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识别政策的作用机制、丰富现有研究,基于2010—2019年我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人才引进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1)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提升作用显著,且这种政策效应自政策颁布的第二年起愈发显著;(2)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城市规模间,城市人才引进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3)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研发投入水平是人才引进政策促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高质量创业制度环境“磁吸”全球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俨然成为新形势下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迫切现实需求。于是,本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与AMO理论的整合视角,构建创业制度环境影响科技人才创业意愿的多重中介模型。本研究面向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展开多阶段、多来源的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制度环境会通过规制维度、规范维度、认知维度3种形式影响科技人才的创业意愿,其中,创业效能感、创业激情、创业机会认知在创业制度环境与科技人才的创业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系统呈现创业制度环境影响科技人才创业的深层次心理机制,为提升创业制度环境对科技人才创业的激励效果提供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18)
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还是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科技人才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促进科技创新中国产业稳健长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我国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积极为科技人才、高新技术公司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及合理的政策,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不过,目前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发展中依旧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首先对科技人才及创新创业环境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论述,而后对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最后就如何完善和优化创新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机制和环境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策略,希望能够激发起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促其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成功,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才是广州市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人才效能又与人才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重要要素。本研究通过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人才政策的对比整理,分析四大城市人才政策体系的异同之处,探索广州市人才政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广州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的若干举措,以期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对37位创新型科技人才以面对面、邮件或电话等方式进行结构性访谈,共筛选出30份有效问卷。研究发现,创新经费、创新环境、收入水平、城市级别和配偶态度是影响创新型科技人才来赣就业意愿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实现人才强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要加大科技创新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切实提高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创业活动数量和质量呈现区域差异的特征,塑造激发创业活动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的营商环境是缓解这种差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营商环境对创业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机制有何不同,是否存在一种或几种营商环境组态能够同时产生高创业数量和高创业质量,这是目前学界尚未厘清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本文采用NCA和QCA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31个省份为研究案例,分别探究营商环境单个要素是否是产生高创业数量或创业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及营商环境组态下产生高创业数量和创业质量的不同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营商环境要素不构成高创业数量或高创业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提升人文环境对于高创业数量/高创业质量的产生发挥普适作用;产生高创业数量有1条驱动路径,即人文—市场驱动型;产生高创业质量有2条驱动路径,即人文—政务驱动型和人文—法律政策支持下市场驱动型;存在1种营商环境组态可以同时产生高创业数量和高创业质量,即高市场环境、高政务环境、高人文环境为核心条件,辅以非高法律政策环境为边缘条件。研究结果为揭示促使区域创业数量和质量协同发展、缩小区域间创业活动差异的营商环境组态实现路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分析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与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性。以2011—2020年我国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为例,运用K-means聚类算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支持系统对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广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政策环境促进了青年人才发展,广东省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培养新兴重点领域青年人才,青年人才主要集中于头部高水平大学。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全链条人才培育政策为依托,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灵活的发展环境,储备培养新兴重点产业青年科技人才,建设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基于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将人才创新高地建设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能力在人才创新高地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规模较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通过提高城市的科技投入水平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关科技人才、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效应和协同效应两个方面。为深入揭示江苏省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3个子系统及其构成的综合发展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江苏省综合发展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其2011—2020年相关数据,运用复合系统静态协同度模型和动态变化综合效度评价模型计算各系统协同度发展水平及其变化速度的状态和趋势。结果发现:江苏省综合发展系统相同基期的静态协同度逐年递增,但并未达到高级协同等级;3个子系统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但长期处于低度协同演变状态,协同效应并不稳定,其中科技人才子系统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科技人才结构、研究机构数量、第三产业占比和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分别是影响科技人才子系统、科技创新子系统和经济发展子系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系统协同速度发展趋势呈现不规律波动状态。基于此,提出江苏省政府应建立信息公开、资源共享、部门联动等促进有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人才结构优化,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以及注意兼顾各系统协同发展状态与速度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实现科技人才、科技创...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计划实施的背景2010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3.
界定创业创新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创业创新环境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26位海归创业人才问卷数据,深入研究创业创新环境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人才支持能力、创业创新配套服务、基本生活条件、政策制度及城市现代化这五个因素对创业创新环境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强度依次减弱。但在政府服务质量的调节作用下,政策制度成为影响创业创新环境的首要因素。因此,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要重点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同时也要积极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系统设计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人才是广州市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人才效能又与人才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重要要素。通过对比我国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人才政策,分析其人才政策体系的异同之处,探索广州市人才政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广州市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的若干举措,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以目标-工具-对象为框架,对比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不足;政策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支持不足,过于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差异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重要资源"。银川市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推动银川创新创业发展,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银川市科协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坚持"高端人才引进与本土人才培养同步,高精尖缺人才与实用技能人才并重"的工作理念,不断壮大银川市科技人才队伍,强化创新智力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突出需求导向,加快引进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分析法分别从微观层面科技人才重点培育对象、中观层面话语策略以及宏观层面政策效果探究了科技人才政策。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注意力已经转向特定人才群体的专门化、精细化和差异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政策示范领域趋向多元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是示范区科技人才政策的重点;注重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8.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中各条件对城市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6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多样化组态;城市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环境驱动型”“人力资源缺失下的环境弥补型”与“资源—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路径。组态的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创新绩效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各城市如何依据自身营商环境条件推动其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行政区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变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科技人才流动?基于科学文献大数据,本文利用200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促进了城市间及城市内部科技人才流动,对自然科学领域、非相邻城市间及省际城市间的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更大;区域一体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人才向中小城市聚集;在高校资源越丰富,创新产出更多,第三产业越发达且高铁开通的城市,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促进作用越强。区域一体化政策对科技人才流动的提升作用存在多方面的“马太效应”。本研究为优化人才资源的空间布局、提升区域治理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湛  张良  罗鄂湘 《科研管理》2019,40(10):14-24
摘要:将科技创新政策归纳为六种类型,建立三阶段通径模型,以上海市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不同创新阶段能力及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六类创新政策对于企业创新产业化实现的路径影响存在异质性,财政政策、外部规范性政策只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金融政策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及创新中间转化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知识产权政策对创新基础投入能力及创新产业化实现能力产生直接正向影响;税收政策、人才政策对创新成果产业化三个阶段均产生直接正向影响。且六类创新政策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效应大小依次是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中间转化能力、创新产业化实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