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庆红 《内江科技》2007,28(9):61-61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和重要课题,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工程施工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为此,本文提出了让环护贯穿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70%人口在农村,决定了没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而大力发展沼气,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广西大力发展沼气的成功实践表明,绿色的沼气,已带来多彩的福祉:洁净乡村,保护环境,循环种养,增收节支,益己益人,利国利民。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现和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几千年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特别是对自工业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观已被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接受。但各国和地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上各有不同的做法。本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实现途径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苗苗 《科技风》2011,(17):274
21世纪是环保世纪,环境问题日趋重要,资源和能源更趋紧张,构筑循环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迫切任务。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很重要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目前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有追求健康而富有生活的权利,但这些权利的实现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凭借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刘小娜 《科技广场》2009,(10):40-41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环境现状与面临的环境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寻求我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将坚持循环经济、保护环境、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结合起来,在上述等方面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各类环境问题已直接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在享受工业化社会带给我们一系列的生活便利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目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了我们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只有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经济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环境的监测力度。本文,就环境监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以下描述,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施工活动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以及子孙后代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还保证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发展房地产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济琳 《软科学》2002,16(2):41-42,46
房地产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相关。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的我国房地产业,在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尚有差距。为此我国未来的房地产业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发展,积极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构建广东省S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作出综合评价,提出促进S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水平的路径。该研究对指导我国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大学图书馆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英子 《情报科学》2000,18(5):423-424,433
本文阐述了可持续肆展理论的基本内容,研究了可持续肆展理论对大学生图书馆发展所起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影响大学图书馆可持续肆展的四个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辽宁省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狄乾斌  韩增林  孙迎 《资源科学》2009,31(2):288-294
科学评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准确把握海洋经济开发水平的重要保证,复合生态系统的场力理论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模型出发,尝试运用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框架,提出用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选取可行的量化方法,以辽宁省为实例,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进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处于上升势头,其系统协调程度也在逐渐增强,与该省的实际情况较为一致,说明辽宁在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提高海洋经济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结果还表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度与可持续协调度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这说明加强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仍是确保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创业研究虽然已经注意到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对整合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可持续创业的发展和研究还缺乏关注。基于此,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检索、归纳与分析2010-2019年间发表在国际顶级创业与管理期刊及可持续研究期刊上的33篇可持续创业主题的文献,发现近10年来国外关于可持续创业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对而言国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推进。基于对国外可持续创业研究前沿的回顾与思考,区分了在位企业和新创企业,分别展望了中国可持续创业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并提出政府、中介组织、企业个体应该共同助力我国可持续创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可持续创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点,通过对国外、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反映资源型城市的压力、状态、发展及相应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当今国际社会对森林可持续发展在林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达成共识:森林资产核算在森林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本文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会计理论研究的变革,然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讨了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以及森林资产会计核算主体的确立,提出了以政府为依托构建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新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探讨数据、信息和知识的相互关系,对可持续发展数据、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意义和理论进行了探讨,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方式,特别是通过集中和分布式共享体系的建立以及通过共享信息集成等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项目的介绍,展示了开展我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建立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大型资源环境数据库系统、统一的原数据标准和数据字典,提出了信息共享的政策和共享办法以及立法建议,建成了集中和分布式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体系,解决了一系列信息共享中的技术问题等。最后,对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资源科学》2014,36(12):2647-2656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寻求发展思路、选择产业模式,解决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重要。本文从高原湖区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相应提出了高原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