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多维度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 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2)从不同所有制企业来看,相比于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中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倒U型关系较强;(3)从不同地区企业来看,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仍存在倒U型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线性促进关系.综合而言,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中国应适当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但又不能太过激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4—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地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模型及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研发要素流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呈现整体上升态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集聚效应与路径依赖性;(2)RD人员流动、RD资本流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均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在RD人员流动与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RD人员流动、RD资本流动均通过资源效率的改善进而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RD人员流动、RD资本流动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边际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据包络的方法估计了样本期间内中国30个省区市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金融发展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与方向.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与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提高创新效率;如果力度已经足够,再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会减弱对创新效率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制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2005—2018年中国企业实施的249起跨国技术并购事件的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对跨国技术并购持续时间、股权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持续时间呈倒U型关系,即随着知识产权制度距离的增大,并购持续时间先延长后缩短;(2)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并购股权比例呈U型关系,即在知识产权制度相似和相异程度较大的东道国,中国企业通常会选择高股权并购模式。本研究丰富了制度距离和企业跨国并购的相关研究,识别出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影响中国企业跨国技术并购过程的拐点。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中国地区不均质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利用2003-2011年中国30个省份分行业的贸易数据测算省际出口技术复杂度,采用知识产权执法数据测算中国省际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国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地区不均质实际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FDI、在校大学生比例以及研发支出比例的上升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开放程度以及基础设施水平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不明显。分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研发支出比例、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出现较大的地区差异,而在校大学生比例与FDI可以促进各地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反垄断一定要并行,但这是一个冰刃上的平衡。我们需要一个持续规范长效的知识产权执法制度,而不是一阵风运动式的短期行动。  相似文献   

6.
王佳  刘美玲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21,42(11):82-89
促进创新型创业活动的开展,是提高创业成功率,提升创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界定了创新型创业的含义,分析了FDI对创新型创业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11—2016年全球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FDI是否能够促进东道国创新型创业活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与东道国创新型创业活动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在东道国引入FDI的初始阶段,随着FDI规模的增加,FDI对创新型创业具有正向影响,超过一定阈值之后,这种影响转为负向。另外,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这为通过合理制定FDI政策来促进本国创新型创业活动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7.
刘慧  陈晓华  吴应宇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47-1359
基于WIOD投入产出数据,在修正Antràs等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了34国1997-2011年金融支持上游度,并从整体和分时间段两个层面首次分析了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机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首先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机制呈现倒U型,中国金融支持上游度偏高,接近金融支持上游度对高技术产品出口作用的负效应门槛;其次契约型地理优势和毗邻大国型空间地理优势有助于促进一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而沿海型空间地理优势则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不显著;最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和丰富的要素资源均能促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丰富的要素资源并非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边际正效应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力则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
知识密集型产业间的协同集聚发展能够产生明显的创新效应,这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文章从产业协同集聚角度出发,分析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创新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利用简化的E-G模型考察中国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表征,并将协同集聚度作为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7—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协同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存在良好互动关系,两者的协同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提升呈倒U型关系;(2)依托科技服务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应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协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改进过的GP指标测算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结果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逐年增强。以RCA指数衡量的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基本呈上升趋势。对知识产权保护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的支持力度、R&D经费强度和专利密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也呈正向关系,而R&D人力强度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呈负向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以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新常态下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阐释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复杂非线性演化理论机制。运用OLS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基于2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对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产业的升级,对Ⅱ类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影响大于Ⅰ类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对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影响呈现先扬后抑的倒“U”型;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平均实际强度低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最适强度。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资本回报率快速下降使得其提升机制探索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从行政执法、司法判决和法律制度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进而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对中国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呈倒“U”型,上述影响在金融危机后更加显著,但区域异质性不明显;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已越过“最优强度”,对资本回报率产生了抑制效应;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主要通过技术交易机制影响资本回报率,研发效率低下使得研发投入机制不显著,“创新假象”又导致技术质量机制失效;当前,中国已陷入了“知识产权保护陷阱”,进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制定进退维谷,未来亟须向自主创新转型以突破上述陷阱。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专利民事案件、专利行政案件数量与当期实用、外观专利授权量及滞后一期的发明授权量总和之比测度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变化,与现有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入世后,我国专利司法保护强度逐年下降,2010年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中美出口价值指数的实证结果肯定了这一测算方法的合理性,专利保护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倒U型关系,这与美国经济学家Maskus(2000)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从产业层面数据看,专利保护强度与产业利润率之间同样存在倒U型关系,而且在2009年我国人均gdp到达临界点之前,相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而言,专利保护强度变化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利润率提升更为显著,这也说明了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面板数据半参数模型,选取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研究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当企业规模不同时,会有怎样的区别。研究发现:面板数据半参数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一般参数模型;出口比率与创新绩效在大型和中型企业里皆呈倒U型关系;RD经费比率与创新绩效在大型企业中呈正相关关系,而在中型企业里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对资本、人才、外部技术、政府资助等投入要素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即前期的创新转化成效对本期创新转化活动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资本性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起显著抑制作用;(3)人才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4)外部技术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趋势特征;(5)政府财政性激励并未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反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对资本、人才、外部技术、政府资助等投入要素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即前期的创新转化成效对本期创新转化活动产生显著促进作用;(2)资本性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起显著抑制作用;(3)人才资源投入显著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4)外部技术投入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显著倒U型趋势特征;(5)政府财政性激励并未有效促进产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反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的内涵特征,研究了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产业关键核心知识产权少、有效知识产权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保护弱、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落后。最后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政策建议:(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2)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3)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4)培育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发展知识产权经济;(5)打造知识产权强势企业,培育企业主体地位;(6)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环境;(7)完善知识产权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基础能力;(8)构建知识产权人才体系,造就宏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9)打造新型知识产权网络,增强知识产权国际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就环境规制等因素对清洁生产型产业2004—2010年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说明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有"度"的限制。与整个工业相比,环境规制对清洁生产型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驱动效应更大。倒U型曲线具有更高的拐点,表明在不损害技术创新能力的前提下,政府对清洁生产型产业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进行分析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内在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层面进行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强化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0.
徐丹  于渤 《科研管理》2024,(3):113-121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开辟创新增长赛道的关键支撑,也是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立足创新价值链视角,基于组态思维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以我国30省份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区域创新基础及环境的协同作用下,专业化与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知识生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阶段创新绩效的复杂影响机制与差异化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驱动知识生产与技术研发绩效提升路径包括“多样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综合驱动型”三类;(2)驱动成果转化绩效提升路径包含“专业化高技术产业集聚主导型”“开放环境下专业化集聚-创新基础协同型”“环境支持下要素拉动型”以及“政府引导下研发人员弥补型”四类;(3)三阶段区域创新驱动路径的差异性在于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类型及研发人员是否发挥核心作用;(4)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各阶段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呈现不同特点,体现为核心主导要素的差异化激励效应。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打开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过程作用机制的“黑箱”,为我国各地区寻求更适配的阶段化创新路径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