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利用近三年公开发布的浙江省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研究了这些企业的更替变化情况、行业分布变化情况、技术创新能力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变化情况,发现百强企业的更替率较高、创新能力波动提升、分布向高新产业和创新中心集中。对企业变化的内在规律分析发现,影响百强企业变化的短期因素主要是浙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长期因素才可能是创新风险;影响百强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是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影响百强企业行业分布的则主要是科技进步或者说产业领域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优化完善技术创新政策、营造技术创新良好环境、实施差异化区域创新发展策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青  王燕灵  杨伟 《科研管理》2020,41(7):120-129
 基于国家创新和数字化战略的考虑,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数字化投入,力求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在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领域还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特别是县(区、市)层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2015-2017年浙江省73个县(区、市)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化接入、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四个方面实证研究区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数字化接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创新绩效,区域数字化装备、平台建设、应用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推进区域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但需注意协调在不同数字化投入方向上的资源投入不足和过度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亟须依托高技术集聚塑造创新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这是我国区域发展有效应对挑战的关键。本文以我国3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区域创新环境要素探索了高技术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能够通过“专业化集聚—研发资金主导型”“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下多维度协同型”“创新资源—多样化集聚/政府支持—数字经济协同型”3种路径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路径存在地区异质性;依赖于特定创新环境,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具有协同效应而非此消彼长;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创新环境之间通过等效替代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有效揭示了两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环境因素联动匹配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复杂机理,扩展了现有研究,使理论充分对话实践,为不同省市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针对性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炜 《科学学研究》2007,25(5):1010-1013
 通过现场实证数据检验了浙江省中小高技术企业智力资本与组织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浙江技术企业在组织渐进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积累,而根本创新能力显著缺失;企业智力资本对组织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但仅显著影响渐进创新能力,对根本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效应。研究指出浙江技术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本和创新资本的积累,以提升组织根本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分析现有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基于创新主体从投入产出和规模水平角度出发构建浙江省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测算2010—2016年浙江省创新能力指数情况。结果表明,浙江省综合创新能力指数逐年递增,2012年和2016年增幅明显;院所创新能力得分略高于创新环境和企业,而高校创新较为波动,增长缓慢;创新规模增长快于创新水平,创新投入增长快于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6.
集聚外部性、异质性技术和区域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沈能 《科研管理》2020,41(8):49-59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确立综合竞争力、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产业集聚为研究视角,首先以2009-2013年30个省(市)的创新活动为研究样本,使用超效率共同边界函数测算了我国各省(市)的创新效率,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重点考察了三种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集聚外部性是影响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但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集聚外部性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显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同时受益于马歇尔外部性、雅各布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但中西部地区仅从马歇尔外部性和波特外部性中获益。(2)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于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各组群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更为相似,所以,组群内部的省(市)呈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本文介绍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概念和DEA测算方法,以浙江省十一个地区为例测算了技术创新效率,并对影响该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制度、研发项目投入强度、企业群体结构和产业集群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然而,政府对技术创新投入并不会对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区域技术创新政策应更加关注制度创新、产业布局和市场竞争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集聚显著的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影响,并且研发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贡献最大;静态空间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动态空间模型由于分离出了投入变量及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使得估计结果得以部分矫正。  相似文献   

9.
张树满  原长弘 《科研管理》2022,43(4):103-110
   本文以特变电工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研究发现:持续的自主创新投入、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立企业自主创新平台、通过持续重组和并购整合行业关键技术和创新资源、汇聚与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并融入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持续引进与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是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拓展了企业创新能力培育以及持续创新等的相关研究,并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8~2018年面板数据,从全国和西部地区两个层面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区位熵指标,分析了全国层面和西部地区内部视角下西部地区各省份金融资源流动集聚的现状。引入时间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全国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度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金融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度远低于全国整体水平;金融集聚度在全国整体层面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则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建议国家要着力推动金融资源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聚集,提升金融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要素的配置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素结构失衡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的重大挑战,关于如何优化创新要素结构的议题受到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文献,在界定创新要素概念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探讨了要素结构失衡的表现,研究发现了三个层面上各自的要素配置机制及其配置过程,由此提出了关于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的分析框架。最后,依据此框架,以东北地区为例,从现有文献中归纳出针对该地区结构失衡问题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创新资源是开展研发活动、获得创新产出的物质基础,但研究发现在部分情境下充沛的创新资源反而会导致创新绩效下滑,引发“资源诅咒”现象。通过收集31个省级行政区的创新资源与治理环境数据,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创新资源和治理环境组合对创新产出的效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产出效用较高的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体系化法律支持模式、竞争性市场驱动模式和管理型政府驱动模式三种类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治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分析长三角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以及关键影响因素,以长三角地区20家先进节能环保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网站、媒体报道、学术期刊等收集相关二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研究构建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并进一步以其中两家典型企业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作用阶段。结果发现:(1)市场因素与环境规制是外部导向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是内部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压力和资源整合与投入是强化因素,企业文化是维持因素;(2)在节能环保企业绿色创新实践的4个阶段中,模糊前端、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商业化运用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为市场因素、创新技术与能力、资源整合与投入、利益相关者压力。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地区政府加强市场激励型和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企业提高绿色环保意识,共同加大绿色创新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了“投入-过程-产出”的风险研究框架,总结出6类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即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益分配风险。引入协同效应为中介变量、动态能力为调节变量,运用SEM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研究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①6类风险均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不同风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别;②协同效应在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③动态能力显著调节创新要素投入风险、道德风险、资源共享风险、组织协同风险、市场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对利益分配风险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学研三方角度,从技术投入、技术产出、技术发展环境3个方面构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企业创新能力、学研方创新能力和教育环境影响3个公因子,对江苏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学研方创新能力次之,教育环境的影响有限;江苏省整体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企业创新能力水平较高,但学研方创新因子和教育环境因子表现欠佳.因此,提出江苏省要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依托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构建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研发机构的投入产出水平,并继续维持高水平的企业创新能力和优越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朱蓉 《未来与发展》2012,35(6):92-95
在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国际金融危机等特殊时代背景下,浙江很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或倒闭的困境。浙江区域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合作创新机制不健全、区域创新系统薄弱等问题充分暴露。本文分析了浙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和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现障碍,深入探讨构建浙江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带动了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要素流动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京津冀区域的创新政策出发,对区域创新政策协调、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梳理澄清。基于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下辖的42个地级市/区级面板数据,通过对观察期内共1670条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处理,分别运用固定效应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创新政策协调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验证了要素流动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为改进政策协调进而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提供了实证支持。结果表明:创新政策协调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流动在创新政策协调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人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熊爱华  侯德恩 《科研管理》2022,43(12):89-97
为探索多重条件并发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基于机会资源一体观构建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通过对193个样本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形成依赖机会开发和资源联动层面要素的组合;机会开发和资源联动层面不同要素的组合形成两类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1强调模仿型机会开发与资源联动策略组合,类型2强调创新型机会开发与资源联动策略组合;机会开发适配的资源联动方式存在差异,其中模仿型机会开发与资源共享和资源编排匹配良好,而创新型机会开发与资源编排、资源拓展匹配良好。研究结论揭示了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多条等效路径,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前因研究,也为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剑峰  邵云飞  唐小我 《软科学》2006,20(4):103-107
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来确定权重。通过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创新的要素潜力、投入、产出、环境四个角度详细分析了四川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企业(innovative enterprise)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市实现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成为监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股票指数"。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在企业规模数量、经济效益和创新绩效等方面成效显著。本研究从体制机制、环境政策、财税优惠、项目平台和人才融资等方面入手,分析作为区域创新主体之一的政府部门围绕创新型企业建设实施的政策措施,并加以总结。希望能为促进我国创新型企业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