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吉林省露水河地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遥感影像记录的地物信息具有很大的时空延展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林业政策在吉林省露水河地区非常盛行,森林经营以采伐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当地林业经营策略渐趋科学,本文选用研究区1985年及1999年两期遥感影像从景观、类型及斑决3个尺度研究其森林景观格局和斑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本底由成熟林转变为中龄针叶林和成熟阔叶林,成熟针叶林受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全区森林景观趋向破碎化,除中龄针叶林外,其它森林景观类型平均斑块变小.区域森林景观要素有部分趋于优化,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37%,中龄针叶林景观类型逐渐占优势,有利于恢复区域地带性植被,大量宜林地绿化成林等.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森林产品的采伐,森林群落自身的演替也是造成区域森林景观破碎化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作用较人类活动小,气候变化因素对森林景观变化起促进作用.本文对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优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洛宁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丁圣彦  梁国付 《资源科学》2004,26(3):105-108
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是影响森林碳库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文利用伊洛河流域中部地区洛宁 县1983年、1999年森林植被类型图和1999年5月份的TM影像图,分析了该地区森林植被类型的面积变 化,结果显示,森林面积从1983年的56 320hm2增加到1999年的84 750hm2 。使用已经公开发表的植被碳储 存数据估算了该地区植被碳储存量的变化,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83年1 704.18MgC增加到1999年的 2 727.6MgC,表明研究区是一个小碳汇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嘉陵江北滨江景观带现状、区域内植被现状、坡地的绿化现状、地表水现状以及典型地段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消落带、北滨路、坡地三者之间植物景观的关系,通过对滨江景观带植物景观的组成特点、景观梯度变化以及消落带植被恢复限制因素等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北滨路滨江消落带及经济带植物景观提升的对策建议,形成以建设发展绿道为目标的北滨路植物景观改造的总体布局模式,并在区域内的道路植物景观、堡坎绿化、居住区绿地提升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藏不同区域冬虫夏草适生地的科学考察与生态学研究”的野外调查,将西藏藏东南森林植被分布的西界推至曲松县罗布萨、顶荣沟及隆子县雪萨乡一带;同时对《西藏森林》、《西藏植被》上的区划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地是森林、林木、野生动植物及森林景观的重要载体,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使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加速了我市山区、丘陵区及广阔草原荒漠化进程,如不加以治理必然会造成“沙进人退”丧失人类生存空间。自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退耕还林(草)有关政策:指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我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启动了退耕还林(草)的试点试范工程。开发利用坡耕地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种植了山杏、沙棘、果树、优良牧草等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草)并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将生态建设与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结合起来,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本文对退耕还林的生态意义及对退耕地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陆地卫星采集的遥感TM数据,对长春高寒地区2010-2015年森林景观土地侵蚀进行了监测,并对此时间段内长春森林景观土壤侵蚀的时空关系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长春高寒地区森林景观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侵蚀强度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下变化明显。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长春高寒地区在2010-2015年间,森林景观侵蚀发生的程度与雨热同期,侵蚀量最大值比降雨量最大值超前,这种现象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特别是人们对城市森林景观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侵蚀强度有了大幅度降低,侵蚀的强度变化明显,以高强度的侵蚀向低强度的侵蚀转变,这是由于近些年长春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绿化建设,极大的改善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空间分异测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VIS)三角概念模型,以深圳市2005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不透水表面比例与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区统计、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分异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景观分类相比,基于亚像元分解的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并可以表征地表覆盖的生物物理组分构成特点;深圳市不透水表面与植被覆盖在空间上显示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其中植被覆盖表现的聚集特性更为显著。各区的平均不透水表面比例及空间构型有所差异,受到自然条件与城市化发展方式的影响,具有成片山体的区域由于建设活动受到限制,往往显示出景观聚集性强、破碎化程度低的特征;而在具有典型自发城市化特征的区域,景观较为破碎,且空间依赖性较弱。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地理的分区所谓自然地理,一方面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和土壤,另一方面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自然分布现象。这些自然因素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推动着的。在人类改造自然以前,地球上的每个地区都有它原有的面貌和组织,这就是所谓“自然区域”。自然区域一般是以植(物)被(复)的类型如森林、草地、沙漠来区分的。我国因为地域广大,环境复杂,植物种类繁多,并且兼有寒温带、温带、副热带、热带几种类型,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的差异既大,而且气候、土壤、地形的不同组合和相互影响,又都根本地影响着各地区的植被  相似文献   

9.
南淝河被誉为合肥市的“母亲河”,它是合肥市城市的一道风景长廊。改造前的南淝河河床淤浅枯水季节干涸见底两岸滩地垃圾遍布是一奈严重污染的河流滨河,两岸绿化杂乱树木配置无合理布局形式。本文针对南淝河景观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南淝河流域景观生态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曹炎  张步师  黄凯 《科技风》2012,(14):200
自然水体景观是自然景观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景区内自然水体的堤岸、治污、植被以及水景塑造与利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在结合本土特色的基础上,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并指明森林景观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从森林景观动态、森林景观干扰和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与过程三个方面,综述我国森林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并明确了各领域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我国在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森林景观的基础性研究不足、研究系统性不强,方法相对落后、研究质、量有限。提出了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国森林景观生态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当重点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培植绿色持久的植被为生态建设的核心,根据项目区不同地域条件的自然植被特点,探索沙区公路沿线不同区位和地段的植被恢复与重建体系,达到路域景观优美,绿化效果持久稳定、效益良好、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目标,为沙漠地区路基生态防护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指出我国重要的北京西山岩溶区的岩溶地质景观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进而针对其景观特征和被破坏的原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该区的岩溶地质景观保护方案。本方案强调“保护第一”的指导方针和贯彻“分区分级保护、合理适度开发”的原则,提出了建立4个国家级和4个市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建设中绿色雨水设施的运用应因地制宜,目前防涝景观植被的选取方法并不能符合在强降雨气候下海绵城市的气象、水文、土壤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强降雨气候下海绵城市内景观植被的最优选取方法。通过Meyer方法求解平均曲率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引入视觉特征度,对防涝景观植被视觉敏感区域的信息进行最大保留;利用霍夫变换原理获取的防涝景观植被特征直线替代特征点的方式计算防涝景观植被区域储水性参数,依据景观植被的视觉敏感性与储水性完成对海绵城市内景观植被的最优选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对市内防涝景观植被进行最优选取,实现了防涝景观植被的合理配置,缓解了城市生态压力。  相似文献   

15.
大别山位于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雨水丰富,日照充足,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海拔差异大,高度从400多米至1700多米,植被变化明显,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分布着数百种珍稀动物,尤其是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观鸟胜地之一。2011年,一群观鸟爱好者有了新的发现——在大别山鹞  相似文献   

16.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城市绿地规划的基本过程,提出了城市绿地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多样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独特性原则;以及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的宏观应用与微观应用,深入探讨了“规划结合自然”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江苏淤泥质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扩张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聪  刘红玉 《资源科学》2014,36(11):2413-2422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盐城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潮滩湿地的区域特点,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聚集度指数、分布质心和转移矩阵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6-2010年的14年间盐城潮滩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景观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城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沼泽分布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1996-2010年,面积增长了2 661.74hm2,年均增长177.45hm2,增幅215.42%,年均变化率14.36%;2空间上,潮滩湿地上的互花米草斑块质心总体向海偏移。其中,1996-2006年,年均向海移动110.96m/a;2006-2010年,年均向海移动74.97m/a;3受互花米草扩张影响,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互花米草生长不仅抑制了本地湿地植被的自然增长,而且还改变着湿地植被景观的组成、结构和潮滩湿地景观系统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依兰示范区低山丘陵次生林区生态经济复合体研究,论述了生态气候在低山丘陵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中的应用。 首先,拟在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对研究区立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认定以水热状况为代表的生态气候要素为主导立地因子。为此,应用生态气候研究方法,对研究区生态气候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划分了生态气候类型,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打下了地理气候学基础;然后,选取水热状况并依据地貌、土壤、植被等特征,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通过相关信息复合获取了7个森林生态立地类型;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建设原则和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立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差异群建筑下景观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特征,传统的二维地理分析方法,无法处理差异群建筑景观不确定特征,获取的建筑景观分布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针对差异群建筑下景观合理分布问题,在分析差异群建筑地物建模的基础上,构建建筑景观目标位置分布模型,按照建筑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差异群建筑景观目标位置的分布模型,实现对差异群建筑景观位置的合理布局,采用三维纹元方法对建筑周围的草地、森林等植被分布进行建模,通过Oealcle spatial描述建筑景观中植被对象间关系模型,获取合理的差异群建筑下景观合理分布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模型可实现差异群建筑景观的合理分布,具有较高的布局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住区景观环境中的植被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草坪及其它地被植物。这些植物除了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息、娱乐场所等作用外,还给居民带来自然意识和生机,是创造住区优美景观环境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植物材料独有的景观设计特性,然后介绍了植被在住区景观环境中的应用和住区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