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如何建立对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的分类支持体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梳理和明确了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概念,总结了国际上支持战略性基础研究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存在的对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支持缺乏顶层设计、资助对象不明确、持续稳定支持不够等突出问题,并提出设立独立的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组织和实施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的主要力量、建立指向性项目支持与机构稳定拨款相协调的双轨支持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外基础研究资助规模、结构与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资助规模、资助结构和资助方式三个维度比较国内外基础研究资助模式的异同,以此揭示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原创性基础研究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动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源头供给。为进一步强化对原创性基础研究的资助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实施原创探索计划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原创性基础研究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合调研国外主要科学资助机构关于原创性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导向,进一步探讨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内涵和定位,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原创思想的发现和识别、优化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的申请与评审管理工作提出具体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原创性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基础研究最初是与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研究美国国防基础研究,尤其是体现政策和管理外化的国防基础研究资助很有意义。本文从统计数据和资助过程分析了美国国防基础研究资助机制和管理特点,希望对我国基础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内生增长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生增长机制问题.在系统文献述评基础上,界定基础概念和方法,讨论了产业内生增长模型,系统地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生增长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剖析了高铁装备制造业内生增长案例.研究的基本结论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内生增长道路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政府研发资助是保障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产学研关系出发,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分析政府研发资助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信号效应和合作效应。研究发现:(1)政府对高等学校、企业的研发资助会降低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投入,但政府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资助对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投入的影响不显著;(2)与企业的合作紧密度会扰乱高等学校对于政府研发资助的应用决策,对基础研究投入产生负面影响,但会引导科研院所争取更多基础研究的政府研发资助。本文揭示出资助对象选择在政府研发资助效果中的显著作用,并得出需要从产学研关系出发优化政府研发资助方式,以提升基础研究投入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础研究创新人才与团队的培养是合作创新、原创突破的基础,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战略意义。选取中澳基础研究创新团队的典型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与ARC卓越研究中心项目,从目标定位、申请方式、资助对象、资助年限、资助金额、团队规模、管理办法、考核方式等资助管理机制的诸多方面展开比较分析,借鉴澳方经验,获得启示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研究群体在清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以来,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清华大学11个创新群体,100多位科研人员,围绕着各自领域内的重大科技问题,同心协力、潜心研究,在行业战略性和前瞻性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10年以来,得益于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及其宽松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清华大学的  相似文献   

9.
为填平基础研究成果与可市场化成果之间的间隙,欧盟、新加坡、美国在全球率先实施概念验证计划,支持研究型大学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展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等研究,减少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主要分析欧洲研究理事会概念验证计划、新加坡概念验证资助计划以及美国研究型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经验,并提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比较视野下,从基本特征、资助体系和公共政策维度分析中国基础研究。基本特征表现为基础研究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企业基础研究动力不足,基础研究水平区域差异显著;资助体系特点为基础研究经费基本来源为国家科技财政资金,并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牵头负责主要基础研究计划的资助,但各资助计划存在重复资助的可能;公共政策呈现的特征为各级人民政府是制定政策的主体,政策重点突出平台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开放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和科研环境改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2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了细致和定量化的研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体系的建设经历了摸索、建立与健全三个阶段,与我国科技战略的调整与科研经费的增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政策的制定显现出从政出多门向各相关部门间协同的趋势;管理原则与政策价值逐步向灵活的、自主的、更富激励性的宏观监控演进,近年来承诺机制与信用管理机制引入管理政策体现了注重科研工作者诚信自律的价值走向;政策工具也逐步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本研究结论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我国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内核与关键,并为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提供了经验借鉴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evolves is critical for identifying and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program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a programme evaluation framework is presented. It is based on social learning processes (individual learn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actices,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social capital outcomes (ability to interact, interpersonal connectivity, and shared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and human capital outcomes (new knowledge that integrates multiple research fields). The framework is illustrated on an established case study doctoral programme. Data are collected via mixed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s to reveal several interesting findings about ho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evolves and can be supported. Firstly, different aspects of individual learning seem to contribute to a researcher's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researchers from other research fields and work collaboratively. These include learning new material from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 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material and learning how to integrate different material. Secondly, share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actices can be identified that may be common to other programmes and support interaction and shared understanding between different researchers. They include clarification and questioning, harnessing differences and setting defensible research boundaries. Thirdly, intensive interac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support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researchers, further enabling collaborative work. The case study data suggest that social learning processes and social capital outcomes precede new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indings and are therefore a critical aspect to consider in interdisciplinary programm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美国基础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准确把握美国基础研究政策新动向,有利于为我国新时期基础研究政策调整和制定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对拜登政府科技决策机制和基础研究政策的新动向进行分析发现,拜登政府重新审视了“科技应有地位”的政策,不仅大幅提升了科学顾问团队地位,拓展了联邦政府的科技管理职能,而且推广ARPA模式来组织基础研究。在政策上,拜登政府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强化应用导向和成果转化导向,并十分重视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而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方面还存在着经费投入强度较低、战略需求导向布局不足、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人才成长受到制约等问题。对此,要积极借鉴拜登政府的有益做法,多渠道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健全战略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管理机制,强化基础研究的系统发展观,完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模式,一直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内经典的研究主题与关注热点。从人力资源实践概念演化、人力资源实践对组织绩效的作用过程机制以及影响二者关系的行业情境因素等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与总结,基于组织行为视角提出人力资源实践对组织绩效作用过程的一个多理论概念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赵晋平  单谷  刘绮霞 《科研管理》2020,41(10):125-133
在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为世界有目共睹的同时,如何培养世界级学者成为困扰我国科学界的重要课题。世界级学者的培养和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邻国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政府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动向,并聚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所资助的战略型基础研究的案例,得出了有助于世界级学者脱颖而出的科研经费制度、伯乐型评审专家和具有鉴别人才和技术能力的专业型科研管理人员的存在、跟踪式服务等因素对于日本频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起着不可或缺作用的结论。本文提出,今后我国除了制定明确的世界级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之外,需要加大设置战略型基础研究项目的力度,尝试导入伯乐型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对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弹性化、跟踪式管理,打造能挖掘高潜力人才和技术的专业化科研管理人员队伍。  相似文献   

16.
加强生物学领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发挥生物学研究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文章梳理了生物学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国际上生物学研究资助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生物学领域布局不完善、持续稳定支持不足、对顶尖人才和团队资助不足等突出问题;结合国际实践经验,提出完善生物学研究领域布局、加强生物学研究资助水平、建设生物学人才基地、加强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资助、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和考核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主导逻辑作为企业内部主导的一般管理逻辑,是指导企业制定相关战略决策、采取行动以快速响应外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的先导模块,对组织的战略决策、战略部署及战略执行具有指导作用而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1986-2020年间与研究主题相关的211篇中外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在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并整理现有研究成果,总结出主导逻辑的发展进程、概念内涵、形成机制、特性及类型划分等内容,并从与主导逻辑相关的企业竞争优势、价值创造及服务创新等热点议题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构建了主导逻辑理论知识框架。本文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了主导逻辑理论现有研究,同时期望能够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进一步探寻组织内部多元主导逻辑共存的内在机制,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补充服务主导逻辑对消费者影响的相关研究,丰富多类型主导逻辑的认知及作用机理;期望学界产出更多以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管理实践现象为研究土壤的高质量研究,从而为实践界在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构建主导逻辑提升组织竞争能力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品创新是科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然而,如何激发科创企业产品创新却尚未明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型观与权变观为这一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路。本文以400余家科创企业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动机、能力、机会三个层面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为条件,从生命周期视角构建了产品创新的实现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初创期科创企业存在驱动高产品创新的一种路径;发展期科创企业存在五种路径,并分布于三类科创企业中;成熟期科创企业存在四种路径,并分布于两类科创企业中。(2)机会层构件是成熟期科创企业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而在初创期与发展期,任何构件均不能成为实现高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3)在初创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并不能对高产品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发展期与成熟期,机会层与动机层的交互效应对驱动高产品创新更加重要。(4)从企业生命周期纵向对比来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的核心作用发挥主要遵循着从无到有、从动机层到机会层的发展逻辑。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科创企业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构件组合的重要性认识,并为寻求多种更佳乃至最佳的产品创新驱动路径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