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已经在我国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获得成功.但樟子松大苗在沙地特别是在城镇周缘沙地造林技术还尚属空白.本文结合伊金霍洛旗阿腾席勒镇新区绿地建设,对樟子松大苗沙地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分析,并从苗木规格、整地、起苗、栽植直至栽后抚育管理进行技术总结,旨在为今后樟子松大苗在沙地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耐寒耐瘠薄,是干旱、瘠薄土壤上的先锋造林乔木树种,同时又是沙地造林首选优良树种。由于樟子松在我区采种困难,调种费用大,且育苗出苗率、保苗率,沙地造林成活率低等因素,致使我区的樟子松造林成效相对较慢。介于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于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育苗出苗率,造林成活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取得了育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属阳性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性,是沙地造林的先锋树种.在流动、半流动沙地上栽植樟子松一般采用3年生以上的容器袋装苗随整地随造林,严格遵循“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栽植后及时灌水,在樟子松栽后第一年越冬期间,为保护幼树免受动物啃伤、防止生理干旱,应及时对3年生幼树进行压防寒土,对5年生营养钵大苗,在秋末和冬初要进行套篓加以保护.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为沙区造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一、植被篱盖度与沙地固定稗度及其相关事件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沙漠科学的研究取得许多非常重要的成果。其中,植被覆盖度与沙漠(地)固定程度的关系为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并被广泛应用的成果之一,即流动沙地小于10%,半流动沙地10%~25%,半固定沙地25%~40%,固定沙地大于40%。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蒙古赤松,是松料松属的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材质良好,为我国北方山地和沙地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珍贵的用材、防护和"四旁"绿化优良树种之一。樟子松为强阳性树种,耐干旱,耐瘠薄,具有抗寒、速生的特点,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抗风沙,沙地上根系生长能随着风蚀而向地下扎根,并形成支柱根,以防风侧,能耐40℃以下的低温分布于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多生长于海拔300-900m的山脊或南向陡坡。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因其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生物学特性,是榆林沙地造林的首选针叶树种,又因其生长速度快、树形好,在西北地区沙地治理开发及道路、城市绿化中应用甚广。了解其生长特性,有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更好的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7.
由于沙地樟子松具有抗风、耐旱、耐寒、自然更新能力极强 ,更新出的树苗抗性、免疫力特强 ,更新出的树苗抗性 ,免疫力特强 ,因此移植更新的野生苗造林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还为国土绿化增加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在于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情况严重,土地荒漠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农业生产的进行,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沙地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被广泛应用。在实施过程中,为缓解环境问题,改善气候条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7):40-41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多的一种类型—沙质荒漠的简称.中国地理学界把分布在中国贺兰山以西的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的干旱荒漠地区称为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分布在半干旱草原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疏林草原的沙漠称为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下面就分别介绍我国的八大沙漠与四大沙地.  相似文献   

10.
安利 《百科知识》2021,(19):42-44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多的一种类型—沙质荒漠的简称.中国地理学界把分布在中国贺兰山以西的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的干旱荒漠地区称为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分布在半干旱草原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疏林草原的沙漠称为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下面就继续介绍我国的八大沙漠与四大沙地.  相似文献   

11.
莫顺山 《青海科技》2010,17(6):38-39
干旱浅山水保造林,首先要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有详细的了解,其次以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树种、采用合理的整地方式、选择造林的合适时间和技术,就可取得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良好的水保效果。  相似文献   

12.
周建  张凤荣  晨光  徐艳 《资源科学》2015,37(3):458-464
本文在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对1990-2010年科尔沁左翼后旗沙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沙地面积与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年来沙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因素与沙地面积变化存在负相关性,说明耕地和牲畜数量的增加并未对沙地面积变化造成很大的影响;秋冬季节的最大风速起沙风天数、夏季的最小相对湿度总和、夏秋季节的平均相对湿度总和是沙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认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在治理和利用沙地过程中,固沙植被的选择应当以耐干旱且耗水量较少的草本或沙柳等灌木植被为主;维持现有的禁止放牧、牲畜圈养、禁止砍伐等政策措施以对人类活动进行约束。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巩固沙地治理效果、合理利用沙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沙地水分性质及其对造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斌 《科技风》2012,(12):195
沙地水分对沙地地区的植物成长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对沙地水分的性质以及对植物的成长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沙地植树造林的能力,本文在分析沙地水分的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地水分对植物成长影响,提出了一些沙地植树造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要继续巩固防风固沙的成果,采取已有的成功经验—彰古台沙地造林经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内容的“三沟经验”和创新办法—根据风向植树的“树地”办法,“四荒承包”办法等,综合治理,防风固沙.使阜新地区成为生态的屏障,保护良田,提高人们生存质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9,(12):4-5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技人员在沙地植物多糖高值化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既有效利用了沙地资源,又对保护沙地生态环境、拉动沙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混交林在造林建设中不是很普遍,但是在造林建设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混交林的栽植是促进树种多样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混交林在栽植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进行搭配种植,在搭配种植中,如何进行养护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混交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栽植而成的。在造林中,混交林的栽植要对地理环境进行良好的选择,栽植地不仅要适合混交林的生长,混交林对生态环境也要有改善作用,另外栽植混交林时,树种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搭配不仅可以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更还可以增加林木的优点,促进林业的发展,本文将对造林中混交林营造的方法和特点进行综合的阐述,使其在以后的造林工作中能被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沙地桑产业概念、黑龙江省西部沙地桑产业发展现状和空间及沙地桑产业前景分析的论述,得出我省西部地区发展沙地桑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结论,因此应加快推进沙地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集通线正好段风沙路基护坡防护为草皮和栽砌卵石。草皮防护由于其生长的季节性较强,草皮数量有限,防护周期较长,栽砌卵石则需要定期清沙除草以保证坡面不松动、破坏,每年需投入大量的维修费用及劳动力。神延线施工中采用了土工网垫防护沙漠路基护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土工网垫防护边坡的应用作一介绍。1 工程概述本工程施工范围为DK141 100-DK144 900段,处于毛乌素沙侵范围,沙丘形态由新月型沙丘及沙丘链组成的梁窝状沙丘,相对高差达15~25m。主要以半固定、固定沙地为主,局部地区为流动沙地。施工总数量为59855m2。该段路堤…  相似文献   

19.
试论油蒿植物群落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油蒿群落的分布 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植物群落是我国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区相当大的一个植物群落,据初步计算,其面积大约为4000万亩。它广泛地分布在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其主要分布区东起浑善达格西部沙地,西至河西走廊东部,南到干(塘)武(威)铁路一线以及宁夏的灵武—陕西的横山一线以北,北至蒙古边境。但它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毛乌素沙地和宁夏河东沙地(图1),是鄂尔多斯地区的优势群系,它在鄂尔多斯高地的景观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蒿群落生物结皮对降水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油蒿群落固定沙地上生物结皮覆盖完好(BSC)和去除生物结皮(NBSC)情况下不同深度土层对不同降水事件的响应及整个雨季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结果如下:无论降水量大小,相同深度BSC的响应时间均显著大于NBSC;在同一降水事件中,BSC的初始入渗系数和平均入渗系数均显著低于NBSC;在小降水事件时,这种阻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油蒿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上土层中,而生物结皮的发育对小于20 mm的降水事件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在研究区降水事件以小于20 mm降水为主的情况下,导致40 cm以内土壤水分恶化,久之将导致固定沙地油蒿群落的衰退;研究区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对土壤水分及植被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