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4.75 mm通过率、油石比、粉油比均存在一最佳值。在油石比因素分析中引入GTM参数与动稳定度和车辙变形速率建立关系,确认GTM方法是一种抗车辙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加入水泥、消石灰等外掺剂后的沥青胶泥性质研究,认为加入消石灰替代部分矿粉可明显改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进一步的车辙成因分析表明,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车辙性能均较重要。研究结论对道路工作人员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基于此,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及荷载水平下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应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进行了模拟。该试验结论指出,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试验的蠕变柔量曲线,并使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的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车辙主要产生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提高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是增强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基于此,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温度及荷载水平下的单轴静载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水平对沥青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并应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进行了模拟。该试验结论指出,Burger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蠕变试验的蠕变柔量曲线,并使用粘弹性理论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的因素。该研究成果可为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魏国斌  朱殿章 《科技风》2011,(11):130+135
通过不同温度、不同接地压强、不同车辙次数进行车辙试验,运用断面扫描仪扫描车辙断面变形情况,总结出了车辙凹陷变形及侧向隆起发展规律,并运用两侧隆起面积的平均值与凹陷面积进行回归,发现两侧隆起面积的平均值与凹陷面积以线性的方式增加,并且面积数值上十分接近。最后分析了实际路面车辙与试验室车辙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博  吴浪 《科技广场》2012,(3):239-242
伴随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重载交通量剧增,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现象也日益严重。由于沥青混合料道路产生车辙的机理极为复杂,各因素之间往往又是相互作用,因此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判断。本文通过在室内进行车辙试验,获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并得出较佳的集料级配区间。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中面层AC-20型普通沥青混合料掺加0.0%、0.3%、0.4%、0.5%“车辙王”抗车辙剂及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其高温稳定性及水稳定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添加抗车辙剂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同时能改善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取化学方法,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再生聚乙烯、增塑剂及抗老化剂为主要成分,经化学接枝,制备了高性能沥青混合料改性剂,将自制的改性剂用于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改性剂掺量下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性剂改性后能够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能力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民航规范中SMA沥青混合料的纤维素经验掺量为0.3%-0.5%。本文通过实际的例子对民用机场跑道中使用的SMA沥青混合料进行一系列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包括析漏、肯特堡飞散、车辙、抗水损害、低温稳定性能等试验,以确定推荐SMA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纤维掺量。并对几种不同的木质纤维素进行了比对试验,使得纤维素的选择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硅藻土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影响,采用动态剪切试验、弯曲梁流变实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方法,对掺加硅藻土后的沥青及沥青结合料的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掺加硅藻土后的沥青结合料高温性能增强,低温性能减弱;通过m值变化确定硅藻土最佳掺量为6%,掺加硅藻土沥青混合料相较原样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冻融抗拉强度比分别提升了40%和6.5%,限抗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相较原样沥青混合料分别下降了12.7%和12.6%,说明硅藻土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与水稳定性有较大提升,过量硅藻土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应严格控制硅藻土沥青改性工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机理,以及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要求,以CBR作为控制指标进行粗集料配合比设计,使混合料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采用逐级填充进行细集料配合比设计,以便满足空隙率的要求,按照传统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含量,并进行高温抗车辙和低温弯曲试验验证该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和最大弯拉应变均满足规范要求,具有很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采用空隙填充法进行抗车辙型密断级配KH-25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各项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KH-25沥青混合料组集料含量较常规的粗粒式沥青混合料增大,属于密断级配骨架密实结构,施工不离析,密实耐久性好,抗车辙能力强,是良好的沥青路面的中面层材料,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等级沥青路面在建成通车早期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车辙破坏是较为普遍的。因而如何有效减少沥青路面早期的车辙病害成为道路科学研究的难点,而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既是基于减少车辙病害而开发的功能性材料。本文介绍了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特点,并对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新型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的抗车辙性能、抗滑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得到广泛使用。结合龙文区十三号路工程的施工,介绍了SMA沥青混合料的优点,并对SMA改性沥青路面碾压工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it,缩写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来填充断级配的粗集料间隙而组成的一种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密实式粗集料嵌挤型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具有抗车辙、抗裂、抗滑、不透水及耐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配率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的影响,本次通过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真空饱水冻融循环后劈裂试验对不同旧料掺配率与再生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残劈裂强度、动稳定度和弯拉应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旧料掺配率的增大,稳定度变大,其他指标变化很小;随着旧料掺配率的提高,浸水马歇尔残留劈裂强度和残留稳定度都逐渐减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均符合规范的规定,随着旧料掺配率的增大,动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呈单驼峰状,在掺配率为40%时,其值最大;随着旧料掺配率的增加,弯拉应变逐渐减小,低温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掺加PR PLASTS抗车辙剂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其高温稳定性,发现掺加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果表明PR PLASTS抗车辙剂适合在交通量大、交通组成中重车比例高的高速公路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微表处所用材料的技术要求以及配合比设计流程,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热沥青混合料设计的方法改善微表处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车辙实验、冻融飞散、试验对微表处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现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在各个地区得以普及,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以了解到,车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重要的破坏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危害进行具体分析,并且探究车辙在沥青路面的主要形成原因,车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重大危害,如果没有采取及时的防御与治理,那么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也无法达到预期时长。  相似文献   

19.
论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玛蹄脂的高温性能以及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车辙进行分析,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的相关方案,此研究成果对SMA混合料的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首先按照矿质集料级配中粗集料能够形成骨架结构的原则提出了嵌挤骨架-密实型结构,同时采用大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其次通过车辙试验、浸水大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疲劳试验对大粒径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耐久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最后根据大粒径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修筑了全柔性的试验路,检测结果验证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