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六堡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狮寨及周边地区,是广西历史名茶。近年来六堡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目前六堡茶原料茶供应成了六堡茶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六堡茶产业的快速稳步健康发展,文章从六堡茶的品质、六堡茶的生产历史、传统六堡茶原料品种生化成份等方面分析,认为茶多酚及水浸出物含量高的中大叶型品种适制六堡茶,对如何加速六堡茶原料基地的发展,建立完善苗木繁殖和供应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的资源丰富,本底较好。新时期,茶旅一体化处于提升阶段,激活茶经济是提升茶旅一体化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茶经济的发展大局,结合茶经济的现状及茶资源概况,从空间上可将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局势分为"优化区域、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和补充区域"等4种区域类型。为促进茶旅一体化的发展,要从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规划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3,(6):41-44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清新、淡雅、闲适、悠然,让人感觉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它助思考、添情趣。如有人称举杯饮茶之“举”,可以理解为一种期待,颇为形象:又如某文人所说,“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这是由茶中的意境所引导,让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放松“心灵”,让人更睿智地领会世界上的人与事,或感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的意境,这似乎又把茶的意境与“即茶即道”相联系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六堡茶产业的逐步壮大,对六堡茶的各项化学指标进行明确规定,进一步改进六堡茶的加工工艺,有利于加快六堡茶的标准化发展步伐,确保六堡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六堡茶的化学成分,贮存环境、贮存时间、发酵方式等对六堡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六堡茶化学成分的功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六堡茶成分变化的机理研究、功能性和活性成分的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之为饮,衣食百姓”。种茶、喝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华各民族都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茶文化。云南的白族种茶历史十分悠久,所产的下关沱茶、苍山雪绿、感通茶等都是优质名茶。特别是下关沱茶,被称为“云南三宝”之一,远销世界各地。喝茶时,白族人根据不同的习惯和爱好,在茶中加入不同的配料,使之风味各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独具民族特色的白族茶礼“三道茶”。可以说,三道茶是白  相似文献   

6.
茶的貢献     
我們飲用的各种茶叶,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芽制成的。制作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紅茶、綠茶、烏龙茶三大类。把采下来的嫩叶立刻加温 (烘炒),破坏叶子里所含的酵素,使其中的醱酵作用停止,然后使它冷却,加以搓揉,再在炒茶鍋烘干,就成为綠茶。把鮮嫩的叶晾干去水,再放在大  相似文献   

7.
王颖  石涓 《今日科苑》2011,(19):16-23
<正>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徐夤在《尚书惠蜡面  相似文献   

8.
《云南科技管理》2010,(4):71-71
<正>科学叶组配方,普洱茶醇香风味根据普洱茶"百山百茶"的特点,经过多年科学检测与检验,帝泊洱科学总结出提升普洱茶纯正原香和健康功效的叶组配方,选用不同茶山,不同季节,不同茶种的大叶普洱茶,用科学的方法对茶原料进行甄选,对发酵成熟后的普洱茶,通过萃取技术进行再调配,从而达到醇香浓厚、甘美悠远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云南科技管理》2020,(2):43-45
我国普洱茶分布在云南省,云南省是世界普洱茶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驰名中外。随着普洱茶接受度越来越高,普洱茶产品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目前,由于欧美、日本的相关食品标准中对微生物的限量值要求较国标更严格,给普洱茶出口带来一定影响。通过探讨普洱茶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夏秋季茶树鲜叶资源利用率低、茶产业效益偏低等突出问题,依据少数民族生产和食用酸茶的传统,以夏秋茶树鲜叶为原料,开展新型生物茶产品――泡制型酸茶发酵工艺技术研究,为夏秋茶树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同时丰富了生物茶产品的种类,提高茶产品价值,满足人们的保健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王译  陈珊 《百科知识》2023,(15):73-74
<正>茶,是中国的国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茶文化不仅关乎茶,也关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也关乎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与创新。茶文化进校园,有助于广大师生了解茶的历史、品味茶的艺术、感悟茶的哲学、弘扬茶的礼仪,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培养健康和谐的生活理念和情操。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柏林7月16日电(记者郭洋)甘菊茶、薄荷茶、茴香茶……这些花果茶名字听起来很“小清新”。德国权威机构最新调查却发现,德国市场流行的这类花果茶含有超标的有毒物质——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若长期饮用可能伤身。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15日说,研究人员选取221种德国市场上常见花果茶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茴香茶、甘菊茶、薄荷茶、荨麻茶等,而红茶、绿茶等因样本数量过小,风险分析时未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甘笙 《今日科苑》2012,(4):15-16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茶是中国人日常不可缺少的饮品,从种茶、品茶到以茶会友,以茶治病,在古代的中华文化典籍中都有可查可考的记载。据我国最早的医书《神农百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医  相似文献   

14.
题记中国古代有一条从成都经重庆、遵义、贵阳、都匀、独山、南丹、河池入广西的川黔桂茶马古道。唐代陆羽《茶经·八茶之出》已经提到贵州遵义的茶。明洪武年间曾在成都、重庆、保宁(阆中)、播州(遵义)置茶仓,获取并转运川黔桂茶叶北上与西番茶马互市。2006年8月,我曾到贵州遵义一带考察。  相似文献   

15.
蔡巧玉 《科学中国人》2009,(11):104-105
茶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已经流传千年,而今,仍未被历史遗忘,反而散发出更为浓郁的幽香。随着科技的发展,优质茶叶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茶提取物制品同样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湖南农业大学的刘仲华教授,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与茶相关的岗位上,种茶、讲茶。提取茶,用锐意进取的精神和不断进步的科技手段,把对茶的研究发挥到极致,对科研的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任怀瑞主动要求离开政府机关,开始一心扑在钻研茶道、茶文化、茶与健康这项事业上。2000年他创建了“呼和浩特市健康茶庄”,2004年成功地发明了“健康茶”专利。健康茶既是对于传统医学的继承,也是对于传统医学的发展。近日,记者采访了“健康茶”的发明人——任怀瑞先生。  相似文献   

17.
正茶,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称为"东方饮料的皇帝"。我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云贵川一带,至今仍然生长着许多野生的参天古茶树,树龄最高的达2700多年,已发现的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也已有800多年树龄。在中国古籍中,茶有很多不同的称谓,直至唐代茶圣陆羽撰写《茶经》时才统一为"茶"字。此后,"茶"成为通用名称,其字形、字音、字义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18.
刘静 《金秋科苑》2014,(4):8-15
茶,这种原本根生于中国的产物,在数百年间,因各种历史因缘的奇妙交错,逐步蔓延发展成几乎全球性的饮品,而"饮品"这个看似寻常而简单的词语背后,却有很多耐人回味的故事,或心酸、或喜悦,这些是茶人自己的故事。茶如其人。茶,是丁为英的事业,更是融合进生活,甚至融进生命的魂,茶人的称呼比生意人更适合她。而她与茶的缘,与其说是她寻到了茶,不如说茶寻到了她,生命中注定的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上许多地方相应建立以茶为主体的茶博览、茶艺馆、茶趣团、旅游观光茶园等,成为休闲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茶文化旅游就是以茶和荼文化为主题,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茶知识等为目的,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旅游活动,是旅游的新兴项目,同时也是荼产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茶又称巧茶,是一种产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植物,现在我国的海南、广西等地也有引种。许多人认为,咀嚼阿拉伯茶的嫩芽和叶子不仅能够提神醒脑,还能帮助抵抗饥饿和疲劳。很多学生和司机都会用该茶提高注意力,有些农民和劳动者也会经常咀嚼茶叶来减轻疲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