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海省祁连山脉东段电线覆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李进虎 《青海科技》1998,5(1):10-12
通过祁连山脉东段电线覆冰的现场观测,计算电线覆冰的冰厚、覆冰密度、标准冰厚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系数,分析了电线覆冰随方位、风向等的变化规律和气象要素的的相关关系,初步揭示了该地区电线覆民气象折关系,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呼和浩特地区的闪电数据与遥感高程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闪电活动特征并探究闪电与地形因素(海拔、坡度、坡度变率、地形起伏度、地形切割深度、经纬度)的关系,进而得出闪电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规律:呼和浩特地区闪电与地形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性防雷减灾、雷电风险区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7)
本文采用新一代的计算流体动力学Xflow软件对新月形覆冰四分裂导线的气动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建立了新月型覆冰四分裂导线周围的空气流场,并利用其获得了覆冰厚度的变化对各个子导线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扭矩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导线尾流相互干扰对空气动力系数有显著的影响,利用Xflow无网格技术对覆冰导线气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是一种实用、有效、正确的数值模拟方法,为覆冰导线舞动的计算与仿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5)
本文是基于陕南地区ASTER GDEM2的30m分辨率的DEM数据,在Arc GIS中提取多种窗口下的地形起伏度数据,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最佳邻域分析单元。对陕南地区的起伏度、坡度、坡向、海拔以及水土保持地形因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研究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工业布局、规划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川中紫色丘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地形因子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欧平  周稀  黄萍萍  邓良基 《资源科学》2013,35(12):2434-2443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土壤流失量约为22×104t,而坡沟地区的侵蚀,尤其是水沙下坡时坡度对侵蚀尤为严重,坡沟侵蚀中坡度对侵蚀的作用成为现在坡沟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发现,坡向对坡沟侵蚀也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 因此,开展不同坡向土壤侵蚀的研究,对于探讨小流域不同坡向坡沟地貌侵蚀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揭示土壤侵蚀的坡向差异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大比例尺航片的解译,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沟谷发育度的概念,对研究区内不同坡向的侵蚀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向地貌侵蚀演化差异明显,总体上阳坡的侵蚀强度大于阴坡。各坡向侵蚀强度依次是:南偏西(SW)>东偏南(ES)>南向坡(S)>东向坡(E)>北偏东(NE)>西坡(W)。  相似文献   

7.
选取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的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以ArcGIS9.3软件为技术平台,基于研究区DEM提取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坡度变率、坡向变率、地表切割深度和地形高程变异系数9个地形因子,在对9个地形因子进行分级分析后,应用分布指数以及信息熵计算分析了地形因子与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在各地形位上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分别为:高程1 500~1 750m和1 750~2 000m的地区,坡度0~5°、5~10°和10~15°的地区,坡向W、S、SW的地区,地形起伏度0~50m和50~100m的地区,地表粗糙度1~1.1的地区,坡度变率0~5°的地区,坡向变率10~15°和15~20°的地区,地表切割深度0~10m的地区,地形高程变异系数0~0.003的地区.同时,在各优势地形位上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有序性,这体现了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关系的高度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20)
调度端掌握着电网全部实时数据,面对海量数据,高效的分析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灰色综合关联分析的方法,针对调度端输电线路覆冰的气象数据,确定了覆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得出了监测段覆冰的主要因素,证明了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方法在覆冰因素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和降雨量均与线路覆冰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环境温度与覆冰的关联度最大,是影响输电线路覆冰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ArcGIS的金沙江流域中段植被指数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指数是描述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的重要参数。以金沙江流域中段为研究区域,选取NDVI为植被指数,以2006年的TM数据为遥感数据源,使用ERDAS软件从遥感影像中提取NDVI,并使用Ar-cGIS对NDVI进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海拔、坡度、降水、温度等地学因子,分别与NDVI进行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DVI在研究区内从西向东、从北向南有递减的趋势,并且与海拔总体上具有正相关性,即随着海拔的增加NDVI有上升的趋势,而与坡度,温度和降水量总体上不具有相关性,但在局部范围内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海拔、坡度是影响人类活动分布的主要因素,也即说明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是影响区域内植被指数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有利于管理部门掌握区域内的植被分布状况,及影响植被分布的原因,为增强流域内的植被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应用GIS与RS技术,基于LANDSAT8 OLI数据和DEM数据,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汶川县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结合DEM数据提取的高程、坡向、坡度地形因子,分析汶川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为汶川县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提取数据依据。结果:(1)汶川县2017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3.1726%,整体植被覆盖状况较好。(2)平均植被覆盖随高程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1800m~2400m高程带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88.3162%。(3)平均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25°~35°坡度带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75.3274%。(4)平均植被覆盖和坡向无明显的相关性,在东南面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为75.1506%。  相似文献   

11.
是否考虑气象因素的线下场强估算值存在差异,为此进行气象因素对线下场强的影响研究。以模拟电荷法为基础,结合matlab仿真,研究了温度、湿度、覆冰厚度、风以及雾霾等气象因素作用下,输电线路线下场强的变化情况。仿真分析表明:升高温度、覆冰厚度增加都会增强线下场强;湿度增加不但影响设备测量准确度还会引起导线电晕放电增大线下场强;大风使场强分布曲线随风向偏移;雾霾会降低输电设备的绝缘性致使线下场强增加。此外,为减缓气象因素对线下场强的影响,提出相关措施:增加杆塔高度、架设屏蔽线、涂抹防电晕涂料、防冰、除冰、更换绝缘子以及加设重锤等。  相似文献   

12.
刘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4):758-768
本文基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采样点尺度上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伊犁新垦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全钾的影响不显著;②不同地形因子对表层土壤养分要素影响的显著性各异。4种养分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00~600m梯度平均含量均最低,600~700m梯度波动范围均最大;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在高海拔梯度的平均含量高于低海拔的含量,全磷的平均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倒U型分布;③有机质和全氮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3°以上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3°以下;在坡度〈1.82°时,4种养分含量的波动范围最大;④全磷与坡向呈显著负相关;阴坡的各种养分因子的平均含量不同程度的高于阳坡的含量;除全钾外,各种养分因子在阳坡的波动范围均大于阴坡的范围;⑤土地利用类型与地形条件的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影响。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低情况存在差异,表现在较高海拔、较大坡度和阴坡上中覆被草地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农田和低覆被草地,而在较低海拔、较小坡度和阳坡上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3.
基础科学     
阿尔金断裂带东端断裂展布型式的研究;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生物量与坡向及海拔梯度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导线覆冰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和工程造价,合理的确定导线覆冰的取值对特高压输电工程安全运行和降低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列举了内外重大覆冰灾害,总结出实测数据频率计算分析法、覆冰调查分析法、附近工程成果取值法、相似地区类比法、冰区分布图取值法等导线覆冰分析法及其计算公式,并将各种方法应用于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的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形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地貌图,以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通过建立DEM、地貌分区、高程分级、叠加分析等过程,以地貌分区和高程分级区域为基本空间单元,分析了湖南醴陵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区域差异性,各地貌分区与高程分级区域的土地利用组合不同,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貌分区和高程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海拔高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海拔高程增加,林地分布比例增大,耕地、园地、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均呈减少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三维景观模型,直观地再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有利于辨识不同地貌部位土地利用的分布规律与差异,可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地区在1983年发生过很严重的导线覆冰,在以后设计计算覆冰厚度时应考虑运用气象站的实测资料,也应考虑当年覆冰的调查资料,综合两方面的资料最终确定工程导线覆冰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17.
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应用GIS技术,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坡度、坡向图,选择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代表性的土壤,对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的分布上,耕地>林地>园地,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粗骨土;在低缓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陡坡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海拔范围内,缓坡>陡坡,阴坡>阳坡。土壤有效N水平的趋势和有机质大体一致。土壤有效K的分布状况为:耕地>园地>林地;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此外,本文还对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四个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属性自身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分析,得到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的规律,结合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现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苏鹏程  韦方强 《资源科学》2014,36(2):273-281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质背景以及独特的气候特征,澜沧江流域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居环境以及严重的山地灾害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非工程减灾措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分区能提前识别灾害危险区域,进而合理的规避灾害风险。基于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本研究选择灾害形成的地质、地貌、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五类因素,包括坡度、地形起伏度、活动断层密度、地层岩性、地震能量、多年平均降雨量、年降雨量变差系数、土地利用类型等8项评价指标开展了澜沧江流域的滑坡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基于大量的野外考察、多源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澜沧江流域715处滑坡、986处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直接验证了本研究的危险性分区结果,为流域灾害防灾减灾和规划安全的人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现有基于DEM的坡度坡向差分算法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规则格网DEM提取坡度坡向的统一计算公式,编程实现了算法的统一模型,并成功集成到了ArcGIS产品中,基于本模型可以自定义坡度坡向的计算方法,也可以通过修改参数的方法定制任意一种差分算法获取地面坡度和坡向,为科研工作者和实际应用者提供了全面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