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互动耦合关系分析,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省级区域统计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大部分省市科技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显著。据此给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企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度为切人点,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构建企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设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以我国31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国80.65%的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能力与绩效处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全国90.32%的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属于R&D能力滞后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R&D能力与绩效协调发展水平与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12—2017年湖南14个市州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2012—2017年湖南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波动提升;湖南省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协调性逐渐转好;从空间维度看,各市州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较高耦合度和协调度的地区集中连片,较低协调度地区位于全省西北部。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省际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表明:(1)创新环境效益值小于0.20时,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效益值大于0.146或者小于0.066时,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2)我国并不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优质协调发展的省域,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一般协调型,这些地区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环境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能力;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发展很不协调,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较为落后。基于此,提出增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耦合协同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升之间存在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度模型适应于判断工资增长的适度性。对31省市和自治区的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进行耦合协调度评价,发现大部分地区工资增长适度性不高,西部地区工资增长水平的适度性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低是东部地区。所以,工资增长适度性的评价应以耦合协调度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为探讨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政府舆情治理问题,以耦合理论为基础,研究政府舆情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线性交互关系。[方法/过程]基于熵权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政府舆情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结果/结论]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政府舆情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略高于中部地区。据此,提出政府舆情治理能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省际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结论表明:①创新环境效益值小于0.20时,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效益值大于0.146或者小于0.066时,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②我国并不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优质协调发展的省域,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创新环境滞后型,这些地区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环境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能力;西部大部分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发展很不协调,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较为落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增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耦合协同效应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38所“985”高校2009-2014年知识产权成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能力进行绩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类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较强,理工类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得分高于社科类高校;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能力地域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985”高校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成高低三级阶梯状;大部分高校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较低并且成果转化率较低,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管理效率有待于提高。论文建议:提升知识产权成果质量,加强科研资金利用率;建立高校教师职务发明专利权以及学生专利权共享机制,加强科研人员的创造动力;提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能力,建立产学研系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庞路静  张目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209-216
基于大数据产业发展与金融集聚的现状和特点,选取2013—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指标原始数据,运用犹豫模糊语言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对31个省域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31个省域的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类型跨越了初级协调发展、勉强协调发展、濒临失衡衰退、轻度失衡衰退和中级失衡衰退等5个等级;空间上,大数据产业-金融集聚的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总体特征;时间上,2013—2017年广东、安徽、湖北、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上升一个等级,而辽宁则下降一个等级,31个省域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升多降少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两个连续阶段,构建了两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投入产出模型,以此为基础采取链式网络DEA的方法对中国29个省市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省市和区域的两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投入产出链效率都存在差异,并且通过对各省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与经济相关性的分析指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与经济发达程度并不呈现绝对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对各区域战略实施效率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能力受到了各国各地区的纷纷重视。文中针对区域这一对象,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结合相关研究结果,构建了由创造能力系统、运用能力系统与保护服务系统3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区域知识产权能力系统。结合区域知识产权能力系统的概念,选出相应的序参量并量化,构建出了相应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用有序度模型及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江苏省2006—2015年知识产权能力相关原始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3个子系统共同有机构成了区域知识产权能力系统;区域知识产权能力系统的协同发展需要各子系统同时实现有序发展;江苏省的区域知识产权能力系统近十年来逐渐走向协同发展,但仍存在知识产权创造潜力发挥不充分、知识产权运用需求有下降趋势、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水平发展滞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婧  占绍文  李治 《软科学》2017,(9):40-44
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运用2010~2014年21个地区动漫企业面板数据,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三个能力维度剖析了知识产权能力对动漫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外部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创新效率改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正向影响最大.外部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了动漫企业创新效率,强化了知识产权能力对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并且在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与创新效率关系中的正向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宋河发  穆荣平  曲婉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26-1834
 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能力的内涵外延,建立了知识产权的当量关系,提出了知识产权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并以我国某国立科研机构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能力增长较快,但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增长较慢。为提升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能力,需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科技投入要面向知识产权产权运用,要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要引导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要支持科研机构设立内部技术转移办公室并管理知识产权,发展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和专利组合技术转移模式,强化科研机构发明披露,企业委托研究项目要掌握知识产权所有权,要允许职务发明人占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权益。还要大力支持科研机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交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的整体发展属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具体表现在区域间协调度低,区域内经济、创新、生态三系统间发展不均衡:东部3省市耦合协调度高,系统间呈良性共振发展;中西部省市耦合协调度偏低,部分省市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曲线异向运行趋势显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与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匹配;个别区域的创新能力对经济和生态的支撑作用仍不明显,其发展的"孤岛"态势造成对其他系统的溢出效能甚微,对优化产业结构、反哺经济和环境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博胜  杨子生 《资源科学》2020,42(7):1384-1394
本文在理论分析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逻辑的基础上,运用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中国27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与农村贫困治理耦合协调度在0.4928~0.6111之间,目前已进入磨合阶段,并呈现缓慢递增趋势,已经向着良性互动方向发展。②从空间分布上看,2010、2013、2017年3个时段27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研究期内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值均有所上升,但地区之间增长幅度有所差异,越往西部,年度增加幅度越明显。③根据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农村贫困治理水平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将中国27个省份划分为4个级别:高幅增长、中高幅增长、中幅增长和低幅增长。不同级别区域应在城乡融合发展目标指导下,根据各地区耦合特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因地施策,围绕城乡空间融合、产业发展融合、社会公共服务保障融合及文化融合等,全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使用熵值法对我国1997—2013年间30个省份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接着对各省份碳生产力进行计算,发现东部碳生产力最高,其次为中部,西部最低。最后,实证研究碳生产力对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发现碳生产力对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影响显著;并且碳生产力对东部和中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方式与对西部地区不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碳生产力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呈"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的碳生产力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存在正向的线性关系。所以,可通过提高碳生产力来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企业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耦合度模型,具体包括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度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最后,运用该模型对G集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集团的技术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中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转型时代,我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企业,急需转换发展模式,强化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因此,企业对知识产权开发和相应能力的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之高度,对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研究成为急需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论述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知识产权能力构成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产权能力构成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展开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103家计算机应用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能力与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另一方面,企业的开放度、技术水平、投入水平是其知识产权能力形成的主要内部因素;而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产业开放性、产业技术水平则是其知识产权能力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率先进入优质协调,区域整体跨越5个等级;在空间上,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西部地区处于劣势。随后通过SPSS22.0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析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相互关系,借鉴耦合理论建立二者的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1—2013年间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3年间,各省域的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类型跨越6个等级,除云南外,其他省域均达到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但并没有省市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型;空间上,东中西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三级梯度递减规律;时间上,长江经济带覆盖区域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提出运用市场化手段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成果经济化效率,带动经济发展等建议,并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与创新能力之间耦合协调发展提出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