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随之也出现子女的教育问题。一部分有条件的儿童跟随父母进城接受教育;而另外一部分便滞留在原籍地,即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在身心方面都得不到健全地发展,教育问题尤显突出。因此社会、政府和个人须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以确保其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处于新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民族乡村教育也一样,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处于转型期,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导致农村形成大量的二次"留守儿童"这一类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笔者以钟山县两安瑶族乡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瑶乡留守儿童群体形成原因,群体结构特点,形成教育危机原因,不完整的教育过程对孩子身心和顺利社会化的危害等。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瑶乡留守儿童的问题,要立足于瑶乡现有的社会、经济和教育政策基本的条件,从民族政策层面、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实现社区化教育和家校合作教育,通过政府主导发展民族乡村经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等途径解决留守儿童的现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日益增长。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呈现了许多问题。如不守纪律,参与不良娱乐活动,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教育是实现儿童发展的手段,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因而要改变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不良状况,就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其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有比较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有一部分是单亲留守儿童。单亲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不同的是同时具备"单亲"与"留守"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不仅关系着单亲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也关系着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发现目前针对于单亲留守儿童的研究与帮助都比较少,少有涉及到单亲留守儿童实际特点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川南某市农村地区单亲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在农村地区单亲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些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一个新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它是一个社会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也是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化的新产物.然而在社会进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介入,帮助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最终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心理问题不仅关系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在描述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数以千万的农民离开了农村,进入城市寻求生存,但困于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和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这就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外出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留守的儿童在时间上与空间上长期阻隔,以及父母陪伴与抚育的缺失使得孩子的健康成长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教育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论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的角度入手,研究留守儿童受教育的现状以及留守儿童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展现来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着重从理论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结合,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大量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赣南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全面调查,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瑞芳 《科教文汇》2008,(29):66-66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留守儿童”的队伍不仅不会缩小,而且必将进一步扩大。如果这一群体的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关系着孩子们身心的有利成长,更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中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认为,应通过政府提供教育经费、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师资建设、健全法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路径,为农村社会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理念支持和良性发展模式,保障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和谐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流动人口激增,大量学前流动儿童涌入城市,学前流动儿童因政策、福利保障机制等多种原因,仍属于受忽视的群体。该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在社会支持理论视野下分析3~6岁流动儿童早期教养的政府支持系统、群体支持系统和个体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应协同社会多方面力量,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系统,才能有效解决学前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社会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及城镇企业改制的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进,乡村社会也为之诞生了大量的“留守妇女”的特殊群体。可以说,中国乡村留守妇女惟有紧紧围绕加快生产发展和扩大商业规模的创业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效能。崇尚在生产发展中拓伟绩、在生活富裕中展风采、在文明创建中比作为、在村容洁净中露才艺、在管理参政中施技能,方能真正建构出体现素质潜能和改善生存境况的生命佳境。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的必然趋势。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的主体,也是吸纳城市化人口的主体。当前中国大城市的问题非常严重,形成所谓的“大城市病”。而中小城市的“包袱”较小,可吸取大城市前车之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希望所在。学术界和决策者对处于城镇谱系中间的中小城市关注不够。中国城市化研究及发展战略需要特别关注:如何提高城市的吸纳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发展与运行效率。研究以城市能量代谢过程为核心的、定量的城市空间结构、人流物流形态、社区形态等等的行为效率问题十分必要;由此建立城市效率学科,可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小学低龄儿童寄宿现象在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背景下产生。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低龄寄宿问题尤为严重。低龄寄宿减轻了父母负担,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但寄宿条件差、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低龄学生自理能力弱、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云南省X县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例,对其低龄儿童寄宿生身心健康、饮食安全、自理能力状况等展开状况调查,以找到解决策略,并对全国的农村小学低龄寄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康良辉 《科教文汇》2012,(20):5-6,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普遍都处于中等偏下,原因既有家庭教育缺失,也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还包括大环境的影响。当前课堂教育是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人施教,另一方面教材脱离农村实际及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课堂失去了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为此应该加强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留守儿童心理的把握和疏导,灵活设置新课程,把孩子吸引进课堂,最终使其喜欢学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为民 《未来与发展》2009,30(11):82-85
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问题的必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需要。老农保的失败让人们对新农保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存有几分担忧。为坚定领导层试点、推行新农保的信心和决心,加快新农保发展步伐,本文在测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负担的基础上,对农民个人和政府两方面的经济支持能力进行分析.认为只要制度设计合理,在全国试点、推广新农保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推拉理论的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运用推拉理论从理论上分析哪些因素影响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意愿,然后利用河南省汝州市187个外出打工农民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农民工收入越高和年龄越小越倾向于在打工城市定居;外地人子女入学受歧视和老家经营的耕地面积大,倾向于回农村老家定居;打工城市为省会城市、直辖市和中心镇与对照组地级市或县城比较,在打工城市定居的意愿会下降;打工城市位于东部或是西部地区较对照组中部地区比较,在打工城市定居的意愿也会下降。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差异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对科学合理的促进农地流转、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农村和谐社会都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4市7镇319份实地随机抽样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率、家庭最高受教育水平、单位面积农业纯收益、家庭与等级公路的距离、家庭恩格尔系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户户口所在地等因子对农户流转参与意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上海、南京、泰州、扬州,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的排序有所不同。由于微观单一经济因子对宏观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因此,基于各地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决定因子的差异,针对各自影响力最大的因子,采取措施,可以激发农户农地流转的愿望,从而产生流转的行为。研究通过数学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农地市场发育的定性研究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