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02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了适应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后各类大学的相互比较,用“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取代了“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为了更好地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大学、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服务,增加了全国高校各学科255个本科专业、361个研究生二级学科的排名。大学评价、研究生院评价、学科评价、专业评价相结合,使《中国大学评价》具备了较全面的鉴定和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2.
七、关于科学假设   <评价>以"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为基础,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大学评价体系.<规范>质疑<评价>的假设"有何科学的依据?”,认为<评价>"课题组没有给我们任何有说服力的能对假说给予支持的证据”.<规范>作者并尝试用自己的研究结果证明<评价>的假设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3.
2006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中国大学科研评价的各项指标中,论文是最主要的指标,占有最大的权重。依据“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论文源期刊的遴选原则应该是:各学科入选期刊的载文量比例与各学科从事教学科研人员的数量比例相同。这样就能实现中国大学不同学科论文的直接比较。依照上述原则创建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实现了各大学不同学科论文一对一的直接可比。  相似文献   

4.
2001中国大学评价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建立在“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和“以对社会的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基础上的中国大学评价,包含有大学排名、研究生院名、学院排名、专业排名等数十项评价指标;综合使用上述指标,可以基本满足应届高中生毕业生报考大学、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需要,部分满足社会各界对大学的其他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科研人员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文献研究和政策工具的文本分析,归纳出影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假设;通过对四川省科研人员的大规模调研,运用logit回归分析找出促进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政策工具。研究结果表明:成果转化政策落实细化、成果转化风险免责、成果转化定价市场化、成果转化岗位设立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大小在不同性质单位中有所差异;而成果转化收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所有类型单位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基因的多样性保证了“物竞天择”,使生物不断进化;在科学领域里,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我国大学教师队伍中的“近亲繁殖”现状,已经危及大学的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大学建设和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基因的多样性保证了“物竞天择”,使生物不断进化;在科学领域里,思想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样保证了科学的不断创新。我国大学教师队伍中的“近亲繁殖”现状,已经危及大学的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大学建设和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文文  周萍 《现代情报》2017,37(1):156-159
科学素养是e-Science环境下科研人员所必需的一项必备技能、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能力。科学素养教育围绕科学数据的保存、共享与利用展开,随着科学研究步入“第四范式”阶段,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研究生命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科研生命周期为主线,探讨科学素养教育如何嵌入到科研活动各阶段,实现科学素养教育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一项全国性的抽样调查数据,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测量工具,首次在全国层次上,探索了我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差距现状及其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在全社会中处于较高的位置,相对于居民而言收入差距不大,尤以大学中科研人员的收入分布最为平均。从单位类型、区域、专业领域和职称的角度来看,职称对我国科研人员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专业领域,然后才是区域和单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钟旭  余东芳 《情报杂志》2002,21(9):F002-F002
对中国“自然科学奖”获奖者--获奖项频率分布的研究表明,科研人员优质科研成果科学生产率的频率分布符合广义上的洛特卡定律,但科研人员优质科研成果的科学生产率远低于科学著述的科学生产率。该结论还表明洛特卡定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这对于拓展洛特卡定律的应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结构化访谈和多层次组织行为问卷,实证检验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与科学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显著影响其科学创新能力,高跨学科学术组织特征的大学在科学创新能力方面显著高于低跨学科学术特征的大学。因此,加快跨学科学术组织与制度建设是提升我国大学科学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技期刊学术声誉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农业科学》2001~2003年刊载的714篇论文为基础,对作者年龄、学历、职称、单位和论文基金资助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科学》的作者主要是年龄在31-40岁的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第一作者中44.7%具有博士学位、63.8%具有高级职称;90.8%的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973”等基金资助的课题论文。讨论了《中国农业科学》业绩与作者队伍状况的关系,提出作者队伍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革新》2011,(4):54-54
这个世界上真有什么工具能让头脑变得更聪明吗?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科研人员最近还真发明了一种头盔,能让戴上的人变得更有创造力。科学家们此前发现,因车祸左脑受损的伤者在恢复过程中其创新能力往往会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4.
联盟组合是一个以焦点企业核心的自我中心网络组织,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现有的研究对联盟组合网络特征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联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而联盟组合企业间的相互嵌入具有“网络化”的特征,兼具结构与关系的特点。本研究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组合网网络特征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对理论模型及假设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网络地位及网络关系通过资源流动、控制治理来间接影响创新能力。资源流动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不同网络类型的联盟组合中,控制治理对创新能力的显著影响会随着网络密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已有研究更多关注科研人员“工具人”身份,关注科研人员“社会人”身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科研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激励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不仅能减少不满意情绪,还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起着激励作用。(2)科研条件保障和科技评价合理性是促进科研“生产”的重要因素,均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有显著影响。(3)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化。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影响显著,而健康医疗保障的影响不显著。(4)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影响存在差异。45岁及以下的科研人员更看重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男性更关注住房保障,女性更关注教育保障。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能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常杲  宁宝英  马建霞 《科学学研究》2023,(6):1048-1056+1065
科研人员在学术产出生产活动之外做出了大量有益于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目前需了解科研人员对该类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认可现状和差异,以支持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评价工作。基于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理论构建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指标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科研人员对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认可度。基于科学社会分层理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群体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认可度偏好。当前非产出性科研贡献获得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但认可范围有限,不同性别、职称、学科和学术任职情况的群体对非产出性科研贡献活动存在认可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在互联网线上交流日益普及的环境下,虚拟学术社区在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本文探究了不同类型心理契约的履行对科研人员EVLN行为的具体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为心理契约理论的实践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同时心理契约理论的引入能够弥补和完善前人关于虚拟学术社区的研究,为研究科研人员之间的行为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本文针对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的科研人员,将其心理契约详细划分为交易型、关系型和理念型3种类型,通过实证的方式探究心理契约的履行对于退出、贡献、忠诚和贡献行为的具体影响。为此,将科学网和知乎上的科研人员做为调查对象,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取308份调查样本,结合研究假设构建EVLN行为影响模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心理契约的履行均会对虚拟学术社区当中科研人员的EVLN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科研并非项目制或者单位制科研,也非当前中国社会科研活动的主流形式,而是为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发挥战略力量作用探索实施的新型科研组织体制机制。本土化的有组织科研不能仅依靠科研组织的自律驱动,更需要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保障有组织科研的进行。整体来看,在前期部署环节,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容易被“组织”的形式禁锢;在中期进行环节,易出现“有组织”形式主义大于实质的问题;在后期成果环节,“有组织”约束可能导致成果转化与评价的懈怠。有组织科研的“前中后”环节现存问题应当通过法治化路径解决,需要坚持“放管服”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科研宽容型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科研规范型法律惩戒体系,形成科研友好型法律服务体系,维护科研人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力量。在当前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借助扎根理论探究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因素,构建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动力的“能力-动机-情境”模型,包括创新能力、创新需要、创新诱因和创新情境4个主范畴及其对应的16个子范畴。以期为如何推动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宏扬科学精神,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彰显杰出人物,树立科教界的民族楷模,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发起,广大科教工作者积极参与的“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近日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教授荣膺“科学中国人(2002)年度人物”称号。 此次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9月,本刊共邀请2200名各界人士参评。投票者中科教界人士占95,1%(其中两院院士占19.6%,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占26.4%,大学教师占43.6%,其他各类学校教师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