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做好科技信用管理制度设计,在分析广东科技计划信用的定位及构成的基础上,从信用管理体系、信用信息的采集与评价过程、信用管理架构三方面研究建立广东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框架体系,提出了加快推进广东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梳理了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份科技信用体系建设与科研信用审查工作的先进工作方法,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信用体系建设及科研信用审查工作现状、取得成效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技人员的信用评价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建立科技信用评价体系是我国目前科研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设计了科技人员信用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其指标涵义和评价标度.采用德尔菲法获取了指标权重,建立了科技人员的信用评价模型,设计并明确了7个评价等级的划分标准以及对应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用、科技信用与科技信用的制度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鑫 《科学学研究》2003,21(Z1):65-70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时期,包括科技信用在内的信用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信用和科技信用的内涵分析出发,通过对科技活动特点的刻画,详细阐述了科技信用的制度结构及其实施机制和条件,为考察科技失信行为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科技信用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及其相关理论基础,介绍了科技信用评价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提出了建立科技信用评价系统的几点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科技信用评价是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内容之一。从科技评估专家的特点出发,分析设计了科技评估专家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科技评估专家的信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郭德政 《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66-168,181
通过介绍科技信用体系建设的情况,研究发现在我国科技信用信息共享过程中存在着基础信息建设落后、共享意识薄弱及信息孤岛现象等问题,从而提出成立科技信用信息共享联盟、建立信息标准化体系、健全法制保障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而科技信用缺失严重地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文章列举了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科技信用缺失行为,表现在自主创新研制过程和自主创新扩散过程,并从运行管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导致科技信用缺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科技失信行为屡屡发生.这一方面浪费了有限的科技投入资源,加大了科技投入风险,另一方面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信用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界定科技信用内涵的基础上,从中报者、评价者、管理者三类立项主体出发,探讨了科技立项过程中的信用缺失现象,并应用行为博弈理论深入分析了科技失信的原因,进而提出防范科技主体失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浅谈科技计划立项评估的科技信用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刚  唐亮东  覃懿 《大众科技》2010,(10):221-222,208
由于科技计划项目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性,使得科技信用评价十分重要。科技计划立项评估的科技信用评价主要包括对评估咨询专家、项目承担主体的信用评价,在立项评估中出现的信用问题源于各方具有的经济人特性及环境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科技信用评价必须考虑科技信用的特质和要素设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把主观观念、意愿和客观事实、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动态特性与静态数据相结合,搞好科技信用评价。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用制度建设的纵向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信用缺失给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带来极大危害。推进科技信用制度建设,遏止科技失信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一系列规范科技人员行为的政策法规,并明确提出“科技信用”概念,对科技信用制度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今后,继续做好这项工作的主要对策是:实行科技项目全过程契约化管理,制定科技人员信用规范,设计信用安全保障号码制度,建立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标量化评定信用等级,把信用评级与科研活动挂钩,设置科技人员信用评议网,制定科技信用数据库统一标准,建立科技成果承诺保证制度,建立健全科技人员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离不开现代最新科技的支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区别于传统线下金融服务模式,现代金融体系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渗透到每一个信用环节中,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这种发展模式对金融业态产生深刻变革。在金融科技赋能信用体系建设大背景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变革。因此,加速优化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输出能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是形成和创造新的生产力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科技信用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科技信用失信的行为,分析了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在科技成果莓化中建立企业科技信用管理体系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改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信用缺失的合作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项目活动周期的科技信用信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采集分析科研活动中的片段数据难以得到准确、全面的科技信用信息.本文基于科研项目的活动周期,分析相关科研项目活动主体在不同阶段的行为特点,建立了基于项目活动周期的科技信用信息模型、采集分析流程,并提出了相关技术框架.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掌握科技信用信息,提高科研活动的可信性,倡导科研诚信.  相似文献   

15.
虽然各级政府和部门针对科技信用缺失问题进行了制度等方面的设计,但由于违约成本低、可执行性差、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科技信用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背离科学道德、科研失信等行为不同程度存在。将近两年兴起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科技信用管理中,利用其分布式、开放性、共识机制等特点改造科技信用管理体系,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科技信用管理系统架构,提出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区块链结构,科技信用记载、审核、监督以及信息共享等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科技信用管理体系,提升科技信用管理的共享性、完整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进行综合考察。为此,以国内有关科研信用研究的106篇文献和103份相关政策文本(国家层面13份、地方层面90份)为样本,从国家与地方互动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调研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标国家政策规范,分别从价值理念、组织结构、体制机制、技术工具和政策法规等五方面考察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信用监管体系的历时性展现出由国家牵头管理到地方响应实施、再到地方突出重点的模式,国家联合管理与地方共抓落实的共时性具有中国特色。其中,东部省份的政策文本数量大于其他地区,体系建设的深度广度更大,在监管对象细化和探索新途径、新工具等方面做了更多构思;此外,自2007年国家层面的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2020年起仅有四川、浙江、北京、江苏、云南五省市分别陆续设立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整个体系的央地互动、信息流转不够。基于国家和地方科技信用监管体系总体建设要求,提出推动联席会议制度尽快落地并加强联席会议的稳定连续性、扩充丰富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内容、建设科研诚信数据库、加强相关配套政策实操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社会与政府高度关注的科技信用建设问题,探讨科技信用评价什么、怎么评价以及如何应用评价结果。梳理全国31个省级政府部门颁发的科技信用政策,通过文本分析方法归纳总结科技信用评价的动因、主题与路径:评价动因分为价值型、推动型和市场型3类;评价内容分为科研水平、外在效益、遵守经费使用规定、信息真实性与有效性、公正评审、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及其他遵守科技管理规定7个方面;评价结果应用分为个人处分、内部使用和外部关联3项9个指标。根据研究发现,提出4点完善科技信用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社会信用征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传和  易剑雯 《现代情报》2004,24(12):220-222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本文对我国信用征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国外信用征集体系的经验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我国社会信用征集体系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对信用信息进行整合与共享,构建信用档案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对电子政务环境下信用信息资源共享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基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信用档案体系的框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信用档案为支撑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为支撑的信用档案体系,该框架主张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充分吸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没有基础,就像沙漠里的大厦,随时可能倾塌。在我国进入“十五”计划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加入WTO的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和普遍的信用失衡问题凸显出来,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从深刻认识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入手,概括我国在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