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尝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冰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是气象因子。其中负积温与冰厚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基础,再结合其它相关因子,可以估算海冰厚度和某一时刻的海冰资源量。该文提出了一种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海冰资源量的思路,即选择≦-2℃积温、水深、离岸距离、经度等4个因子作为统计指标,建立这些因子与冰厚的对应关系,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海冰资源量的估算。根据这一思路,该文利用2000年1月18日辽东湾海冰厚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气候估算尝试,并采用当天的NOAA/AVHRR影像对估算的结冰范围进行了订正。估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实测冰厚的相对估算误差为26.7%;利用该方法得到的2000年1月18日辽东湾海冰资源总量为17.3 x108m3,其中可能开采的海冰资源量为7.4 x108m3,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东岸。另外,该方法也存在着估算的结冰范围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误差;统计模型的外延性不好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刘成  车达升  李晓东 《资源科学》2019,41(6):1167-1175
海冰是中国黄渤海冬季主要海洋灾害之一。为进一步认识黄渤海海冰分布特征和日变化机理,提高海冰短期预报水平,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MASIE海冰范围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了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日海冰面积与海洋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集中在辽东湾和朝鲜湾,海冰覆盖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海冰变化经历了生成、维持和融化3个阶段,其中生成阶段明显长于融化阶段。39°N以北黄渤海日均海表温度(SST)、海面2 m气温(T2m)、海面2 m气温<-2℃积温(Tc)和海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P<0.01)、-0.52(P<0.01)和-0.50(P<0.01)。因此,39°N以北黄渤海海气界面的热力环境是影响黄渤海海冰面积的重要因素。另外研究发现在2018年黄渤海海冰生成发展阶段,海冰面积共出现两次异常减少,这两次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主要是由海区前一日升温和偏南风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遥感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方法,包括提取海冰的结冰范围和反演冰厚分布。根据这种方法,利用2000年1月30日辽东湾NOAA/AVHRR资料,进行了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的尝试,得到了当天的海冰厚度分布图和海冰资源总量的数据,进而讨论了估算结果的合理性。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NOAA/AVHRR资料的第一通道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海陆分离和冰水分离;(2)基于反照率与海冰厚度指数关系的冰厚反演公式,可以用于海冰厚度的遥感估算;(3)得到的海冰资源量遥感估算结果,基本上符合辽东湾海冰分布的实际情况,可以为海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冬季海冰资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遥感方法估算了1999/2000年冬季辽东湾盛冰期5个时段的海冰资源量。海冰厚度的估算依据冰厚与海冰反照率之间的指数关系,海冰面积则由NOAA/AVHRR第一通道的数据获得。为把握不同海区的海冰资源量分布状况,按海湾地形走向和离岸距离远近等将辽东湾分成级别不同的研究区域,即在辽东湾的中部做近似平行于东、西岸海岸线走向的中线,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两个一级区;在各一级区内以东西50km为间距,划分出东岸5个、西岸6个二级区;在各二级区内以离岸距离10km为间距,再划分出5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分别统计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海冰资源量,得出如下结论:(1)常冰年辽东湾盛冰期海冰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储量为3×109m3;(2)随着冰期的发展,辽东湾盛冰期海冰资源量高值中心从湾底部的中心海区移向辽东湾东岸;(3)辽东湾东岸的营口至熊岳一带、西岸的兴城一带的海冰资源量占辽东湾海冰资源总量的30%~50%,是建立海冰开采基地的理想地点;(4)辽东湾东岸海冰资源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辽东湾西岸海冰资源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对渤海海冰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宁  雷飏  顾卫  丛建鸥  刘雪琴  黄树青 《资源科学》2008,30(12):1818-1824
利用环辽东湾地区的大洼、锦州、绥中、熊岳、营口、旅顺6个站1960年~2007年48年间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资料及1996年~2004年9年间渤海海冰面积资料,分析了辽东湾沿岸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除1996年和1997年两年外,其余各年6站冬季平均气温与渤海海冰面积的变化呈现很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85565。之后分析了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利用环辽东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变化规律,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推测出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60年~2007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年变化呈现明显的两段分布:1960年~1988年间渤海海水结冰日数以73天为中心上下振荡;1989年~2007年间以55天为中心上下振荡。研究结果还显示,在海冰面积相对较小的1989年~2007年间,未出现海冰面积逐年减小的趋势,并对产生这种年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渤海海冰面积的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将渤海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的研究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辽宁省54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气温、降水、积温、风速、日照、蒸发等9个气象要素年资料,分析了近半个世纪辽宁省气候资源变化的空间、时间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农业和气象能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的气温、积温普遍为增高趋势,降水、风速、日照、蒸发普遍为减少倾向;气温、积温、日照、蒸发等均具有突变性和阶段性特征,风速、最低气温无显著突变性,而是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从长远看,气候资源变化对辽宁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虽然观测表明风速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说明风能资源蕴藏量有下降趋势,需要今后进一步关注,但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减少倾向;辽西地区易发展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相似文献   

7.
休息行为.反刍行为是牛行动中的重要特征。为了牛生产业更好的发展,我们有必要研究这些特征。本次试验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教学牧场中伺养管理的38头泌乳期荷斯坦牛群中选择了12头奶牛作为试验牛。采用跟踪肉眼观测法观测了休息,反刍行为。实验表明采食伺料后第一次反刍来临时间为1~2小时之间.第一次反刍持续的时间为30~50min.再咀嚼次数50~70回/次。环境气温16~18℃时牛的伏卧比率高达75%~80%,气温高达26—28℃时伏卧比率降低到50%~55%。随着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变化荷斯坦乳牛的休息行为和反刍行为发生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海冰盐度主要来自海水结冰时被包裹在内部的卤水盐胞,海冰离心脱盐方法正是依据此,将海冰破碎,使卤水暴露出来,进而施加超重力,脱除卤水,淡化海冰。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海冰离心脱盐后盐度与时间的理论关系式为S(t)=PK1/t,采用该式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实验确定了粒度、分离因数和加入海水比例对海冰离心脱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淡化盐度随着粒径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且当颗粒在6~9mm左右达到最小;随着加入海水比例和分离因数的增大,海冰离心脱盐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渤海湾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利用模拟海水进行雾化冷冻脱盐技术的实验室模拟研究,得出的结果可用以指导现场规划中试。在冷空气的作用下雾化喷出的海水滴产生冰、水分离现象,更多的盐分被包含在未发生冷冻的海水中而脱离冰体,使得海水部分冷冻为粗海冰,海冰的含盐量大大低于海水含盐量。对实验过程中各水平因素如冷塔内温度、循环风量、冷冻时间等,对粗海冰的含盐量、收率的影响进行考察。通过上述方法,控制适宜的循环风量为140m3/h,冷冻塔内温度为-4℃,能够将海水的盐度从25.5‰降低到16‰左右,脱盐率为37.2%,收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农牧业气候资源类型也非常丰富.全球变化背景下,青海省呈现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趋势,农牧业气候资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采用青海省1961年-2008年全省54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省≥0℃年积温、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空间推算模式,得到青海省500m×500m网格化气候资源要素空间分布结果;结合青海省第二次气候资源区划指标,建立了≥0℃年积温、年降水、7月平均气温三级气候区划指标体系:以≥0℃年积温500℃、1500℃、2000℃、3000℃作为寒冷、寒温、冷温、凉温、暖温一级气候区的阈值;年降水50mm、200mm、400mm、600mm为极干、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二级气候区的阈值;7月平均气温6.0℃、11.5℃、13.5℃、18.0℃为种植青饲料、青稞或小油菜、春小麦、冬小麦三级气候区的阈值.按照上述指标,将青海省划分为39类气候区.对其中12类气候区的降水、气温及气象灾害等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区适宜种植作物以及农牧业生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冰淡化方法研究:浸泡脱盐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1月在长兴岛沿岸采集了灰白冰Ⅰ号和灰白冰Ⅱ号,平均盐度分别为1.94%和4.28%,用灰白冰Ⅰ号做为浸泡液,灰白冰Ⅱ号经过破碎过0.6cm网筛。将筛下冰块放入浸泡液中淡化,由于海水破碎时盐泡也随之被击碎,高浓度盐水迅速向低下盐度浸泡液中扩散,最终达到平衡。实验结果表明,在冰温为-3°C左右、浸泡液用水量是淡化冰量的2倍-3倍、浸泡液水温10°C-14°C、浸泡法淡化淡化海水能将盐分脱掉60°C-70°C。影响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浸泡液用量、浸泡时间、浸泡液盐度/实验结果是浸泡液与海水的重量比4:1达到平衡,浸泡时间2min达到平衡。浸泡液盐度达到9.9%时。高于海冰盐度平均值2.3倍仍然有脱盐效果。海冰进浸泡后重量增加,平均增加23%。这个方法对固态海冰的脱盐有明显效果。如果能结合其他方法,将使海冰淡化达到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渤海海冰融水盆栽小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湾海冰盐度一般在3‰--8‰,著者采渤海海冰融水勾兑成3‰,5‰,7‰和1‰ (CK)等4种盐度盆栽小麦,结果说明海冰融水对出苗期影响甚微,盐度达5‰、7‰时仅推迟1d—2d;抽穗期随盐度的增加而推迟,A组(津强1号)全程3‰与对照相同,全程5‰、7‰处理,分别推迟4d和6d,B组(津硬8号)全程3‰、5‰、7‰处理则分别比CK推迟3d—5d,而A、B两组拔节前用1‰,拔节后用3‰或5‰海冰融水组合灌溉分别比CK仅推迟0-2d;生物学产量随盐度增加而减少,A组与CK相比全程3‰增产1.4%,全程5‰、7‰处理分别减产45.6%与73.3%,而组合灌溉则分别增产8.5%与9.7%。r=-0.8490达显著水平,B组由于品种对盐度反应较敏感,r=-0.9460达极显著水平。经海冰融水灌溉的盆栽土壤盐分由0.294%增加到0.907%,因此著者认为,如果灌溉方式得当,结合雨季排碱,渤海海冰融水有望开辟为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用水新水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人工鱼礁工程增殖海洋水产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张怀慧  孙龙 《资源科学》2001,23(5):6-10
该文分析了人工鱼礁用于海洋牧场建设的可行性和人工鱼礁集鱼的机理,并介绍了人工鱼礁的种类、结构形式、平面布置以及制作人工鱼礁投放场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域 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分析了 的种类资源及地理分布、资源的价值、我国的资源现状、我国 资源减少的原因,指出了对我国 资源进行保护的必要,提出了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远航的动力     
高抒 《中国科学基金》2004,18(5):298-299
驶向茫茫大海,要有航行的目标和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怕惊涛骇浪。对我来说,留学生涯奠定了我的研究志向,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是我远航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国渤海海蜇自然资源的现状与生产概况,分析乐影响海蜇资源数量波动的因素,提出了保护和利用渤海海蜇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冰芯研究成果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是一个冰芯与环境研究群体.在杰出青年基金支持下我们开拓和发展了中国的山地冰芯研究.我们的研究首先从祁连山敦德冰芯研究开始[1-4 ].之后,又成功地进行了古里雅冰芯研究[S-9].达索普冰芯研究[10]标志中国山地冰芯研究的新阶段,这不但因为这一冰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7 000 m)最高的冰芯,而且还有许多重要研究成果[11-14 ].这一研究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学新闻之一[19].总结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