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4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和补偿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数量而减少其它商品消费数量.而高收入家庭倾向于减少一些高档食品消费而维持其他商品消费数量.另外,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影响程度高于高收入家庭,以食品价格上涨20%为例,低收入家庭福利损失9.05%,而高收入家庭福利损失仅仅为5.91%.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在面临食品价格上涨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进而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抵御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在这方面,英、美、日三国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文章在介绍、分析英、美、日三国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州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普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应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度的数据挖掘,获得了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状况与需求特征的清晰认识,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杨  郑志浩 《资源科学》2021,43(10):1990-2002
2020年后,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将从以往的“扶贫”战略向“防贫”战略转变,亟需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食物安全,推动长效减贫。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估计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卡路里、宏量营养素和4种关键微量营养素的收入弹性,利用所得弹性估值模拟了实现不同营养目标所需的现金转移支付金额,利用食物与营养的转换关系模拟了实现不同营养目标所需的实物转移支付金额。研究结果表明:①大部分营养素的收入弹性偏小。②实物转移支付比现金转移支付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农村低收入家庭的食物与营养安全。③补贴成本相同的条件下,主副食相结合的实物转移支付方式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实物转移支付,可更加均衡地改善低收入人群的营养状况。进入后扶贫时代,我国可以考虑建立当前许多国家(如美国、印度、埃及等)实施的实物转移支付制度,有针对性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食物和营养安全,改善低收入人群的营养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21)
当前我国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低收入的人群也相对较多,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机构养老的方式并不适用,因此发展社区养老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及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低收入家庭的需求从根本上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建立廉价租房住房保障制度的目的就是帮助城市低收入家庭改变其现有的居住环境。在我国内地住房制度由高度福利化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住房制度改革中,党和政府一直都很重视解决低收入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生活》2014,(4):36-37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收入不高的家庭一谈起理财,就觉得望尘莫及,他们大都认为自己收入微薄,无“财”可理。殊不知,理财是与生活休戚相关的事,只要善于把握技巧,低收入家庭亦有可能“聚沙成塔”,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途径,是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廉租住房建设质量关系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战略部署的落实,关系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和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把廉租住房建设成质量高、环境好、配套设施齐全的民心工程,我认为应从以也下环节加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府规制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分配的唯一法定收入标准,最低工资是保障劳动者特别是低收入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提低、扩中、控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中"提低"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广州市低收入宏观数据及微观流动人口数据为例,立足于评估最低工资调整对劳动者"增收"和"保基本"的效果,旨在分析最低工资调整是否满足了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及对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的异质性差异如何.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基本能保障最底层收入家庭基本生活,并且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工资存在正向效应,且对于男性、30岁以下、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收入等组别的收入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存在对收入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出发,论述了成本分担的原则、体制、制度发展,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措施:一是确定适当的收费标准;二是建立向低收入家庭倾斜的、多种形式的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内江科技》2013,(9):25
<正>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对构建多层次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至关重要。在新建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有利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均衡享用,使广大中低收入家庭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可以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应,最大限度地优化保障性住房区域布局,扩大被保障家庭的选择余地,方便其居住和生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建立起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部分城市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的有益探索,进而提出了在创新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机制上六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分析了当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以不同的程度和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改善困难家庭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个案深入访谈和焦点小组为主要方式,以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为主要访谈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困难家庭的现状、致贫原因和实际需求,以及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在地方上的执行状况、效果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如何提高困难家庭发展能力,改善其生存发展条件,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经济适用房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康 《科教文汇》2009,(13):175-176
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推出的一项保障性质的住房改革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近年来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结合国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秦威 《学会》2005,(5):F002-F002
福州郊区的山路上,经年行走着一支助学团队:简单助学。简单助学成员们的行囊中,背着各种教图书。体育用品与儿童音像制品与设备,经常利用周末穿行在多个高山少数民族聚居村落里,为经济落后山区的孩子们捐建图书角。辅导家庭作业,开展体竞赛活动:或协助发展家庭养殖业,为低收入家庭筹集学生学习与生活费用。  相似文献   

17.
同是世界大国,美国在大规模解决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概述了美国的福利住房大规模建设经历的起步、发展、停滞,到改革各个阶段的尝试,并分析了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林莉杉 《科技广场》2012,(8):166-168
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能切实地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需要构建一套完备的机制。本文就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和管理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鉴于我国编制低收入群体CPI的主要目的是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因此本文从贫困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低收入群体CPI的编制工作及其实践应用,以及低收入群体CPI的编制对于我国现阶段扶贫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柳荻  胡振通  柳金昊 《资源科学》2022,44(2):350-364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探究休耕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于评估和完善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为例,运用330个农户样本的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分析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对不同收入水平休耕农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①休耕生态补偿对休耕农户收入整体上具有正向影响,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约24%;农户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来增加间接收入实现增收,而无法实现非农就业的休耕农户收入会减少。②休耕生态补偿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收入影响存在差异,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低收入、中等偏上和高收入农户群体的家庭收入影响不显著。③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受到农户自身特征的影响,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平均健康程度、村干部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耕地面积、租入耕地、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对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完善休耕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充分尊重农户休耕意愿,着力解决休耕区域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问题,对于低收入水平的休耕农户,可以提供公益性岗位等特殊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