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水河县旅游业起步晚,旅游业体系还没有形成,主要是粗放式经营、自发性发展,以观光旅游为主。清水河县历史上不当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态要素愈显脆弱。相对现代旅游产业而言,虽然已建设了一些旅游设施,但仍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上世纪50年代共和国第一支勘探队的驼铃声惊醒沉睡亘古的大荒迄今,柴达木以石油、钾肥开发为标志,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炭开采等基础工业。西部大开发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区域和领域不断拓展,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条件和工业基础。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委联合批准柴达木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自此,柴达木盆地进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期。  相似文献   

3.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共同开发建设的项目.自1994年5月建园以来,园区借鉴新加坡的公共管理经验,致力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为园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致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号角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经济支柱的地产行业,提升商业开发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成为趋势。从园区地产的出现、工业地产与园区地产的区别、中国与美国园区地产发展的差异性分析入手,重点阐述了中国园区地产的特点和发展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西藏科技》2011,(6):2-F0002
2011年以来,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拉萨曲水县确定了“工业强县”发展道路,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平台,投入资金近亿元,建设了雅江工业园区,下含聂当工业集中园和县城工业集中园,逐步形成了“一区两园”的工业发展格局,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开发园区用地问题一直是研究重难点,作为开发园区主导用地类型的工业用地,影响并决定着开发园区整体用地规模数量及空间布局。基于ArcGIS的30米×30米网格法及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将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典型实证对象,遴选高程、坡度、公路辐射度、生态保养度、工业用地、征地拆迁等6项指标,判识工业用地空间开发适宜度,高、较高、一般、较低、低占比分别34.74%、22.18%、25.61%、13.63%、3.84%,较高值及以上接近60%,区域总体适宜工业用地开发;运用SPSS趋势回归分析法,选择对数模型预测未来工业用地需求量,并与开发区工业用地开发适宜度属性挂钩分析,模拟开发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演变;归纳外延拓展型、工业主导型、高效协调型等三种用地模式基础上,提出用地布局优化的具体方案措施,促进园区产业优化升级及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7.
湖湘扫描     
正湖南省工业地理系统上线1月15日,湖南省经信委联合省第三测绘院共同开发建设的"湖南省工业地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开发运行的专业性工业地理系统。该系统围绕图层动态管理、工业成果展示、基础数据查询三个方面,开发了图层控制、地图图例、地区经济、园区查询、企业查询及相  相似文献   

8.
培育创新极集群:欠发达地区创新系统生成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可首先通过园区基础培育园区集群以形成区域的"创新极".以创新极为龙头,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在园区扩散效应的辐射下,形成全区的区域创新系统.基于此,欠发达区域政府技术创新政策的重点应转向以园区为基点,整合区域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的等优势要素,推进形成区域创新系统,从而提高区域的技术能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内蒙古清水河县2005年~2015年间的相关统计资料,运用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清水河县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5年清水河县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分为两个阶段:2005年~2012年耕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起,由于建设开发的需要及生态工程的实施导致耕地面积减少;2012年~2015年耕地面积由于相关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使耕地面积增加并趋于稳定。(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导致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归纳为3类,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产业驱动因素及农业科技驱动因素。其中,社会经济驱动因素是导致清水河县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产业及农业科技驱动因素是耕地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革新》2009,(11):F0002-F0002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隹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湘潭特有的人文、区位优势,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等条件,建设精品园区,创新机制,发展高新产业,取得了初步成功,新能源、环保机电和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产业立园与创新强区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种工业平衡体系,在生态工业园区内实现物质循环,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与生态工业园区工业链的形成与特点,并从功能、稳定性、共生关系及运行规律等方面作了比较,指出生态园区内的工业链接不但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同时也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强调了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同时要注意发挥人的智能资源。  相似文献   

12.
对清水河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清水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差距,提出了清水河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思路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清水河县位于黄土高原北部 ,辖 1 4个乡 (镇) ,总面积 2 859km2 ,55.2 %的面积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据调查 ,全县长 1 km以上的沟道共 630多条。由于山大沟深、地形破碎、土壤疏松、短历时暴雨频繁 ,形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达 2 773km2 ,占总面积的 97% ,多年均侵蚀模数 871 1 t/ km2 ,年均入黄泥沙 0 .2 3亿 t。1 治沟骨干工程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清水河县人民打坝淤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筑坝技术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新中国建立后 ,特别是 70年代以来 ,当地依靠集体力量组织建坝淤地 ,随着水坠筑坝技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清水河县地域、人文、经济概况,分析了清水河县的发展现状,就其未来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七大工业园区"内江经济开发区:市中区乐贤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抢抓列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的机遇,力争在最短时间领跑全市经济发展,确保到2017年建成500亿园区。重点发展机械产业,力争到2017年将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200亿园区。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到2017年,占地4.8平方公里的园区将形成年聚集各类"城市矿产"资源185万吨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根据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园区开发项目中PPP模式的应用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本文从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园区的开发内容、项目的回报机制、社会资本的退出方式4个方面分析园区开发项目中PPP模式应用的关键要素,最后总结了国内以PPP模式开发园区项目案例的实践经验,得出PPP模式应用园区开发项目的关键因素在于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态度和履约能力以及回报机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要能够实现高新技术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适度均衡和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需要探索"一区多园"的运行模式,创新"一区多园"的运行机制,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和各级各类工业开发园区的有效对接,对创新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园区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外园区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园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因此,如何在认识我国海外园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海外园区建设经验探索合适的园区建设模式,规范引导各类海外园区建设,成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从海外园区建设缘起、分布与类型、建设主体及存在问题方面评估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建境外园区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境外园区建设主要模式及其对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园区的启示,并提出了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海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政府高层推动建设型、园区开发公司为主导力量建设型、民营企业建设型等是我国海外园区建设可借鉴的三种模式,国家需要加强对海外园区的统筹规划,牵头组织实施具有战略或示范意义的海外园区建设,探讨开放包容性园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潘大钦 《软科学》2007,21(6):100-103
绵阳科技城是国家立足西部、着眼科技经济结合而建立的一个特殊开发园区,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建区初衷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借鉴国际开发园区的成功经验,绵阳科技城要充分展示其应有功能,必须在园区运作模式、体制创新、生产要素聚集、产业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政府于1984年1月投资建立了新加坡科技园。由新加坡科学理事会管理。新加坡科技园第一发展阶段占地30公顷,现在已全部完成。园区内拥有45个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公司(40家为私人公司,仅5家政府机构),受聘的科技人员约1 500名(几乎有一半持有大学文凭,其中有25%是研究生)。第二发展阶段,园区面积已扩大到115公顷,园区内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全国的15%。以科技园为中心的新加坡西部一带,已成为新加坡的“科技走廊”。新加坡科学理事会、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工艺学院、义安工艺学院、德国—新加坡工艺学院、法国—新加坡工艺学院、新加坡科学馆、国家电脑局、新加坡规格与工业研究所,惠普公司、埃克森公司、裕廊工业管理局等单位都在“科技走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