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于2004年5月17日-20日在北京召开了“基层科技信息工作交流研讨会暨国防科技信息产品展示交流会”。本次会议的目的是要表彰在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层科技信息工作骨干,推广他们的经验,促进和推动基层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同时展示交流1996年以来的国防科技信息工作成果。促进国防科技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利用。  相似文献   

2.
2012年6月11日至16日,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在北京举办了第八期情报研究方法培训班,来自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空气动力发展研究院、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相似文献   

3.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145-145
2006年11月30日,“纪念国防科技信息事业创建50周年大会”在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礼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主办,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承办。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向纪念大会发来贺信。总装备部李安东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孙来燕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总部有关部门、各军兵种装备部和各军工企业集团的领导,以及来自军队和国防工业系统的科技信息工作者代表近500人参加了纪念大会。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50年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紧随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步伐,为武器装备建设…  相似文献   

4.
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某一行业在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信息产业是信息为资源。利用计算机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开发、生产、加工,使信息增值,并通过通信设备进行传递服务以便于社会利用的新兴产业,其特征表现在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融为一体。产品化是科技信息工作发展的新阶段,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产业化要有个发展过程。“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当前国防科技信息产业化的起点。在实现信息产业化的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是提升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质量效益的基础和保障。[方法/过程]分析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的概念内涵,基于系统思想剖析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的需求、主体、用户、内容、流程、方法、产品、机制8个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程图,并仿真模拟了在诸要素相互作用下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质量效益的发展变化情况。[结果/结论]研究结论有助于把握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质量效益演变的客观规律,为新形势下推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的必要性,这是国防科技信息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认为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是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的内外动因,探讨了实施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的有效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发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新环境,国防科技信息工作只有通过转型发展才能满足用户日益多样的需求变化.本文从转型一词的由来入手,对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概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的规律特点和现实意义,并就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研究需要把握的几个角度和需要正确认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东生 《情报科学》1998,16(3):195-199
县域科技信息工作,是我国科技信息事业发展大系统中的基础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大趋势,赋予了县域科技信息工作以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县域科技信息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用户组成的社会性、需求内容的多元性、需求产品或服务的优质性、供需关系的矛盾性),应通过实施新的策略(系统发展策略、强基固本策略、价值增殖策略),使全部业务转入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需求为导向、开发利用为主体的新轨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于2011年10月18日至19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了以“信息社会科技信息工作的特点”为主题的第六届青年情报学术研讨会。学会理事长刘成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学会副理事长闫巍、王一然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11位获奖论文作者作了报告,邀请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王华和中航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航空技术所邢晨光作了特邀报告。学会领导还为获奖论文作者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金。来自各有关单位的60多名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王忠军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1):F0004-F0004
2005年11月1日-3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在西安召开了“科技信息工作创新”学术研讨会。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安卫国、秘书长史秉能等出席了会议。来自军队系统、国防工业系统及高校系统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理论性强、内容丰富,学术讨论热烈,对今后科技信息工作创新起到了指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本次会议为今后的科技信息工作创新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科技信息工作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西安市召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于 2 0 0 3年 11月 10日至 1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信息技术发展与科技信息工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军队及地方有关单位约 6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邀请 6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报告内容基本涵盖了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 ,反映了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开发水平。会议还从收到的 2 0余篇征文中选出了 8篇进行会议交流。与会代表就“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信息技术对信息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信息工作 ,为国防建设服务”等…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业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服务是新时期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主要方式,在数字环境下,集成服务成为现在以及未来一个阶段图书信息机构的发展主流与建设重点。文章论述了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的发展实践,以及我国农业科技信息集成服务发展现状,针对系统构建的障碍因素,在机制建设、资源系统、服务模式、集成技术以及用户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黄国涛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185-188,206
分析网络环境下我国科技信息服务的现状,指出我国网络科技信息平台尚未实现系统化、集成化,难以满足用户对科技信息的需求。针对政府、企业、学者这三类用户对科技管理、科研教育的科技信息需求特点,设计系统信息服务的传递模式、信息使用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构建完整的系统框架及模型,并对系统在信息资源集成、服务方式集成、服务内容集成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指出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改进我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钟灿涛 《科学学研究》2013,31(3):335-343
科学技术知识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新的信息革命又导致知识传播的效率空前提高。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议题,反映了作为科技知识生产者的科学家和研发人员个体以及其所依附的机构(大学、研究所、企业)、社会公众以及国家和政府之间的多角色利益博弈。影响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制度性安排包括学术期刊系统、知识产权制度和国家保密制度,开放与保密则是科技信息传播控制的两个极端。美国是当今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本文力图从科技信息的开放与保密这一视角,分析美国科技信息的传播控制机制及其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同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防科技资源系统创新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发和支撑,国防科技资源系统的创新研究几乎没有展开。文章依据公共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科学理论和系统演化创新理论,提出国防科技资源系统的概念并试图建立国防科技资源系统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英国国防科技研究院知识服务部经过多年的摸索,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国防科技信息服务转型之路。它大胆尝试市场化改革,建立外包文献服务等业务,并通过规范细致的服务水平协议确保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深度信息服务和现场专家服务,营造适于员工学习交流的软硬件环境和学习文化,培养了一批由信息专家、信息科学家和知识代理组成的知识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9.
王浩 《现代情报》2018,38(11):44
科技智库是国家决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本文分析了以信息生态学视角研究科技智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详细论述了科技智库信息生态系统的特征与组成,并构建了科技智库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和信息生态系统,剖析信息资源在系统内的流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科技智库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入信息生态的观念,利用信息生态中的五大理念:系统观、互动观、平衡观、循环观、人本观在科技发展中的运用,为解决我国科技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