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排技术是用于自喷采气井上的排液采气井技术。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和积液加剧,气举、泡排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已经不能维持气井自喷生产,机抽排液成为濮城油田气并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但机抽排液采气受泵深和泵效限制,仍有一部分井筒积液排除,造成了生产压差降低,近井水锁效应,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气井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可以降低油套环空液柱在并底产生的流压,提高气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2.
苏国丰  余治国  张斌  冯逍 《内江科技》2005,(1):75-75,80
文108-2井为典型的封闭弹性气驱底水气藏。针对气井不同阶段开发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依靠控制临界流量、动能因子、小油管等排水采气理论,合理利用气井自身能量,达到了较好的排水采气效果。  相似文献   

3.
靳庆春 《内江科技》2011,32(5):133+111-133,111
连续气举属于补充能量的排液采气工艺,广泛适合于低产产液气井的排液采气,尤其适用于作业井的复产和地层能量弱且出液速度较快的气井,连续气举也要求现场要有比较完备的工艺设施和连续稳定的气源等条件,文24井和文24-2井气举后产能增加,达到7000~10000方。由于各井的情况千变万化,在实际的气举应用中要严密关注被举气井的生产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制度,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杨志伟 《内江科技》2010,31(5):99-99,89
并下气液分离及同井回注技术是在井下经过螺旋气液分离器将出水气井的产出液进行分离,然后将分离出的水在井下日注到另一水层或枯竭气层中,该技术可以减少大量的地面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对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胜利气井的应用效果、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排水采气技术是气田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技术,也是解决"气井积液"的有效方法。对有水气井采取合适的排水采气工艺可以稳定气井生产,提高有水气田的采气速度和采收率。涩北气田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出水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涩北气田出水特征,就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多种排水采气技术在涩北气田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6,(2):40-42
大牛地气田直井多为2005~2011年投产,随着气田开发,气井压力、产量逐渐降低,凝析油含量逐渐增多,单纯依靠泡沫排水采气工艺难以满足低压低产气井排液需求,因此2014年开展集气站内多井联合气举排水采气工艺,6月至10月底共气举20口气井,其中增产井10口,复产水淹井2口,阶段累计增产90万方,工艺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集气站内联合气举的工艺概况、作业流程、工艺原理,推导并明确了参数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气举过程进行分析,理论推演与实际施工相吻合,工艺排液效果明显,对该工艺实施、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1)
边底水气藏在开发后期,气井不可避免的将见水,同时随着地层压力、产气量的降低,井筒内会逐渐产生积液,积液后影响单井的生产生产。若需要使得单井恢复生产能力,需要对气井积液进行措施处理。针对研究区中浅层气井,讨论了4种排水采气的工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优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注采气井要求运行周期长,运行工况条件苛刻、储层和盖层封固质量要求高,储气库注采气井要求全井封固,要求水泥浆返至地面。分析了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压力系数低、水泥浆设计困难等固井技术难点,提出了采用双密双凝固井水泥浆体系的固井技术,经现场施工应用,固井质量优质,满足封固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雷改玲等 《内江科技》2014,(2):64+63-64,63
<正>伴随着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气井出水问题日趋严重,排水采气工艺已成为提高有水气田开发效益的有效技术。本文基于文23气田存在的低产井积液问题,通过介绍三种成熟的排水采气工艺,以期为解决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气田生产过程的增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气矿成立于2002年12月,主体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气藏老区近一半天然气产量必须依靠排水采气完成。本文分析了现有排水采气工艺主要包括: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机抽排水采气工艺等。加强气藏和单井的排采工艺分析,优化设计排水采气工艺和技术参数,研发和更新井下作业配套设备,和采用复合排水采气工艺等,均是有效提高产水气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自2006年大港油田采油三厂枣43北块油水井实施地面流程简化优化以后,所有油井全部以串井形式与回油系统“T”接,所有注水井以单井形式与注水系统“T”接,取消了地面地下掺水,油井串井源头井停产期间易出现管线冻堵现象。本文通过工艺流程改造,实现注水井注水保掺,有效解决管线冻堵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XL气田茅口组气藏气水关系认识不清,气藏早期不均衡高速开采,导致气藏大规模产水、产能大幅度下降;气藏出水后,未从气藏整体治理思路进行排水,采用控水采气、井筒排水采气使气藏气水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导致大部分茅口组气井水淹停产,大量剩余储量难以动用。利用非线性物质平衡法对各裂缝系统和各单井水侵量进行了计算,结合各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各裂缝系统的水侵模式,为气田下一步的排水采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深气田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深气田部分气井试采过程中出水的问题,通过调研国内外排水采气工艺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结合气田实际优选合理的排水采气方式,确定在开发初期应将气举与泡排两项工艺做为排水采气技术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气井是天然气生产的主要对象,在地质条件和气井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强气井管理,对气井进行合理分类和配产,加强动态分析,减少关井,增加采气时间,改善气井利用率,就可以达到生产更多的天然气。本文针对以上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就苏里格气田气井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生产管理指导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属于典型的孔隙型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各气藏未见明显水层,无边、底水,原始气藏压力为低压至常压。大牛地气田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天然气中凝析水和地层孔隙水的影响,经常会导致气井井筒积液,对气井的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目前气田主要的排液采气工艺是泡排,但是2010年,有2口实施泡排工艺的气井水淹停产,水淹时井口油压为8.00MPa。随着地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将有更多的产水气井积液甚至压死,所以针对大牛地气田实际状况提出利用现有注醇管线,使用撬装压缩机在集气站或者井口注气相结合,不安装气举阀的排液复产工艺。对于大牛地气田能否使用气举排液复产工艺,首先在于地层压力能否举升所期望的排液量,其次所需的注气量是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最后就是现有小管径的注醇管线能否满足注气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油区回压高、油稠含蜡高、并温低的边远井,大量使用了敞压式水套炉。有效地提高了油温,降低了回压,增加了产量。但又存在如软化水消耗得快,炉膛火燃烧效果不好,供气不畅等原因。为此,对现有工艺进行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文96储气库投入运行后,为了加强注采井管柱腐蚀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对注采过程中气井管柱腐蚀机理、腐蚀介质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切合文96储气库的理论模型,结合投运以来的生产数据,模拟气井在注采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分析腐蚀的机理、类型、位置、形态等主要因素,以及冲蚀与气体的流速比之间的关系,预防腐蚀对注采管柱的加剧损伤,来达到延长气井管柱的使用年限,保障文96储气库安全平稳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李雪松 《内江科技》2013,34(5):79+185
为了预防含边、底水气藏在开发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水侵导致井筒附近含水饱和度的上升而引起气井生产气液比下降,携液能力降低,气井积液并停喷,必须确定气井在停喷时井筒周围的临界含水饱和度。通过对凝析气藏积液和停喷井的分析,利用节点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气井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流入、流出动态曲线来找寻气井携液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并回归方程预测气井自喷生产时井筒周围的临界含水饱和度。对凝析气田排水采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注水合格率是衡量注水质量的指标,是保证开发效果的依据。加强注水井的日常管理,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实现“注够水、注好水”的目标,是提高油田采收率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影响分层异常注水井出现原因入手,认真分析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分层注水井在地层发生变化、井下管柱故障、水嘴刺大、水嘴堵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影响合格率的因素。以便在今后的注水井的日常管理中,对测试异常井的各个环节引起注意,并加大分析、处理的力度,从而减少测试异常井数,进一步提高注水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井的开发进入中后期,井底压力降低,井筒积液问题越来越严重,排水采气成了各个气田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排水采气工艺,可以延长气井的生产周期,提高气井的采收率。涡流工具是一项新从国外引进的井下气-液两相分离技术。本文重点介绍了涡流工具的结构组成、工作机理、操作过程、适用范围、优化设计,为气田的排水采气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