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和空间误差模型,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本文探讨了2005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R&D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跨国条件下的四种溢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不同;产业专业化对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度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差距: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泰  张祖妞 《科研管理》2011,32(12):126-133
本文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劳动生产率视角,研究了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物质资本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显著,而人力资本集聚以及就业密度的作用尚不显著。总体上,本文验证了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存在,从而为从劳动生产率视角解释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跨国投资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成为各区域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跨国投资和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为研究主线,从空间视角出发,利用2006—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空间面板计量模型,重点研究了空间效应下OFDI对母国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空间效应的考虑与否对OFDI与母国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不考虑空间效应时,OFDI对母国区域创新存在明显促进作用;考虑空间效应时,OFDI对母国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再明显。第二,当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时,母国市场竞争强度能显著的负向调节OFDI对母国区域创新的影响。第三,中国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降低市场竞争强度能显著提高OFDI对母国区域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核密度函数模型描绘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业异质性,从行业环境规制视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门槛模型,探讨行业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和时序变化,进而利用各因素多个分位数全面分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整体发展较为收敛,行业差距有扩大趋势;能源相对价格、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本水平与能源强度显著负相关;企业规模和技术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能源强度降低;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但受限于行业低环境规制(ER≤0.101)和中环境规制(0.101<ER≤2.160)区间;环境规制存在行业异质性,不同年份同一行业也有较大差异;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门限回归夸大了企业规模对能源强度的正向影响,且高人力资本才能显著降低能源强度,低人力资本反之。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11):138-144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对数化模型,通过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四种邻近维度,利用2009~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以Moran指数、OLS回归及空间杜宾SDM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三种邻近维度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只有经济邻近具有显著的正向集聚性;②研发支出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区域基础创新能力集聚程度要高于次新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7-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实证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构还未形成;进一步研究时将广东分为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实证结果表明:与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无论是在珠三角还是在粤东西北,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11)
基于中国30个省市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在控制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后,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而且对相邻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对相邻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4,(7)
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中可能存在的"倒逼效应"与"倒退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倒逼效应"不显著,即我国目前环境规制的政策手段未能有效地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进而减少碳排放;环境规制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倒退效应"起作用,即过强的环境规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11):125-130
在梳理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1~2016年省际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创新的影响,并运用地区社会信任水平作为社会资本的稳健性检验,考察不同维度社会资本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社会资本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社会资本是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且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可能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②人力资本的加速积累、市场分割的削弱和政府效率的提升是社会资本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途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人力资本的影响路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徐盈之  杨英超 《软科学》2015,(4):63-66,89
引入LMDI因素分解方法和VAR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我国碳减排的作用效果和路径。结果表明:短期内环境规制对我国碳排放增量和经济总量效应具有抑制作用,对我国能源强度效应具有增强作用;长期内,环境规制能降低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增量作用效果减弱直至消失。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相似文献   

14.
柳清瑞  唐璐 《资源科学》2022,44(5):1022-1035
在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费以及碳排放问题越来越突出。协调好城镇化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控制能源消费合理增长,对于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和门槛效应模型,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检验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推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阶段城镇化影响能源消费的变化规律及传导机制。结果发现:①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具有推拉效应,且随着城镇化由低级阶段发展到更高阶段,整体推拉效应逐渐减弱;②城镇化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传导机制为:在需求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能够拉动能源消费,而人力资本集聚度和总抚养比的上升抑制能源消费;在供给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能源消费,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抑制能源消费;③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存在门槛效应,且在不同的门槛区间内,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传导机制存在异质性;④根据中国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实证比较发现,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推拉效应在城镇化中低阶段存在差异,而在城镇化高级阶段趋同。中国能源消费压力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贸易水平提高和环境规制政策不完善。未来政策的重点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外贸优质发展;加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政府环境规制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中国食品安全规制实践及历史演化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安全规制的空间效应假说,并利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29省食品安全规制力度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跨区域的规制是否存在空间效应分别从直接性溢出、间接性溢出和空间惯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规制对于食品安全状况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间食品安全规制具有正向的直接溢出作用和负向间接溢出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惯性作用;教育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对食品安全规制具有较为显著影响。进而针对性提出,继续完善和强化现有食品安全规制;进行食品安全的跨区域的协同规制;建立地区食品安全规制的长效机制;改善经济发展结构;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和技术的宣传和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屹  李丹 《科研管理》2022,43(6):94-103
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在计算Moran I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多样化集聚对于绿色创新绩效全局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最后,从增强区域间绿色创新活动联动、优化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三方面,提出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培育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社会资本通过增进主体合作、促进知识溢出、营造创新环境塑造区域创新能力。选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结合经济距离矩阵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效应,并同时存在维度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其中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效用。空间效应分析发现,邻近地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同样有利于本地创新能力的提高。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会资本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加强劲的创新效应,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资本对创新能力呈现抑制作用。因此,各地区要重视本地社会资本的积累,积极构建通达的社会网络结构,充分发掘社会资本在提高创新能力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广东省2009—2014年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引入空间效应,对广东省金融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及地区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业的空间集聚对本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非珠三角地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金融业的空间集聚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