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刘东煤矿穿煤层下山巷道破碎围岩支护困难的问题,采用UDEC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刘东煤矿下山穿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超前注浆+锚网喷、锚索、U型棚联合支护可有效提高围岩自身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减小围岩塑性区的范围,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现场工程实践及实测表明,采用联合支护后,主下山穿7煤段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为类似条件穿煤层巷道围岩的控制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大埋深巷道中,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其科学依据主要是悬吊理论、加固理论和组合(梁或者拱)理论等。本文针对某些大断面软岩巷道顶板为似连续体短梁、夹层梁或层梁等情况,首次运用Timoshenko梁理论对顶板稳定性展开计算,并结合算例深入分析了顶板变形破坏与锚网索支护参数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巷道两帮围岩变形失稳的影响因素,且综合运用算例计算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顶板和两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论计算、算例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采用锚网索支护是实现有效控制大埋深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FLAC在水平层状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湖南常吉高速公路上的雀儿溪隧道,所穿地段围岩为水平层状岩体。本文选取了一典型断面作为计算模型,运用FLAC2D软件,考虑层面的影响,对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发现FLAC能比较真实地模拟和反映水平层状岩体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可靠性较高,是一种可行的数值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某小区人工开挖岩质边坡为工程研究背景,结合现场地质环境调查、地质勘查及与岩体相关的室内试验,得到该岩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而分析人工岩质边坡破坏的结构特征及影响边坡失稳的基本因素。同时,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人工岩质边坡失稳成因,通过FLAC3D软件对人工岩质边坡在天然状态及暴雨状态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各剖面边坡的安全系数及其它相关的矢量图,揭示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及坡体变形发展的过程,然后对边坡的稳定性及防护后效果作出评价,为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与层厚之间的关系,采用有限差分法软件FLAC2D对不同层厚条件下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平软硬互层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规律和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开挖跨度相同时,随着层厚的增加,隧道围岩塑性区、隧道顶板下沉量和最大主应力均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如围岩力学性质、围岩裂隙发育程度、地应力大小和方向等,按地质力学评估方法来确定岩体基本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来确定对锚杆支护的各种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煤矿深层开采锚网支护的施工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8)
地下工程开挖后,破坏了原岩的力学平衡,一方面由于围岩应力重新调整,使岩体自身的力学属性承受不了应力集中,从而产生塑性区或拉力区;另一方面是由于施工将引起围岩松弛,加上地质构造的影响,降低了围岩的稳定程度。因此,在巷道围岩尚未发生大变形破坏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改变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提高围岩强度,从而在巷道围岩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承载圈,与围岩共同作用,达到维护巷道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水泥浆、水玻璃双液浆是经水泥和水玻璃作为灌浆材料的主剂按要求的比例同时注入双液浆泵内,注入至松散的围岩巷道内,将松散破碎的围岩胶结成整体,提高了岩体内聚力、内摩擦角及弹性模量,从而提高了岩体强度,可实现利用围岩本身作为支护结构的一部分,且与原岩形成一个整体,使巷道保持稳定而不易破坏。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桶形基础受水平荷载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数值计算,分析饱和软黏土中单个斜壁桶形基础受水平荷载后的破坏模式.通过变动参数,分别探讨研究了土体有效重度、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桶体等效长度和宽度、荷载作用高度对饱和软黏土中单个斜壁桶形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影响及相对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煤层开采破坏了岩体的原始应力场,使得采场围岩和采空区的应力发生变化并重新分布,从而引起围岩尤其是采空区上覆岩层发生变形、开裂及破坏。覆岩破坏的范围与程度将直接决定着水体下采煤的安全与否。因此,研究覆岩破坏规律是实现水体下安全采煤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就重复开采时覆岩破坏范围的最大高度规律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边坡的分类以及在边坡支护中主要用到的支护方法。其中预应力锚索由于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岩石锚固是预应力锚固技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其锚固效应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边坡支护的成败。影响预应力锚索锚固效应的因素很多,如:岩体的应力状态、岩体岩性、锚固时间等。对卸荷岩体提出了其复杂的应力状态对锚固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锚喷支护对岩体的加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抑制裂纹的扩展。分别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方法对锚喷支护抑制裂纹的扩展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在理论方面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分别分析了混凝土喷层和锚杆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计算得到了锚杆的最佳安装角。然后利用ANSYS数值模拟了锚杆对裂纹的止裂作用。结果证明,本文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锚喷支护作用,计算的结果也与数值方法吻合的较好,可以用于指导支护优化设计和评价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爆破方式对深埋球形洞室进行开采,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推导出爆破应力初始最大应力波波峰作用下深埋球形洞室围岩的弹性区和塑性区分布,以及塑性区半径的公式表达。总结深埋洞室围岩参数对爆破应力的影响,洞室内壁距离炸药爆点越远,爆炸对围岩的影响越小;岩体强度越大,爆破应力在开采中产生的爆炸效果越小;爆破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作用效果随着地应力的增加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4.
覃虎 《大众科技》2012,(1):198-201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色金属采选为主的矿业企业,位于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随着矿山采矿的深入,高峰公司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矿岩体内部的应力越来越大,岩体弹性势能释放和开裂破坏比较普遍,地压活动破坏、地震扰动破坏和生产破坏越来越严重,给生产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通过在高峰深部矿岩体进行广泛的工程地质调查,对井下矿岩体的整体结构性、稳定性和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总结了高峰公司井下顶板破坏形式,提出了高峰公司深部矿岩体顶板稳定性【1】分级管理的方法和顶板划分指标,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破坏方式的顶板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手段、控制措施和监测方法。为作业区域采场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矿岩体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德 《大众科技》2011,(11):82-83,93
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云桂铁路思林2号V级围岩浅埋偏压条件下隧道初始状态、开挖后支护两种工况下的围岩位移、应力分别进行分析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偏压隧道最不利位置出现在隧道偏向山脊一侧的拱脚处:而实施初期支护能保证围岩的稳定性,且设计的初期支护方式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某隧道的稳定性情况,针对该隧道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给出稳定性评价情况,结果表明:围岩岩性为强~中风化砂质板岩,岩体不完整,岩质软。自稳能力无~较差,稳定性差,易发生坍塌事故,建议适当调整路线纵坡坡率。  相似文献   

17.
当塑料排水板手工插板枪超过5米时,由于单根长度太长携带很不方便。此外,在插板过程中,插板枪晃动等问题明显影响使用。本文针对一种新型的塑料排水板可伸缩式两段式插板枪,设计了其接头机械结构,分析了其接头的摩擦特性和受力状态,并通过现场插板实验验证了这种应用在大深度场合的两段式插板枪的功能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连续损伤力学的概念把损伤变量引入岩石类介质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分别建立了脆性动力损伤模型和弹粘塑性动力损伤模型。模型中将损伤、渗流及孔隙率演化相互耦合的有效应力概念引入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对传统的莫尔-库仑破坏准则进行修改,给出莫尔-库仑损伤破坏准则。分别对上述两种损伤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应用上述的理论模型对建于岩石基础上的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各向同性损伤-破坏的问题分别进行了两种不同动力损伤模型的非线性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土工格栅加筋柔性支护技术已成功治理南方多处膨胀土坍滑边坡。为验证柔性支护技术在北方深路堑边坡的处治效果,采用FLAC对北京膨胀岩(土)深路堑边坡柔性支护前后的位移、应力应变以及边坡稳定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经干湿循环后,相比素膨胀土边坡,土工格栅加筋柔性支护的膨胀土堑坡发生的位移要小,坡脚处的剪应力集中减小,坡体没出现明显的剪切带,边坡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20.
A variety of mathematical models may be used to analyse plastic deformation during a metal-forming process. One of these methods—limit analysis—places the estimate of required power between an upper bound and a lower bound.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 analyses are designed so that the actual power or forming stress requirement is less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upper bound and greater than that predicted by the lower bound. Finding a lower upper bound and a higher lower bound reduce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actual power requirement. Upper and lower bounds will permit the determination of such quantities as required forces, limitations on the process, optimal die design, flow patterns, and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defects.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upper bound and lower bound solutions is the division of the body into zones. For each of the zones there is written either a velocity field (upper bound) or a stress field (lower bound). A better choice of zones and fields brings the calculated values closer to actual values.In the present work, both upper and lower bound solutions are presented for axisymmetric flow through conical converging dies. For the upper bound triangular velocity fields have been solved and compared to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on spherical velocity fields. It is found that each type provides a lower solution over a part of the range of process variables. A previously published lower bound solution for axisymmetric flow is ref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