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当的晨练是"活力之源",有"开关效应"。注意饮水晨起后应饮一杯开水(凉水或温水),以稀释血黏度,排除体内聚积的毒素,以起到"内洗涤"的作用。然后排便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肠对肠内毒素的重吸收。从床上开始"晨练"应从一睁眼开始,醒后不马上起床,而要"懒床"5分钟,以使生物钟对由慢转快有个适应过程。此时可揉腹、  相似文献   

2.
正一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旅行。行程过半,火车正轰隆隆地驶过一片荒野,乘客们都慵懒地、漫无目的地望着窗外。当接近一个拐弯处时,火车开始减速。接着,一栋别具一格的房子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它与荒凉的地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大家都睁大眼睛欣赏起来,有些乘客甚至开始对这栋房子"品头论足"。这幅景象也给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程时,他在离房子最近的车站下了车,并找到了通往那座房子的路。房子的主  相似文献   

3.
人体具有免疫力,防毒、解毒和排毒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菌膜屏障”是人体肠道中的预防屏障,它附着于肠壁,起着阻断毒素侵害人体的保护作用。“菌膜屏障”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但医学证明:人过毛0之后“菌膜屏障”就开始老化,逐渐脱落而不健全了。由于肠壁失去了这道屏障,肠内毒素便会长驱直入,轻易侵害人体。  相似文献   

4.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一个临时应急的住所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有人设计出了这样一套应急纸板家具。它配备有最基本的家具,包括屏风、床、桌子和板凳,可以供灾民临时救急之用。这种纸板家具不仅便携.而且还比较环保,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设计师辛西娅·雷波洛克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作室内设计。在她设计的房子里,老人和残疾人可以在室内方便地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她的设计理念是,无论是公共建筑或者私人建筑,都应该适合任何人。1994年,辛西娅和她的工程师丈夫以28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现在的房子。房子位于山顶,由玻璃和金属材料建成。朝南的一面几乎完全由落地玻璃组成。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从玻璃射进房内,既温暖又通透,那时她就决心建成一个完全不需要任何医疗或护理设备的房子。"现在,这所大房子里唯一一个专用的医疗设备就是客用浴室里的那个升降杆。"她说。  相似文献   

6.
正说起边界感,不得不提起我的父亲,连我装修房子他都要干涉一下,提了一堆建议,如果真听他的,那么房子就装成俗气浮夸的样子了。其实在中国式关系里,处处存在边界模糊的问题,亲友很多时候会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干涉他人,导致很多关系处理起来特别困难。在国外,爷爷奶奶要想带孙子出去玩,是不容易的,需征得孩子父母和孩子同意,大声呵斥或打孩子几巴掌,甚至还会被邻居以"虐待"孩子举报。边界感,其实是我们作为人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素质、礼貌和  相似文献   

7.
正在太阳系中,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在夜空中,除了月亮,就属它最亮。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傍晚出现时称"长庚",清晨出现时称"启明")。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金星也分别被称作阿佛洛狄忒或维纳斯(两位都是爱与美的女神)。或许,我们很多人都会有此疑问:"既然金星这么美丽,距离地球又近,人类为什么不上去看看呢?"  相似文献   

8.
正这几年最流行的词莫过于房奴。不仅人类为了房子而奋斗,连动物界也PK出了郁闷的"星级房奴"。它们满肚子的怨言,不吐不快呀!河蚌:你以为我想当"深宅男"呀?别逗了,兄弟。要不是为了房子、为了生活,谁不想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呀!刺猬:谁要动我的房子,我就跟他拼命,别不把刺猬当狠角。  相似文献   

9.
正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送走春天、迎来夏天的节气。立夏之"立"有立即、开始之意,因此,立夏也即夏天来了。此时,在北方的夜空下观察,北斗星的斗柄开始偏指东南一隅,因此古人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立夏之时,古代有帝王迎夏的仪式,民间也有称人、尝新等习俗。立夏来了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做学问的开始,是吸取知识的动力。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发现总是思维论证和假设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对付蚊虫的方法很多,且很先进,但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没有现代好,科技手段落后,蚊虫对人类威胁更大。因此,人们会更积极地采取各种对付蚊虫的手段。那么古人是怎么驱蚊虫?现代驱逐蚊虫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是烧蚊香,古人会这么做吗?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对付蚊子也会烧蚊香,不过说法不一样,古人称之为"熏"。熏,即俗话所说的"烟熏火燎",这是古人夏天对付蚊虫最早也最流行的方法,也最有效。从《周礼》记载来看,先秦周朝王室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正古人为何将节气定为24个?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它是根据太阳运行位置来划定的。太阳运行的轨道被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古人为什么将黄道分成24份,而不是20份或30份或是其他数值?除每月安排2个节气利于农时较为科学合理外,还与古人对数字12的推崇有关。12是古代用得最普遍的一个数字,如12月份、12时辰、12生肖、12神兽、12地支  相似文献   

13.
<正>1943年10月27日,一个人来到这世界。出生地据说是芜湖市陶沟小墩子,祖籍为含山县。那是一个城中村.两面环水,一面连田,一面临街。马路与村庄被一排房子隔开.使村庄成了"世外桃源"。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夏天的夜晚.我们常在屋后的水边放上凉床,"轻罗小扇扑流萤",许许多多的萤火虫,在草丛间一闪一闪地飞过。不求长久,但愿一亮。我常常趴在凉床上,看得如醉如痴……大军渡江那年.我们又在屋后的水边挖了半人深的"防空壕"。一天晚上,对岸的炮火从空中隆隆飞过。不  相似文献   

14.
<正>在风沙雾霾多发的寒冷季节,现代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戴口罩出行。古代没有口罩,遇到风沙雾霾怎么办?早在先秦时,古人已设计出了有遮蔽功能的女用"面衣",后又发明更时尚的羃罒離、帷帽等。此外,古人的衣袖、巾帕亦都能派上用场……先秦时期已开始穿戴"面衣"古人对付风沙雾霾的首选"装备",大概要数面衣了。明屠隆《在京与友人》文中称:"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依屠隆所记,明朝时北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在将要开始旅行到一个难以达到的世界里去,这个世界是很少被人们研究、甚至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在辗得平平的大街道下面,在我们每天走着的舖着柏油的人行道下面,在我们现在所居住的房屋下面。现在假想我们在自已房子旁边的一片空地上,一倜院子或一座小园子里,开始掘鑿一个深的井孔。在开始掘鑿之前,工人们首先挖开一口井,这是试掘的坑道。它的边界是我们预先规划好了的。锋利的铲子铲除了多液汁  相似文献   

16.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5):49-50
古人从汉代开始饮茶关于饮茶的具体时间从何时开始,众说纷纭。现存最早的饮茶资料出现在汉代。在西汉王褒所撰的《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等记载,"荼"就是指"茶",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饮茶的习惯,而且是待客的珍贵饮品。另外,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墓葬中也有记载饮茶的竹简,证明了西汉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从前,一个跛子和一个盲人是好朋友,两人同住一屋,相依为命。一天房子突然起火,转瞬间整个房子就烧了起来,两人的生命危在旦夕。盲人想逃却看不见路,跛子想逃,无奈脚不能行。忽然,盲人急中生智,背起跛子就跑。跛子看得见路,盲人能跑,两者互为补偿,逃出了火场。在生活中,将两种或更多器官的缺陷加以补偿,往往会化险为夷,甚至发明出一个新奇的事物。人体器官的功能并非无限,眼睛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我们在做发明创造时,不妨尝试补偿或延伸眼睛的功能,做出不一样的"眼睛"来。  相似文献   

18.
<正>IBM工程师安迪建了一座会在Twitter上不停向主人报告温度和水电使用情况的房子。在另一处,有人建了一个能管理这类房子的网站。安迪可以通过Twitter随时随地的和房子保持联系,代价则是要忍受房子的"牢骚"不断。  相似文献   

19.
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所有的时代都可以以材料来命名。那么,未来的几十年将会怎样称呼呢?可以设想;用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高保真扩音器;拨开关就能改变颜色的挡风罩;不需要散热器、每加仑汽油可行驶一百英里的无摩擦卡车发动机;一点不生锈斑、在道路上行驶不留痕迹的汽车;能够与天然(?)组织相融合的人造髋关节。许多奇异且实用的新事物正在从材料科学领域——从前最不引人注目的技术领域涌现出来。目前居领先地位的是将使电子技术发生革命的超导陶瓷。但是,超导体仅仅是未来画面的一部分,从房子、汽车到烹调锅和仿真牙齿,世界有一天将由各种不同的超级材料组成。就象遗传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塑造了今日的世界一样,奇异的塑料、玻璃和陶瓷将塑造出未来的世界。开发新材料的关键是研究人员要提高在分子水平上控制物质的能力。例如,陶瓷因其脆性而在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垒窝天气变,蜜蜂出巢天放晴""东虹日头西虹雨"……这样的民间气象谚语,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用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不过,这些气象谚语常会出现时灵时不灵的情况。这样的民间气象谚语,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们该如何取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试图预测天气。应该承认,老祖宗总结的这些谚语,有一定的科学性。古人经过不断地观察,再配合反复地实证,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气象谚语是古人利用"大数据"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凝结古人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