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基于河南省和广东省2005-2015年颁布的212件科技创新政策,构建政策文件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从政策时间分布、部门分布和内容分布三个方面比较研究河南省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政策不同阶段的演进路径及其差异。借鉴广东省制定和完善科技创新法规政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河南省制定本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要突出特色、具有针对性、可执行性和加强联系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省2000-2019年的科技人才政策、科技人才规模、科技人才空间分布及2019年高被引学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广东省科技人才政策对其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前瞻性不足、创新突破力度不大、缺乏闭环设计等问题.2010-2019年期间,广东省科技人才规模逐步增加,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人均科技力量位列北京、上海、江苏之后.广东省各地科技人才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主要积聚在珠三角9市.广东在牙医、兽医、计算力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航空工程、海洋工程、工业和制造工程、经济计量学和金融、艺术和人文等学科方面尚未达到国际一流,目前广东顶尖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储量不足,战略新兴产业、工程类、人文类的学科高水平力量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3.
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过程的角度,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广东省2008—2016年间出台的96项涉及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已颁布的有关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政策以规范性和约束性政策为主,可操作性政策相对缺乏;重视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对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和人才保障的关注度不够;重视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少使用需求型政策工具;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分布较为均衡。结合创新政策工具、技术生命周期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取了9个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采用ISM法构建河南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9个因素的层次结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以此发现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基于此,提出河南省实施科技创新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区域内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决定着这类人才的培养、发展、壮大.阐述科技创新人才和政策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评价体系,确认各项指标,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构建评价矩阵,得到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调研和科学数据整理,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比较全面地认识和判别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活跃程度,摸清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广东省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的实施情况、特点、成效以及问题,提出降低补助门槛、带动科技投入、加大宣传培训、减轻项目审核、明确使用范围,以推进广东省科技创新券后补助政策更好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已有共词网络研究基础,本文分析了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的结构特征。选取2006年-2018年4月出台的222份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扎根理论、文本挖掘的方法,对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中心性分析,并结合广东省“一二三多”的科技金融运行模式进行进一步验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金融政策存在结构不合理、行业监管和退出机制的政策文本缺乏、专用性政策较少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积极调整政策结构,加快制定并出台行业监管和退出机制的相关政策,完善“通用政策+专用政策”的多维度政策族群的相关建议,为后续广东省甚至全国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为资助在豫工作的国内外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开展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解决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以及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问题。河南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教育厅、省科协联合制定《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包括科  相似文献   

10.
为给政府制定更有效的科技金融政策提供参考,构建科技金融政策效果评价模型,以广东省为例客观评估科技金融政策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从2006—2016年是不断上升的,其中,金融环境和科技投入受宏观经济影响波动较大,科技产出一直是保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敬兰 《资源科学》2004,26(Z1):111-118
福建省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两次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15 070.07km2的98.42%,侵蚀面积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侵蚀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12.31%的6个设区市都是位于东部沿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4.20%的东部沿海占据了侵蚀总面积的56.26%,相对侵蚀面积东、西部分别为15.66%和9.65%.然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则东部沿海比西部内地少196.56km;从土壤侵蚀现状图上还表现出侵蚀斑大多分布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离居民区越近,侵蚀越重的特点.90年代末期的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13 127.31km2,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其空间分布规律与90年代中期一致,即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块状不连续分布的特点,侵蚀总面积和轻中度侵蚀面积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下降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相反.根据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特点,作者提出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发展经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林敬兰 《资源科学》2004,26(7):111-118
福建省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了两次基于3S技术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占侵蚀总面积15070.07km2的98.42%,侵蚀面积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侵蚀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值12.31%的6个设区市都是位于东部沿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4.20%的东部沿海占据了侵蚀总面积的56.26%,相对侵蚀面积东、西部分别为15.66%和9.65%。然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则东部沿海比西部内地少196.56km;从土壤侵蚀现状图上还表现出侵蚀斑大多分布在人类生活区附近,离居民区越近,侵蚀越重的特点。90年代末期的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13127.31km2,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而减少,其空间分布规律与90年代中期一致,即土壤侵蚀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块状不连续分布的特点,侵蚀总面积和轻中度侵蚀面积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下降而强度以上侵蚀面积相反。根据福建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特点,作者提出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发展经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加强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区域布局的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琨  肖洪安  吴进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220-226
以河南省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生物质能可供给潜力入手,依托产业布局理论构建区域生物质能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得分区间划分不同发展类型.结果 表明:2014-2018年河南省各地市生物质能供给量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综合得分和排名比较稳定,其中郑州市在能源消费、科技创新能力、能源供给基础设施条件上优势明显,郑州市、洛阳市可作为省内生物质能产业增长极点,其他各市则以增长轴或网络状增长模式发展.最后,提出持续加强沼气工程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大节能环保支出和强化清洁能源政策制定及实施力度、根据各地市生物质能产业布局得分进行分类支持等促进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热带气旋风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浙江省热带气旋的风雨进行了区划,同时还对其带来的暴雨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表明,浙江可划分为5个风雨影响区,东南沿海区是热带气旋风雨严重影响区.浙北沿海区为大风严重影响、暴雨较严重影响区,浙北内陆区为风雨影响较严重区,浙南区以暴雨严重影响为主.浙西区风雨影响均较轻;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带来的暴雨空间分布也可划分为5型,其中Ⅰ型和Ⅱ型降水强度最强.其典型移动路径为福州以北至象山港以南之间登陆台风。本文的热带气旋风雨影响区划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所有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的风雨概况,但在业务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分析与栅格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对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0年间增加了158.5℃。借助GIS技术和数学模拟技术,对辽西地区部分重要的热量资源条件进行栅格化,构建了6种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经过小地形订正,生成为100m×100m空间高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库和相应的专题数字地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青海生态环境变化与生态建设的空间布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黄河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其生态环境建设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青海省在距今7000年~3 000年时出现过气候适宜期,最暖时平均气温较今高出3℃~5℃,降水量比现在高出30%~80%,青海湖含盐量下降,湖面比现在高出18m,此时的环境以温暖湿润为特点.青海地区20世纪的升温则以暖干为主要特点,在千年尺度上,现在处于干冷时期;而在百年和十年尺度上,则处于增温期,继续升温可能伴随降水的增加.关于青海地区目前生态环境的判断是整体恶化、局部改善.根据青海省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建设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黄河长江源头区、黄河上游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地区.每个地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人才区域集中度指标及人才使用效益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对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的空间分布状况、成因、趋势以及区域人才使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最后对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工作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生态建设与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分析了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发展"常绿草地畜牧业"的理念,利用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地区,具有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以促进云南省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上,把全省分为6个畜牧产业带,即滇东北山原暖温带、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中亚热带、暧温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北山地温带、寒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东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南亚热带、热带、暖温带畜牧产业带.在不同的产业带内,分别形成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核心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提出了建设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8大骨干工程,即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培育工程、牧草种子与畜禽良种工程、草地建设与饲料种植工程、初级产品基地工程、动物疫病防治与服务工程、畜产品安全工程、科技与人才工程、网络信息工程.提出了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并重,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国家"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测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华  康旭  王利  伏捷 《资源科学》2010,32(1):177-183
参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类别间的相互作用,将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归纳为资源供给、环境调节和人文社会三大类共10项,并采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评。结果表明:①2007年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10.35×108元,相当于2007年辽宁省GDP的6.44%。平均单位面积海域的生态服务价值为203.02×104元/km2;②在辽宁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资源供给服务、环境调节服务、人文社会服务价值分别占33.18%、15.04%和51.78%。从所评价的10项海域生态服务的价值量大小看,依次为旅游娱乐价值食品供给价值水质净化调节价值空气质量调节价值干扰调节价值气体调节价值科研文化价值基因资源供给价值有害生物与疾病的生物调节与控制价值原材料供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浙江降水量场时空分布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OF方法对浙江省38个气象观测站43年(1961.1~2003.12)的月、季降水量距平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降水量场的空间分布主要有南北分布型和东西分布型,春、冬季节以南北分布为主,夏、秋季节以东西分布为主。冬季降水场的空间分布尺度比夏季大;夏季降水场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比冬季大。秋季降水场空间分布变化的显著周期为9~14年,冬季降水场空间分布变化的显著周期为3.5~4.7年,而春季和夏季降水场空间分布则无显著周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