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为了自我保存,一纸契约浩浩荡荡进入了社会状态,希冀以“自由”换取自由。然而,社会状态也不能令人安息,霍布斯造就的利维坦的幽灵时刻游荡在人类社会的上空,从此,人类开始了一场努力爬出自然状态却又避免再度陷入的永无休止的战斗,时刻警醒,时刻应战,至死亦不能休!不同于霍布斯的悲观,浪漫主义者卢梭诉诸“公意”成功造就其理想国,看似人类以“自由”换自由的行动宣告胜利,然而,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却使卢梭的理想国摇曳于风雨之中。当理想遭遇现实,人类面临的自由困境终将存在,而我们能做的唯有在理想与失意间游走,既要仰望星空、心存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善待现实。  相似文献   

2.
《理想国》堪称柏拉图的经典著作,不仅从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还运用虚拟的对话形式,借苏格拉底之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幸福国度。他将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理想国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幸福最大化。幸福是人们向往的一种永恒追求,也是人类灵魂的一种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3.
面对文化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卢梭和老庄深感困惑和忧虑,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对知识和文化的批判。卢梭致力于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体制”的批判,否定科学和艺术,指出人类应该以自然的美好来清除“文明”的罪恶。老庄站在“道”的超越立场主张抛弃世俗的科技文化。在解决之道上,老庄怀持“无为”,立足于精神的救赎。卢梭则认为通过社会改革,可以促成人类“未来”自由幸福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城邦生活的实现必须依托教育。人的发展也必须依托教育的塑造。今天的教育已显示出某种程度的浮躁与功利。柏拉图追求美好生活、造就好人的德性教育思想中的净化灵魂;培育身心和谐;服务社会等教育思想在当今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郭丽 《世界发明》2009,(8):72-74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是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的话,看似简单,却又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生活”二字并不仅仅包含“生存”与“活着”的含义,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抓住每一分生活的乐趣,这是许多人都梦寐以求却苫于无法实现的生活现实。而有这样5个小伙子,他们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所喜欢的事业,并且享受着这种“随心所欲”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霍布斯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平主义者通过对恐怖状态的描述,唤醒人们的理性,并寻求一条确保人民和平共生的道路。人类在对死亡恐惧的基础上发现的自然律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条件,社会契约是维护社会和谐的方法和手段,强大的国家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工具。这就是霍布斯和谐思想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0多年前的中国的老子与生于300多年前法国的卢梭是两个分属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学术思想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有对现实和文化的双重颠覆表现出的超越,都有对人类精神理想的家园的描绘。二者同中又有异,卢梭把精神生活建立在不论文化程度如何人人所共有的感性上。老子更多的是师法自然。  相似文献   

8.
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卢梭认为理性启蒙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它扼杀了人的天性致使道德沦丧,因而必须对启蒙理性本身进行启蒙。在卢梭看来,人只有在自然状态中才能保持他原有的自然本性,因而主张"回归自然",通过"自然教育"来培养道德的人、自由的人,从而最终实现启蒙理想。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在科学技术引导下人类不断追求着自由。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人类迈向自由提供条件,但同时也制约了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始终关注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是走出技术困境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科学自由不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式的“永无限制”,它不能超越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不能违背人类文明的价值取向,不能脱离主体理性的制约。在科学自由中,贯穿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旨在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确立科学造福于人类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