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随之兴起,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在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平台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在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业务和经营服务模式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保持良好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了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作用。网络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从网络金融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网络金融环境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提出网络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金融和技术是当今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积极渗透到金融行业,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互联网理财平台等为代表的金融模式正以重建者的姿态使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普惠化成为现实。本文浅析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起源,产品种类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1):73-75
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商企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小微企业长久以来存在的贷款难的弊病,但却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冲击。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简要阐释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参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商业银行应提升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宣传力度;发挥互联网下的大数据优势,缩短业务审批流程;以小微企业为中心,扩宽互联网销售渠道;创新互联网金融技术,寻找金融工具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利用移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互联网上进行着一些日常生活行为。电子商务的崛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某些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为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电子商务的交易效率,逐步形成了适应当今互联网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本文主要研究电商金融的发展模式,结合现代电子商务,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挖掘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在互联网大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形成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邮储银行在发展电商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电商平台+供应链金、电商物流+互联网金融、邮掌柜+农村互联网金融等电商金融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时代,传统的商业银行将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因此挑选互联网金融的巨头支付宝公司,将其与商业银行对比,从而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接受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将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分为商业存在、软件外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四种形态,构建测度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设计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2008-2014年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之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总体上呈现直线稳定上升状态,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超常规发展,2014年以来互联网产业内贸易发展速度开始加快,并超过了稳定区间,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确保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智能风控作为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金融机构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服务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市场上各金融机构实现智能风控的路径主要有自主构建、借力互联网巨头、借助第三方服务公司等3种,其本质均是如何整合利用好数据源、决策模型、计算能力这三大核心要素。围绕自主构建智能风控体系的实现模式,通过从数据获取与整合、产品与渠道、模型与平台等方面深入剖析某传统商业银行的具体实践,探索智能风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Cite Space对2013—2016年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论文进行知识图谱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国内有关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普惠金融、大数据的金融应用。而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及大数据下的金融风险评估。此外本文发现,中外互联网金融相关研究的演进路径趋同,具体可归纳为"原理探究—方法设计—应用推广及机制建设"三步。其中原理探究阶段学者更关注技术创新;方法设计阶段学者重点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应用推广及机制建设阶段学者更关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以及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Cite Space对2013—2016年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论文进行知识图谱的量化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国内有关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普惠金融、大数据的金融应用。而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以及大数据下的金融风险评估。此外本文发现,中外互联网金融相关研究的演进路径趋同,具体可归纳为"原理探究—方法设计—应用推广及机制建设"三步。其中原理探究阶段学者更关注技术创新;方法设计阶段学者重点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应用推广及机制建设阶段学者更关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以及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进入了海量数据时代,从这些海量数据里挖掘出有用的模式具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常规的数据挖掘模型会依赖于特定的数据挖掘平台,而目前的数据挖掘平台并不能做到随时随地跨平台交换数据挖掘模型。文章提出基于PMML的电子商务数据挖掘方法,只要数据挖掘平台兼容了PMML规范就可以真正做到跨台平交换数据挖掘模型。文章重点研究了PMML语言是如何表示完整数据挖掘模型,并就某电商平台挖掘潜在客户的数据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从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获得了普及和广泛的应用,互联网金融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会因此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因此,深入探讨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对研究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和预防金融风险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方 《内江科技》2009,30(7):118-118,123
网上银行是银行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的虚拟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具有高效率、成本低和灵活性强的特点。在电子商务时代,安全是一个关键问题,较之于传统方式而言,电子商务虽然在速度、成本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采取网上交易方式,因此有可能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由于网上银行在互联网上提供面向客户的金融服务,因此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阐述互联网金融现状、发展历程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介绍了传统的以互联网为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P2P网贷模式、众筹平台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等多种互联网金融实现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并对如何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国内银行激烈竞争,求变求新就成了各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金融创新就是吸引和满足客户的法宝之一。针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靳玉红 《情报科学》2018,36(12):134-138
【目的/意义】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猛,金融信息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方法/过程】通过对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发展优势、不安全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防范措 施,并构建了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及平台。【结果/结论】信息安全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 构建安全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新兴的互联网商务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与网络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响应关系,进而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提高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关键。为了能有效利用与分析企业后台数据库中所拥有的网络客户数据,文章将数据仓库理论引入到企业电子商务体系构建中,提出一个基于数据仓库的智能化电子商务响应体系结构,以有效的提供网络客户快速且高质量的服务,进而得以维持顾客的忠诚度以及吸引新的网络客源,提升企业的电子商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吴梦 《科技创业月刊》2020,33(1):160-162
在日益成熟的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互联网金融提供资金融通供需信息,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各方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探讨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时代背景下,最受冲击的莫过于商业银行。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概念。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影响,更加具体的了解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商业银行的哪些方面,并对商业银行进行的业务改革及对策开展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