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徽州古村落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积极地融入自然,有节制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徽州古村落在选择村址、规划布局、民居结构等方面,把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起来,高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对人工自然的涵义分析的基础之上,从人工自然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结果、人工自然为技术的孕育和发展提供土壤、技术是人工自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与人工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森林植被提出以多效高效经营为目的的森林景观改造方案,同时提出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模仿自然-恢复自然-高于自然”的植被景观改造理念和“封、育、补、造”四位一体的林相改造措施,本文结合营林作业区规划、作业技术方案等方面加以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4.
1999-2008年G20国家自然资本利用的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恺 《资源科学》2014,36(4):793-800
各国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分异评价是近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1999-2008年20国集团(G20)自然资本利用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20国家的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流量自然资本占用西高东低、存量自然资本消耗北高南低的格局。根据1999-2008年自然资本利用的变化趋势,可将G20国家分为4类:流量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型(FI-SI型,2国)、流量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型(FD-SD型,2国)、流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型(FI-SD型,4国)、流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型(FD-SI型,11国)。总体上,流量自然资本占用减弱、存量自然资本消耗增强已成为各国自然资本利用的主要变化趋势,可持续性趋于劣化,代内和代际不公平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5.
自然水体的净化处理方法(专利申请号:200710135297.2),刘文杰发明. 本发明专利属生态环保领域,它提供了一种净化景观水、城区河道、天然和人工湖泊等自然水体的"直接净化生物修复处理方法".本发明应用了多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无需将污染的自然水体进行"异化处理",而是要在水体内直接净化和生物修复,它突破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科学、实用、经济、长效地解决了治理自然水体的问题,最终达到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和生态属性,达到"还水于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既依赖自然而生存,又是改变自然的力量;人类要改造自然又受自然的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存、适应、冲突与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谈谈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彭国营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11-311,304
为了准确地确定煤炭的自然发火期,科学地鉴定出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性,对煤炭自然发火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然发火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煤的活化能、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对自燃现象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说明基于活化能指标的煤的自燃倾向性及自然发火期的研究是科学的、客观的,对煤矿安全状况管理、评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我孤独地游荡》及多萝茜·华兹华斯的一首自然诗《浮岛》的对比解读,分析男性自然书写与女性自然书写的不同特征,自然在不同的再现方式中的不同地位和形象,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两性在面对自然、自然价值、自然与人的关系等命题时不同的思考和观点。笔者认为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游荡》反映出的水仙的价值是它之于人的审美和精神愉悦的价值,即自然的为我价值。而《浮岛》这首诗则展示了大自然造化于无形的自为的价值,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内在秩序和规律的敬畏,从而表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然地理学方法研究与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对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科学与社会环境下,自然地理学发展面临一些机遇与挑战。通过实施“地理学方法研究”项目“自然地理学方法研究”课题,对国内外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等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自然地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并展望了未来学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杨柳 《科教文汇》2010,(4):82-84
本文通过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我孤独地游荡》及多萝茜·华兹华斯的一首自然诗《浮岛》的对比解读,分析男性自然书写与女性自然书写的不同特征,自然在不同的再现方式中的不同地位和形象,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两性在面对自然、自然价值、自然与人的关系等命题时不同的思考和观点。笔者认为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孤独地游荡》反映出的水仙的价值是它之于人的审美和精神愉悦的价值,即自然的“为我”价值。而《浮岛》这首诗则展示了大自然造化于无形的"自为"的价值,以及诗人对于大自然内在秩序和规律的敬畏,从而表现了深层生态学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相互关联、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文学对自然的感受方法与思维模式,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融进自然之中,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且把自然看作是与人相互依存,可以亲和地共生于同一大宇宙中.人岂止不需要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而且需要顺从自然,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生存系统中有一种生存因素起决定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生存方式。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物质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的生存。自然生存形成了自然主义价值观。自然生存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技术是人类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手段,于是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云台山的自然遗产资源价值,并与世界自然遗产概念及遴选标准进行了对照分析,认为云台山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及遴选标准的Ⅶ、Ⅷ、Ⅹ,具有《世界遗产公约》所要求的根本特征,并有良好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备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在上述基础上,笔者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不仅产生了工具意义上的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结构关系的巨大变化,这种变革是沿着适应自然、群居合作——征服自然、劳动分工——尊重自然、倡导责任——融入自然、天人和谐这样一种路径来演进和发展的.沿着这一途径,可以研究技术创新与自然及社会伦理秩序更替之间的关系.技术创新对自然的伦理冲击,可以从结构维度上去尝试分析,依照地表、水系、大气层、生物圈这样一个结构来进行研究,着眼点是揭示技术创新对自然法则的改变及其伦理影响.技术创新对社会伦理的影响主要作用于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伦理秩序三个方面.技术创新与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度的,在面临制约的同时,也促使道德伦理发生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控制自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的"控制自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客观分析,对"控制自然"的实质内涵、内外尺度、手段和目标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控制自然"的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中再现自然这一自然的生态观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尤为重要."内部空间的外部化"是重要的处理手法之一.举了几个典型的实例来说明内部空间的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地阐释了人、建筑、自然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根据我们当地的资源、季节特点,我们开展了大蒜的种植活动,由此展开的一系列游戏活动。孩子们从中获得了观察、发现等机会,萌发了对自然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自然"观念的探寻以及揭示历史唯物主义中文化与自然线索的缺失,奥康纳以协作为介入点,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内将自然与文化的维度引入对劳动关系及协作模式的理解,指出协作模式是由技术、财产、权力、文化规范以及由此而展开的自然、生物、化学过程等四重因素共同决定,社会劳动与自然、文化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并对环境史与资本主义本身发展逻辑的内在关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林艳 《科教文汇》2012,(23):39-40
自然与设计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探讨自然与设计、文化之间既简单又复杂的关系,呈现设计不仅要仿制自然,而且要进入自然,它如同人类社会一样需要将自己的生命力延续下去。求证设计本身仅仅是一个被功能化了的概念,艺术家的某些职责也因此被界定在为"自然"存亡而服务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杨雪  段克勤 《科教文汇》2014,(27):80-81
所谓的环境教育是需要学校、社区、家庭,或者说是需要市民、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协作,并从幼儿期开始到高龄期持之以恒地对群众进行教育,否则很难期待能出成果。还需要利用各种机会唤起大家对环境的关心,并推动大家积极参与到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中来。环境教育的基本是对自然丰富的感受力和对人类自身的爱。但是光靠读书是培养不了对自然的感受力的。只有走到大自然中去,意识到大自然的美;理解了自然创造了生命,感觉到自然的不可思议的时候,才能开始做到真正地去关心自然,真正地想要去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