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的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以ArcGIS9.3软件为技术平台,基于研究区DEM提取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表切割深度和地形高程变异系数9个地形因子,在对9个地形因子进行分级分析后,应用分布指数以及信息熵计算分析了地形因子与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在各地形位上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分别为:高程1 500~1 750m和1 750~2 000m的地区,坡度0~5°、5~10°和10~15°的地区,坡向W、S、SW的地区,地形起伏度0~50m和50~100m的地区,地表粗糙度1~1.1的地区,坡度变率0~5°的地区,坡向变率10~15°和15~20°的地区,地表切割深度0~10m的地区,地形高程变异系数0~0.003的地区.同时,在各优势地形位上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有序性,这体现了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关系的高度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5)
本文是基于陕南地区ASTER GDEM2的30m分辨率的DEM数据,在Arc GIS中提取多种窗口下的地形起伏度数据,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最佳邻域分析单元。对陕南地区的起伏度、坡度、坡向、海拔以及水土保持地形因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研究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布局、规划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呼和浩特地区雷暴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电活动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为了呼和浩特市防雷减灾工作的深入展开。文章利用呼和浩特市闪电定位资料和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对呼和浩特市各旗县两种雷电观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雷电观测方法一致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国耕地占补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月娇  杨小唤  程传周  王静 《资源科学》2012,34(9):1671-1680
地形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也是影响土地资源结构及其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全国地形数据和2008年-201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以占补耕地的海拔、坡度以及破碎度为主要参数,分析近年来中国占补耕地的地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8年-2010年,全国耕地占补呈现南占北补的空间分布格局,黑河一腾冲线以西以补充耕地为主,而黑河一腾冲线以东以占用耕地为主。其中新疆耕地补充较多,占全国补充耕地的76.8%,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耕地占用较为严重。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北方城市占用与补充耕地交错分布,在数量上基本达到占补耕地的动态平衡;②我国耕地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耕地占用主要发生在华北、华中等地区,而补偿耕地主要在北方以及西北地区。从各省的情况看,产粮大省耕地占用较多,补偿不到位,且占用耕地地形要素较为优越,而补充耕地地形要素较差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如若不引起重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③从占补耕地的地形分布特征来说,全国38.7%的省份占用耕地的坡度小于全省耕地的平均坡度,而补偿耕地的平均坡度大于全省耕地的平均坡度,海拔、破碎度与耕地占补的关系也表现出与坡度类似的特征。这说明,我国在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优质耕地资源存在被占用的情况,而在对耕地资源进行补偿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做到等质等量的耕地补偿,尤其是当占用了大量连片耕地时,补偿过程以零散地块补偿为主,大大削弱了耕地的生产能力,降低了耕地的规模化生产价值,增加了农业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和ANN的中国区域贫困化空间模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区域贫困化产生的主导因素经历了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到自然因素的变化.本文在定量分析中国区域贫困化与自然要素关系的基础上,利用GIS和ANN(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1999年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素如地形高程、地形破碎度、平均坡度与区域贫困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区域自然贫困化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性,自然致贫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干旱和高寒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中部的燕山、太行山、秦巴山地.ANN模拟结果与现在中国主要贫困县分布相比较,其空间构型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6.
梁发超  刘黎明 《资源科学》2010,32(11):2138-2144
地形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湖南省浏阳市为例,应用TM遥感影像数据及DEM数据,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采用高程梯度、坡地梯度和地形梯度三种方法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指数,揭示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模式及其与地形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园地、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的地形梯度上,分布指数随着地形梯度的增大而减少,逐渐趋向于0,以上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三种地形梯度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林地主要分布在中高等级高程、较高坡度和较高等级地形位上,而未利用地分布区域却相反;对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表明,地形位综合了高程和坡度的信息,能更方便地反映土地利用类型随地形变化的分布趋势;而地形位指数则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可为区域土地利用布局研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1998年至2005原始轨道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发现,青藏高原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闪电密度小,闪电能量较弱。分析认为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形导致对流不稳定能量偏低,而过低的对流不稳定能量造成了MCS的闪电活动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8.
选取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应用GIS与RS技术,基于LANDSAT8 OLI数据和DEM数据,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汶川县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结合DEM数据提取的高程、坡向、坡度地形因子,分析汶川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为汶川县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取数据依据。结果:(1)汶川县2017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3.1726%,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较好。(2)平均植被覆盖随高程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1800m~2400m高程带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88.3162%。(3)平均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25°~35°坡度带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75.3274%。(4)平均植被覆盖和坡向无明显的相关性,在东南面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75.1506%。  相似文献   

9.
东北川岗地形区SRTM数据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高程模型是支撑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本文针对东北川岗地形特点,选取典型试验区,在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对SRTM数据与1:5万、1:10万地形图建立的DEM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SRTM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缓坡地区的坡度变化和细小沟谷的形态特征,利用SRTM数据提取的地形指数能较好地体现水系的自然弯曲,展示谷地串珠状的沼泽洼地形态,与实际地貌形态更为接近,其数据描述精度略高于1:5万地形图DEM。  相似文献   

10.
地理环境与覆冰现象的发生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贵州省这样典型的山地地区体现得更是明显,常出现相邻地区覆冰量级相差很大的特点。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分析贵州省冰区分布与海拔、地貌、坡度、坡向四个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引入了信息熵原理计算出覆冰与其的空间相关性系数,结果表明贵州区域内覆冰厚度与其空间相关性的排序依次为:海拔地貌坡度坡向,分别为0.1108、0.0614、0.0020、0.0011,覆冰厚度与海拔、地貌显著相关,覆冰厚度与坡度、坡向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11.
杨定  杨振山 《资源科学》2021,43(2):293-303
生态贫困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生态环境与贫困作用机制、支撑巩固减贫成果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高寒地区的生态贫困评价和影响因素探索较少。本文以藏北深度贫困区色林错地区为例,构建生态贫困评价体系,将BP神经网络模型和DEMATEL方法相结合,对该地区生态贫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色林错地区各乡镇生态贫困指数平均值为2.97,多数乡镇生态贫困等级集中在三级(最贫困为五级),且生态贫困等级较高的乡镇处于地理环境恶劣的山区,生态贫困等级较低的乡镇处于湖盆附近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②各因素对生态贫困的影响方向存在差异,地面坡度、地形起伏度、平均气温与平均海拔对生态贫困有正向作用,河网密度、平均降水、土壤质地结构与植被指数对生态贫困有负向作用;应引导居民尽量减少在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的区域活动,加强优良草场和水源地保护,发展现代畜牧业和旅游服务业等特色产业,推动社区发展以降低生计脆弱性;③平均海拔、地形起伏度和地面坡度是影响生态贫困的关键因素,并与平均气温和降水等因素相关联;应以海拔、地形等为主要考虑因素,优化居民点布局,积极应对生态贫困。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从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制定长期有效的减贫策略提供参考,还可为其他地区生态贫困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土壤、地形等因素对农田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三江平原1954年~2005年5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和DEM,通过使用Rough集理论进行重要性测度计算,发现三江平原农田化过程中,土壤类型的影响要大于地形因子的影响;地形特征中,坡度对农田化过程的影响程度较大,高程与起伏度的影响相当。从土壤类型影响农田化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在三江平原农田大幅度扩张期间,农田开发总体呈现出逐渐由松花江上游地区向下游地区过渡的趋势,土壤类型的开发也由分布于地势较高地区的草甸土向地势低洼地区的白浆土、沼泽土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随着三江平原不断地进行拓荒开发,草地、林地与沼泽湿地被大面积地开发为农田,使得相应的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开发比重越来越大,并且随着上世纪80年代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白浆土和沼泽土的农田面积比例进一步增大,2000年以后土地垦荒状况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大亚湾近岸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异及其与地貌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字地形分析方法,以地处海陆交接部位、具有优越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优势的大亚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利用我国1980年-1986年海岸带调查数据和2004年的908遥感调查数据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异规律,及其与地貌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大亚湾近岸陆域和潮间带滩涂的开发利用变化受到高程、坡度和地貌成因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程和坡度对海湾近岸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农业用地,而地貌成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②大亚湾近岸0~30m高程范围内,各种海湾开发利用类型变化最为显著;③大亚湾近岸农用地变化受坡度、高程影响较大,相关系数达到了0.8438和0.6857;林草地变化受地貌成因的影响较大,其相关系数为0.9344;水域变化受坡度的影响相对较大,相关性系数为0.4573。  相似文献   

14.
针对呼和浩特地区气温数据变化的状况,从温度角度出发,分析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的剧烈程度,并结合全球变暖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损失,分析了呼和浩特地区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冲击。同时提出一些建议,以降低气候变化对呼和浩特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和学者对此研究方向的关注以及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重要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1年-2010年的MODIS陆地产品MODl3A3NDVI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近10年来的植被生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库区重庆段东部、中南部中高山区NDVI较高,西部川东平行岭谷区,长江干流及其支流谷地NDVI较低;地形和人类建设活动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②近10年来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活动总体上呈逐渐增强的趋势;③研究区植被活动出现极化的趋势,植被稀疏的区域植被活动进一步减小,植被茂密的区域植被活动保持稳定或增强,夏季最为明显;(D研究区6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NDVI最高,为0.6904;水生植被的NDVI最低,为0.5710。草甸和灌丛、灌草丛两种植被类型增长最为迅速,分别为0.6%和0.48%;⑤地形、坡度和地形起伏度是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生长状况最为重要的因素,三个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植被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轨迹。其中,地形起伏是坡度与地形起伏度形成的充分条件,成为最根本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同时,人类活动已经成为该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最高纬度,地形复杂,闪电监测资料表明平均雷电流强度比与全国其他地区都要大,雷击的损伤程度以及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地形和环境的影响导致各区域的雷电环境和雷电强度不同,有必要通过科学研究后探究雷暴活动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7.
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欧平  周稀  黄萍萍  邓良基 《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GIS技术,研究地形起伏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差距的影响,得出地形起伏度大的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要差,证明了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形起伏指数有直接的相关性。为以后义务教育均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呼和浩特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2004年和2014年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呼和浩特地区城镇用地信息。再利用ArcGIS软件,采用人工目视判读法,对呼和浩特市区以及周边城乡建设用地在2004年~2014年中扩张演变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呼和浩特地区在这10年的城市动态变化信息,了解城市动态变化的趋势,为以后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规划提供服务信息,以使城市向着良性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6-2018年山西省太原地区夏季闪电定位监测资料和太原站探空数据,选取了对流有效位能、抬升指数、K指数、沙氏指数、700 hPa假相当位温、700~400 hPa平均相对湿度和总指数7个环境参数.分析了夏季各月白天和夜间闪电活动发生前各环境参数的特征及在不同取值范围内闪电过程出现的概率,确定各参数的预报指标.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基于综合指标叠套法的太原地区闪电潜势预报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太原地区2019年夏季逐日闪电业务化预报.结果表明:(1)夏季各环境参数对闪电发生的指示阈值存在月差异,白天和夜间的差异更明显;(2)2019年逐日业务检验中白天准确率在75%以上,夜间准确率在80%以上,且有效降低闪电空报率,其中7月和8月的白天及各月夜间空报率均为0,说明该方法及闪电潜势预报模型对太原地区的闪电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