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目的]自2020年政治危机以来,白俄罗斯情报系统积极推动改革调整。随着中白两国建立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此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基于政府官方资料、新闻报道、智库报告以及相关文献,梳理分析白俄罗斯情报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改革特征,并从组织、社会、政治和安全四个方面剖析改革的内在逻辑,最后就其工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价。[研究结论]白俄罗斯情报界的改革调整主要集中于情报法规、情报披露、情报权力和情报合作四个方面。官僚部门的利益诉求,民主法治的价值理念,总统执政的现实需要,以及对多极世界的战略追求是驱动改革的四个主要逻辑。整体来看,白俄罗斯情报系统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方面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改革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鉴于白俄罗斯国家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需紧密关注其情报系统的发展动向,为未来两国情报合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2000年6月以林廷生副省长为团长的山东省政府科技考察团,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进行访问和科技考察。通过考察了解协商,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委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人民政府与白俄罗斯关于开展白俄罗斯和山东省企业,机构、团体间科技合作意向书”,并报请李春亭省长同意,达成了在山东省科学院建立“中国—白俄罗斯高科技园”的协议。 中白两国政府积极支持此项合作,在胡锦涛副主席访问白俄罗斯期间,将其列为两国政府合作项目,白俄罗斯共和国卢卡申科总统亲自授权其国家科委积极落实此项工作。国  相似文献   

3.
中亚地区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保障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当前中亚地区的油气年产量约为2.2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油气年产量比重为3.02%,其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年对外供给潜力约为1.2亿吨油当量。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贸易伙伴。然而,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贸易合作面临着大国博弈、内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国际能源合作制度碎片化、国际能源投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应加快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元能源合作机制,优化能源合作的主体结构,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技术贸易,加快推进能源就地加工转化,并修订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以确保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与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4.
钾盐被列为我国七大紧缺大宗矿产资源之一,长时间内对外依存度高达70%。目前我国钾盐探明储量占世界2%,但消费量占世界钾肥产量的1/4。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如今已基本查清第四纪陆相钾盐资源与成钾规律,并在柴达木盆地和罗布泊找到具有大规模开采价值的钾盐矿(资源量9.9亿吨),但它们的服务年限仅20~30年,古代海相钾盐找矿至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马春瑕 《科教文汇》2014,(27):217-218
石油是一个国家能源战略中最重要的方面,石油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甚至国家安全。中国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单一的石油进口通道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且面临安全风险较大。加强与中亚等国的石油合作可实现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的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单边、双边和区域性石油合作法律机制,在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在完善的法律机制下保障了我国与中亚石油合作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2,24(1):5-10
随着中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后,建立了较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方翻了石油供应中断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石油安全问题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文中提出7个方面的战略对策:(1)尽快建立国家资源储备机构,完善中国的资源储备体系。(2)积极开展资源外交,为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服务。(3)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贸易伙伴关系。(4)积极扶持中国大型资源扩国公司的发展,为中国的全球资源战略服务。(5)建立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体系,减少资源进口来源单一化带来的风险。(6)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寻找新的替代石油的能源。(7)积极参与和共同组织区域性能源安全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研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调整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对中日两国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1988年起,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开始合作研究建立中日贸易联接模型。  相似文献   

8.
石油是一个国家能源战略中最重要的方面,石油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甚至国家安全。中国已经成为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单一的石油进口通道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且面临安全风险较大。加强与中亚等国的石油合作可实现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的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单边、双边和区域性石油合作法律机制,在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在完善的法律机制下保障了我国与中亚石油合作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童鸿频 《大众科技》2008,(5):104-105
钾盐是农作物增产的主要肥料成分,也是国民经济诸多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化工原料。由于我国家钾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和钾盐消费的急速增长,我国企业不得不进入国际钾盐市场,并率先在老挝有一定突破,但老挝钾盐勘探开发有着特殊的风险。文章分析举证了各类风险,并提出建立防范规避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枢纽地段、世界战略能源富集区和超级大国争夺及政治博弈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战略能源优先保障的最近基地。中亚战略能源(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开发利用表现为储量大、产量小、出口量大、自消量小的"两大两小"特点,这些能源的合作开发利用对中国的保障程度有大有小。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高达80%、55%和70%,而同期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出口对中国的保障程度分别为7.9%、40.7%和65%左右。受中亚地区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开发利用战略能源面临的法律、经济、社会、政治、基础设施风险不可低估。其中,法律风险属于高风险,经济风险属于较高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中国与中亚合作开发战略能源一定要时刻防范风险,从化解风险、增进合作、互利共赢的角度,明确政府角色,保证政策沟通,建立副总理级战略能源开发协调委员会;发挥地缘区位优势,设立中国-中亚能源自由贸易区;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加强中亚能源开发战略运输通道建设;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制度,建立国家战略能源联合储备体系;加强人文合作,促进民心相通,降低战略能源合作风险。  相似文献   

11.
化肥消费规律及中国化肥矿产需求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主要用于化肥的生产,是关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我国化肥产量与消费量的逐年增加,磷、硫、钾盐等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在化肥施用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通过对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分析,首次运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作为研究指标,总结剖析了发达国家化肥消费历史轨迹变化及其动因,揭示了不同情形下,化肥消费规律:即理想状态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S"形规律变化;在化肥施用初期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形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倒"U"形规律变化。总结得出北美"理想模式"、西欧模式和日韩模式三种化肥消费变化的模式。以发达国家为借鉴,结合中国资源环境实际情况,预测了我国化肥及磷、硫、钾盐矿产未来需求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磷肥和氮肥消费已到达峰值,未来将缓慢下降,相应的磷、硫资源需求也将到达峰值;钾肥在国际价格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未来需求将维持目前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区域资源产业开发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涛  于汶加  代涛  李颖  邢佳韵 《资源科学》2015,37(5):1096-1105
吉尔吉斯斯坦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本文从互利共赢的资源合作切入,分区域对吉尔吉斯斯坦资源、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合作构想:①中吉合作目标及基本原则:资源产业作为切入点,全方位推动中吉战略合作;将费尔干纳盆地反“C”字形地区作为中吉合作核心区;促进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经济发展,为“大通道”营造良好环境;②合作主要领域和重点布局:电力、公路、铁路、管道等资源通道建设;矿产资源及相关产业合作;③合作模式:积极稳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吉尔吉斯斯坦资源开发合作模式构想——谦比西模式。文章最后指出中吉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可以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冯丽娟  姚予龙 《资源科学》2014,36(8):1600-1607
以国际视野角度,从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产业契合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并进一步分解为12个指标,建立主要石油进口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合作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选取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亚太地区及欧洲、独联体等共15个国家,利用Delphi和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相对其他石油进口国家而言,中国是与俄罗斯未来石油贸易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2中国在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方面具备明显的合作优势;3中国在石油产业技术和设备方面不及日本等国家,技术支撑合作潜力受到制约;4中国应明确本国相对其他国家所具有的优势,弥补劣势,从而使本国在与俄罗斯长期石油合作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于斌斌  陆立军 《科研管理》2012,33(5):132-138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不仅是提升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的技术基础,而且对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基于共性技术的内涵与特征,政府为载体、产学研为平台、企业间战略合作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的三种模式。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已经形成以政府研发为主,辅之产学研联合研发和企业间合作研发的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楚明钦 《资源科学》2013,35(4):704-712
在全球经济衰退凸显的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各国用来抑制颓势,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战略转型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基于能源产业建立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公式,计算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的贡献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整体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低于以常规能源为代表的普通产业,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大于常规产业,可以预计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文章认为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率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还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核心技术、产业政策配套不足和技术转化率低等原因.因此,本文认为在政府政策上面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财税政策、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和加强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汽车产业区域合作与专利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我国2007—2016年汽车产业专利申请数据和2016—2017年汽车产业最新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基于文献计量和文本挖掘法,绘制相应专利地图,分析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区域分布与合作情况,技术研发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十年技术研发水平显著提升,但区域合作仍显不足,应以区域发展政策为契机,围绕优势技术和龙头企业,构建共性技术平台推动汽车产业的区域性合作。并围绕自动化、智能化、环保性和安全性在汽车产业相关领域进行专利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7.
王旭  王兰  杨有德 《科研管理》2020,41(12):22-31
Major emergencies aggravate the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 faced by organizations. Seeking inter-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cision for firms to cope with the external impact of emergencies. This study uses a dual case study method, taking the 2019-nCoV outbreak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social network theory,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emergency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model and analyzes 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operational logic. The study found: First, the "distributed fixed-point radiation model" and "integrated interconnected symbiosis model" are the important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s adopted by two core firms, "professional producers" and "cross-border convertors", in response to major emergencie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resource capabilities, there is heterogeneity in the logic of core firm building emergency organization cooperation. The core firm rely on the key core resources they possess to implement "fixed-point" technical support and resource supply to the node firms with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qualifications, and to play the advantage of the professional producer alliance in responding to extern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degrading production complexity. This kind of cooperation model can be abstracted into "distributed fixed-point radiation model". When core firm and their node firms conduct cross-border conversion cooperation to meet market emergency needs, their cooperation model emphasizes resource sharing and risk sharing among organization members. This cooperation model is defined as an "integrated interconnected symbiosis model".   Second, core firms with differentiated resource capabilities exhibit different emergency action paths. As a professional producers, through centralized power allocation, a unified emergency command unit is built to enhance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capability of resources, thereby enhancing the resource locking ability of node firms; as a core firm of cross-border transition producers, by establishing specialization the project team formed a key force to solve the complexity of cross-border production, and used its ability to coordinate and transform resources to solve the rigid constraints of resources for cross-border conversion.    Third, the key logic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models is different. In the "distributed fixed-point radiation model", the goal of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is " preventing epidemic and saving market", and due to the lack of cooperation foundation with most small and medium-sized medical mask manufacturers, the core firm and partners have adopted contract governance for effective interaction, and relied on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core firm leading + node firms following" to determine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operation subject′s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integrated interconnected symbiosis" model, the value cre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operation takes into account to fill the gap in social demand and assist the supply chain node firm to resume work. Their cooperation objectives are both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self-help". The core firm and the node firms jointly build a linkage conversion strategy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depends on the govern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showing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core firm coordination + node firms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can enrich the literature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micro perspective of firms; in addition, the conclusions can provid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the key strategic material market, and provide management inspiration for improving the company′s defense against major emergencies.  相似文献   

18.
杨洋  董锁成  李泽红 《资源科学》2018,40(2):237-249
中俄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意义重大的地缘战略合作。自1996年中俄能源合作拉开序幕以来,虽几经波折,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规划实施,中俄能源合作迎来新机遇。基于此,本文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取得的进展,从供求关系、能源政策、国际劳动地域分工、比较优势、区域发展政策、国际地缘环境变迁等角度全面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内在契合因素和外部推动因素,指出中俄利益诉求的内在契合性是中俄开展能源合作的决定性因素,外部推动因素则加速了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虽目前中俄能源合作态势良好,但仍面临合作体制机制欠缺、国际地缘环境变迁等诸多挑战,在国际地缘环境日益复杂的新时期,中俄应增强互信,深化中俄能源的地缘战略合作;抓住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政策契机,拓宽合作模式与合作领域;制定中俄能源战略长期合作规划,完善中俄能源合作机制;兼顾周边地区,创建区域性能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海良  徐佳  王普查 《资源科学》2014,36(2):334-341
中国快速的城镇化导致资源被集约化使用的同时,耗用量却显著增加。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中国城镇化率与全国用水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用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基础,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是全国用水总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格兰杰因;城镇化率每提高1%,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将提高7.68%,而总用水量将提高0.58%;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到60%时,全国用水总量将突破红线控制要求,水资源作为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制约作用更加凸显。对此,提出从技术节水、结构节水和生活节水三方面挖掘节水潜力,以及从生态增水、国际市场购水以及虚拟水贸易三方面增加水资源供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