕之间呈现U形关系;居民收入结构在因果链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了调节功能。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创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并且稳健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U形关系在共同富裕的“头部”省份呈“细口尖底”形态,在“腰尾部”省份则呈“宽口平底”形态;南部省份整体上早于北部省份实现了由鸿沟效应向红利效应的转变;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创新创业正是通过影响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之比间接地作用于省域共同富裕,数字基础设施正向调节数字创新创业与共同富裕之间的U形关系。研究结果为厘清数字创新创业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出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21,(3):108-115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小米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机制的分析框架,并结合解释性案例分析将其拓展到一般情景。研究发现: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的交互存在多种形式,可能产生新的利益相关者;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具有典型的时序特征,不同演化阶段下利益相关者的期望、行为都会发生转变,进而影响系统的价值共创;价值共创并非一定能够取得积极结果,核心行动者需要借助可控的非人类利益相关者来确保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稳定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字平台赋能的创业受到业界关注,但创业者如何借助数字平台突破创业机会资源双重约束尚未得到揭示。本文从平台赋能与价值共创的整合视角,结合机会资源一体化开发理论,选取基于小米数字平台的4家创业企业为主分析单元做嵌入式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在需求识别阶段,创业者借助数字平台的知识赋能与数据赋能,促进与创业服务商的价值共创,实现机会资源一体化识别,突破机会资源识别约束;在产品开发阶段,借助数字平台技术赋能与供应链赋能,促进与技术开发商与供应商的价值共创,实现机会资源一体化利用,突破机会资源利用约束;在市场推广阶段,借助数字平台品牌赋能与渠道赋能,促进与用户及渠道商的价值共创,实现机会资源一体化拓展,突破机会资源拓展约束。本文揭示了数字平台创业突破机会资源双重约束提升创业绩效的过程“黑箱”,丰富数字情境下的创业理论。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转型彻底颠覆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组织要素联结关系,但其驱动组织协同管理与创新的内在机理仍然不甚清晰。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出发,对人瑞集团2010—2021年从需求拉动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到智能匹配型人力资源服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过程进行了全景展现。结果表明,数字时代的资源编排过程包括业务资源数据化、数据资源场景化、数据资源智能化三个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通过影响组织的资源编排过程,继而影响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同时,数字资源编排基础上的数字化转型还重构了人力资源服务的价值创造机制,包括价值感知机制、价值联结机制和价值共创机制,继而驱动形成“客户—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劳动者”多主体间协同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已成为阻碍公安大数据战略实施的重要障碍。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剖析当前我国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形成机理与利益冲突协调机制,能够为合理协调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 从主体共创价值视角,研究公安情报共享中的价值共创关系及价值实现过程,以价值共创全过程为视角认为投入、风险和收益构成了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诱因,将利益冲突诱因类型分为原发性诱因、突发性诱因、继发性诱因,并进一步探讨公安情报价值共创的共创筹备阶段、共创价值累积阶段、共创价值惠及阶段的利益冲突形成机制。[结果/结论] 综合运用规划和互动方式从投入保障、风险管理、收益协调3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共创利益冲突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创业平台和技术创业型企业是原创技术孵化的关键主体,其共生关系的形成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聚焦于创业平台对技术创业型企业的单向资源供给,或内部资源整合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忽略了资源共生对提高孵化效率、实现价值共创的关键作用。鉴于此,选取Y Combinator、创新工场、概念证明中心进行案例研究,剖析技术创业型企业与创业平台的共生演化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创业型企业与创业平台表现出“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螺旋上升的共生演化过程;(2)多元化资源收益驱动创业平台与技术创业型企业共生关系的形成,其中技术资源收益促使创业平台打破局限于经济收益的互惠共生,步入技术资源拼凑的偏利共生;(3)构建横向创业链和纵向创业链是技术创业型企业和创业平台形成寄生、偏利共生、基于经济收益互惠共生关系的实现路径;创业平台拼凑共生资源、协奏形成资源结构化,并嵌入横、纵创业链集成创业网络,最终实现网络资源获取的互惠共生。研究结论明确了共生资源收益和创业链构建、资源整合对驱动和实现共生演化的关键作用,为形成技术创业型企业和创业平台的互惠共生,促进创业平台向专业型、技术型转化,实现价值共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背景下,资源编排如何创造价值开始成为创业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以往研究解析了数字赋能的资源配置构型创造价值的不同方式,然而,对于在不同价值创造逻辑中每个价值共创者资源、需求的异质性、资源编排过程机制及其异质性尚缺乏深入剖析。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4个本土企业的数字平台,探索在不同数字创业情境下如何进行资源编排实现价值创造,构建资源编排过程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平台可通过集成式资源编排、协作式资源编排、搭桥式资源编排以及赋能式资源编排4种模式实现价值创造,且4种模式在需求—资源识别、资源结构化、资源捆绑和资源利用等子过程中均存在差异性;不同资源编排模式的选择受创业者创业认知、所识别资源与需求匹配逻辑的影响,且不同资源编排模式呈现出异质性的价值创造逻辑;与集成式、协作式资源编排模式相比,搭桥式和赋能式资源编排模式对企业资源要求相对减弱,更有利于构建数字平台的焦点企业应对资源约束。本文对丰富数字创业和价值创造研究、拓展资源编排理论的应用情境与过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企业如何构建数字平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创业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跨行业和领域边界经营,产品多元化战略是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迅速成长形成商业生态的重要举措。已有产品多元化影响因素研究从内部资源视角或外部需求视角考虑单一要素的驱动作用,尚未深入探讨各前因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因果复杂性机制。因此,本文采用fsQCA方法,探究资源侧和需求侧的5个前因条件对数字创业企业产品多元化战略的协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驱动机制可分为3种模式:团队—用户质量驱动型、团队—用户数量驱动型、财务—用户驱动型。研究发现,单一的需求因素或单一的资源因素并不能直接驱动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内部资源与外部需求的结合是数字创业企业进行产品多元化的真正驱动力。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了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发展路径,对于把握数字经济背景下创业活动的全新内涵,推动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企业的生态工程决策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与生存发展,也对其利益相关者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必须兼顾伦理因素,履行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理论改变了"股东至上"和"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单一的价值取向,并被"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赢与和谐"这一价值取向取而代之。从企业伦理观出发,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具有多元价值观的资源型企业生态工程评价体系,不仅是提高企业决策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尝试,也是对增强资源型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利益群体各方共生、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平台的发展,平台的合法性建设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议题。尽管平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是合法性建设的重点,但是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应如何处理未被厘清。基于此,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案例研究,构建了“合法性前因-合法性响应-新的合法性”的数字平台合法性建设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受社会和企业环境驱动,平台企业在初始、发展和成熟阶段分别采取战略操纵、道德推理和同构适应的合法性战略。不同阶段的合法性战略实施过程中,平台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获取、边界控制-边界开放、个体身份-集体身份的紧张关系。为了应对这些紧张关系,平台企业采取协调、控制和价值机制获取合法性。研究结论对数字平台、合法性建设和平台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与大企业联盟的技术创业企业成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岑  张帏  姜彦福 《科研管理》2012,33(2):97-106
资源的匮乏常常是技术创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而战略联盟为技术创业企业提供了一种以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合作和发展模式,成为技术创业企业把握创业机会、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针对技术创业企业与大企业构建的战略联盟,从资源基础观和"战略-结构"的视角,建立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战略联盟的"动因-行为-收益"整体分析框架;进而对高技术创业企业海兰信公司进行了深入案例研究,分析了其通过构建战略联盟获取资源、实现成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联盟战略后,可以通过与伙伴企业进行组织间的合作、沟通和学习,使资源得到互补,战略更加明晰,组织结构更加完善,从而实现创业企业成长和绩效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技术创业企业构建联盟的"动因-行为-收益"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