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控制权收益成本的两大类:外部制约成本和内部约束成本。发现由侵害过程中的资源耗费量、控股股东个人的风险承担值这两个因素决定的控制权收益成本与控制权收益呈正相关关系;由声誉的损耗值、法律诉讼风险值和控股股东个人的道德约束值这三个因素决定的控制权收益成本与控制权收益呈负相关关系。存在一个较高的成本点,使得控制权收益很低,从而能使小股东的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移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灶  余鹏翼 《预测》2007,26(3):65-71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制度背景出发,以博弈模型分析了股权结构、私有收益与控制权转移的关系,证明了初始股东可以以较低的持股比例保留控制权,获取私有收益,并在经营绩效下降时通过转移控制权获取新控股股东的部分私有收益;潜在的控股股东即使入主后不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可以通过协议转让形式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公司控制权,以获取私有收益。本文还对我国的股权结构从私有收益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建君  盛锁 《科学学研究》2007,25(4):787-792
分析股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权私人收益是股权集中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概念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检验了关于股权结构、控制权私人收益和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关系的相关假设。  相似文献   

4.
公司接管中基于控制权收益的控股股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巧平  张彩玉 《软科学》2005,19(6):94-96
关于公司接管动因的研究文献表明,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是大股东出现的主要动力;在市场制度缺陷较大和法律对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单位成本降低,控制权收益发生率提高;结果导致追求股东收益最大化的并购行为被扭曲,低效率的并购频繁发生。因此,规范和制衡控股股东行为应从市场制度缺陷入手,从相应的法律制度规则设立入手。  相似文献   

5.
顾群 《软科学》2016,(1):14-16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3年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权私有收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具有阻碍作用;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即控制权私有收益越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探索式创新,反之倾向于选择开发式创新。  相似文献   

6.
从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出发,分析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在长期中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最稳定的;基于企业控制权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认为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终极控制权增长模式与隐性收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视角研究了大股东终极控制的模式与隐性收益。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是大股东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两种重要方式,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掠夺行为的强烈动机。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了大股东掠夺行为产生的机理,大股东能够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来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是掠夺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从而攫取更多的控制权隐性收益。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5,(7):83-88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采用Matlab仿真方法,探讨了相机控制模式下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企业获得融资额与剩余控制权(λ1)呈正向关系,与特定控制权(λ2)呈负向关系;清算价值、创业企业收益、项目成功概率与剩余控制权呈负向关系,与特定控制权呈正向关系;风险投资家获得的剩余索取权、固定收益与剩余控制权呈负向关系,企业经营状态、共享收益与特定控制权呈正向关系;企业经营状态、共享收益、创业企业家私人收益、风险投资家战略收益与λ1、λ2并非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而是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时才能反映其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出发,分析了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问题。研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一定的流转性,在长期中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最稳定的;基于企业控制权和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视角,认为多个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王雷 《科研管理》2014,35(5):107-117
文章分析了创业企业控制权类型、控制权收益构成及其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控制权共享收益函数将人力资本专有性与专用性、投资专用性、信任度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以金融工具为载体的两类控制方式下,两类控制权的两阶段配置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不同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并运用Mathematica软件对理论模型分析结论进行数据模拟。研究发现,受两类控制方式下企业家与投资家控制权收益不同的影响,关键因素对企业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存在显著差异,但对特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随着创业企业绩效的改善与创新项目成功概率的增加,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专用性、信任度与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在联合控制方式下呈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在相机控制方式下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关系;人力资本专有性与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在联合控制方式下呈先减后增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在相机控制方式下呈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股东控制和控制权私人利益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蒋荣  刘星 《软科学》2008,22(2):128-133,144
以总经理非常规变更为视角,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4年总经理变更与公司业绩、内控机制的相关性,对内控机制的效率进行了初步判断。研究表明:(1)总经理变更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中国上市公司内控机制存在效率;(2)总经理变更与经理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率显著负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的相关性未得到证实;业绩既定下,经理董事比例的提高降低了总经理变更对业绩的敏感性;(3)经理董事与大股东是影响内控机制效率的关键因素,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及其行权的制度环境建设仍是未来公司治理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有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平均私有收益水平为18%左右,与新兴市场的国家相近,但明显地高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法律制度、公司规模、公司盈利状况、负债融资比例及结构、第二至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而行业保护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都对控股股东私有收益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冉戎  王丁  谢懿 《科研管理》2015,36(8):86-95
在控制权悖论的理论背景下,以公司控股股东内在利益动机为切入点,对控股股东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资决策的影响和机理进行了重新阐释,并以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了实证检验和经济解释。研究发现:(1)控制权私利水平与公司RD投资支出和强度在整体上成倒U型关系;(2)不同类别控制权私利水平对公司RD投资显现出效用差异。具体而言,在适度类公司中,其控制权私利水平对RD投资支出(强度)显现出正边际效用,且呈边际效用递减趋势;在超额类公司中,其控制权私利水平对RD投资支出的边际效用高于适度组,但对投资强度的效用不明显,表明控股股东目的在于攫取超额控制权私利;在极低类公司样本中,其控制权私利水平对RD投资支出(强度)显现的边际效用低于适度组,说明极低控制权私利的激励效果不佳;(3)实际控制人性质的未对上述关系显现出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莉 《科技与管理》2012,14(1):87-91
文章利用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改前后关联交易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股改后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因素对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影响变化不大。股改前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及第一大股东派出董事比例与关联交易发生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对关联交易可以起到监督作用;股改后独立董事对关联交易的监督作用有所增强;其他大股东并未随着其力量的相对增强而对控股股东起到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以陕西省东樊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茜宇  张占录 《资源科学》2015,37(7):1376-138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利益分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分配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利益来源于城乡土地区位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指标出让收益,利益分配主要是对指标出让收益的分配;2东樊村项目的利益来源是建新预留区的土地转为城市工业用地而产生的级差地租,中介方和政府、东樊村村集体、B村村集体或村民、东樊村村民和其他方的指标出让收益分配比例为56.32%、26.01%、12.31%、5.11%和0.25%;3现状利益分配存在着土地增值收益范围难以确定、政府在项目中的收益分配界线模糊、中介方收益比例在资金分配结构中比重过大、村民间利益分配存在局部不公平的问题。研究提出5个方面的建议:1界定土地增值收益的概念和范围;2确定各主体利益分配的合理区间;3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平台效应;4建立农村土地和房屋流转制度;5加大农民参与力度,来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7.
股东利益与股东行为:基于股权分裂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雯 《中国软科学》2004,(12):28-32
股权分裂这一历史性的制度缺陷内在地导致了各类股东之间利益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各利益主体在实现各自利益的方式、追逐利润的手段和方式以及控制上市公司等行为上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这种行为的扭曲直接造成了广大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损失,从而影响到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使资本市场整合资源的功能难以发挥。因此,中国股市要想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就必须解决股权分裂这一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实现股票的全流通。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就是通过各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管理者行为能满足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要求,检验经营业绩和后续的高管变更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公司治理机制的方法之一。董事会监督、管理者持股、大股东监督和控制权竞争是西方国家约束高管的主要公司治理机制,而在转轨背景中,政府政治干预、大股东侵占和内部人控制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主要因素,限制了我国公司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