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欣 《中国科技信息》2010,(12):184-185
目的:通过"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在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应用,为抵制医学期刊不端行为提供方便.方法:本刊从2010年1~4月应用"中国知网"免费提供AMLC系统对来稿通过文题、作者、引文等方面进行检测,同时,对2010年第1~3期已进入编辑排版、校对的文章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检测及分析,结合医学期刊实际特点,界定文章抄袭或重复发表标准为:(1)与已发表文献的重复比例大于80%;(2)重复比例介于60%~70%,且论文的核心内容(如:临床资料,结果数据和讨论部分)重复率大于85%.结论:由于AMLC是近年开发研制的,我们编辑部也处于刚刚使用阶段,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力争从源头上杜绝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能将稿件与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快速全文比对,以文字重复率给出量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为编辑识别重复发表、抄袭、剽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应用AMLC系统对1480篇来稿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比对结果判断时的注意事项,以便AMLC系统能更广泛而实用地运用于医学论文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已经发表的学术不端论文的特征,尽量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方法】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放射学实践》杂志2015年发表的301篇论文进行检测,并对认定为不端论文在发表之前的检测过程进行追踪、溯源。【结果】 6篇被认定为不端论文, 其中3篇论文的文字重合度≥40%;论文发表之前进行的两次检测中,6篇论文的文字重合度均<40%;5篇的发表时间与被抄袭文献的发表时间接近(不超过3个月); 4篇不端论文与被抄袭文献存在作者重合。【结论】 通过分析漏检不端论文的特征,做好以下三点:①检测者采取正确的检测策略,坚持在出刊前进行最后的检测;②AMLC及时更新对比数据库;③更多的期刊采用“稿件追踪”功能,AMLC对学术不端论文的漏检将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4.
学术不端在科技界时有发生,而学术不端稿件在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由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自身技术和算法结构的局限性,AMLC并不能真正地达到人工智能,所以编辑日常工作中不能完全依赖AMLC的检测结果。笔者根据《中医学报》部分新来稿件的检测结果对文献类型、重复文献类型、重复位置、基金类型、与作者自己比较、作者身份特征、作者单位信息及重复文献数量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对高文字复制比的学位论文、基金项目资助论文、名医经验总结等类型稿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学期刊发表文献存在研究结果发表不充分与重复发表并存、选择性报道研究结果、统计学方法不完整或错误,伦理审查报道不充分等学术不端和质量问题。医学期刊通过执行报告指南可有效预防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国际上报告指南的定义、作用、研究和应用现状、制定方法和传播途径,并对我国医学期刊如何执行报告指南提出建议,呼吁我国医学期刊充分重视报告指南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2009年1月起,《资源科学》编辑部开始使用清华同方研发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自由来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刊来稿的文字复制率分布具有稳定性特征,复制率≤5%的稿件占1/2强,≤20%的约占3/4,≥50%的高复制率稿件多为作者自抄、重复发表或一稿多投,严格意义上的抄袭只是少数,并且不同机构投送的稿件差别显著。两年多来的应用实践说明,AMLC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检索工具,但复制与抄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宜简单地用复制率评判论文的抄袭程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应用实践,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得到一些应用体会.AMLC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有力武器,但依然有提升的空间,并提出了几点应用建议,这对更好地应用AMLC,更快地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遵义医学院学报》605篇来稿进行同步检测,比较两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及以文献量复制比≥10%、≥20%和≥30%三个等级比较两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检出率及一致性。结果显示AMLC与PSDS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Z=-8.15,P0.05);文献量复制比≥30%AMLC和PSDS检出率没有差别(P0.05);文献量复制比≥20%、≥10%AMLC和PSDS检出率有差别(P均0.05);三个等级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P均0.001)。这一研究结果为编辑选择合适的检测系统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岩石矿物学杂志》编辑部新收的连续90篇稿件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一一进行人工比对,根据人工比对结果,依据系统提示的重复率对稿件进行了评级和分类。将稿件分为3大类6小类,并根据编辑经验对每一类稿件提出了编辑处理建议,同时还论述了AMLC系统以及本文评级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供广大地学类期刊编辑交流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分析在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工作中使用中国知网研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时需要谨慎判别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合理处置。【方法】 结合在医学期刊登记稿件及审稿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概括分析医学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结果】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不合理运用,在稿件学术行为鉴定中会导致优质稿件的流失及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为最大限度地预防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不仅要总结工作经验,科学有效地利用AMLC,还要在编辑出版全过程中进行有效预防。【结论】 坚决抵制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责任编辑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同时更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审稿功能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研制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依托强大的数据库,能将编辑提供的稿件与库中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快速全文对比,并给出比对结果。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来稿初审,有助于学术期刊编辑判断来稿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检测功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影响了该系统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检测结果也不具法律效应。因此,编辑在审稿时要利用该系统的查重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照《著作权法》对稿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正确区分“合理引用”、“侵权”与“抄袭剽窃”。  相似文献   

12.
从CNKI数据库中选取2019-2023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24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近5年学术不端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表明:在学术不端研究领域,小规模的核心作者合作团队已初步形成,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和《编辑学报》是文献的主要期刊来源,高被引文献与发表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检测、学术不端防范措施3个方面;研究趋势从对“重复发表”等不端行为的研究转向对“撤稿”“撤销论文”等深层次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科研活动中的学术不端和诚信缺失已渗透到医学期刊之中,主要表现为医学论著撰写及其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针对医学论著投稿中出现的问题,编辑部层面应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侵蚀,努力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理规范的医学论著审稿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在医学论著出版工作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学期刊如何防范图表抄袭、重复等学术不端行为;【方法】对作者投稿、编辑初审、同行评议、编辑加工、出版后处理等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投稿时作者应签署著作权转让相关文件并对图片进行加密处理;编辑部收稿时应对作者信息进行核实,提防"枪手"稿件;学术不端检测时采用统一格式上传稿件,并可采用多家检测系统,编辑对检测结果应综合分析;重视同行评议;编辑加工阶段注意核实图表具体信息及图片分辨率,必要时请作者提供原始数据。【结论】只要在编辑工作中多加留意,图表重复的鉴别仍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不端检测中的隐性重复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研究科技论文中文字复制比较低但仍然存在学术不端的现象,以提高论文审稿质量。【方法】 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结果】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多以文字的复制比来表示,但文字复制比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作者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文章虽然文字复制比较低,但仍然存在不端行为。【结论】编辑不仅要检测文章的文字复制比,而且要切实履行编辑职责,运用不同方法审查稿件的隐性重复现象,提高编辑初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抵制学术不端,期刊编辑责无旁贷,为促进学术生态环境净化,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深度挖掘隐性学术不端的编辑策略。【方法】论述网络时代学术不端行为特征和发展趋势,以中国知网AMLC5.0为例,在总结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结合网络时代学术不端行为的演变,提出以AMLC为主,辅助多种检测手段,对存疑论文进行基于网络和论文本身信息的学术不端深度挖掘;根据期刊编辑出版特点增加检测次数;构建“以人为本”“人机合一”的学术不端鉴别体系。【结论】可在学术不端末端出口处筑起一道拦截网,对期刊抵制学术不端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线抽查检测了<中国水产科学>2009年1~12月投稿科技论文151篇,以及已出版的稿件137篇.被检测的文章中,绝大多数作者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仅有2篇文章的文字相似率很高,为98%,且为同一作者投稿.文字相似率最低的为5%,无相似率的文章97篇.结果显示,文章中相似率多集中在5%~30%.科技论文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位置为:①前言和讨论;②材料方法与结果分析;③参考文献;④署名.出现学术不端问题的表现形式有6种:①作者将一个成果以多篇相似或者相近的文章投给不同的科技期刊,文章的主体内容重复或雷同;②作者在文章中将他人文献中的内容以段落或者句子的形式在文章中使用,但不标注文献来源.③作者的同一篇文章以改换关键词的方式向不同科技期刊投稿.④作者为赚取稿费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将同一篇文章向众多科技期刊投稿.⑤作者以群发邮件的方式投稿.⑥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引发的文章中学术不端现象.  相似文献   

18.
药学论文学术不端的表现及责任编辑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全部来稿和拟用稿进行两次查重,分析药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种种表现,指出药学期刊责任编辑在防治学术不端论文出版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学术期刊编辑及时、准确地辨别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现实依据,以充分发挥编辑在防范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调查《广东农业科学》2007—2013年发表疑似学术不端文献的数量、类型、年际变化和疑似源文献类型,深入分析2012—2013年不端文献的重合度、重合内容、产生历程以及作者特征等。【结果】找出以上文献的“漏网”原因以及编辑部管理工作上的漏洞,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已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复制和拼凑,而是已经演化为隐式的深层次学术不端。【结论】编辑部应严格规范审稿流程、强化责任编辑的学术把关职责、执行收稿时查重+发表前二次检测以及双系统检测、建立学术不端问题共享数据库、注重刊后学术不端文献的撤销处理。  相似文献   

20.
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特点及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广西医学》1200篇来稿进行检测,发现67.8%的论文存在重合文字。重合文字比例,县级论文>市级论文>省级论文,文献综述>学术论文,护理论文>临床研究(治疗)论文。重合文字主要集中在材料与方法(包括诊断标准、检验方法、治疗方法、疗效标准、统计学方法等)、讨论(包括概念)两部分,而引言、结果及结论重合文字较少。参考文献转引(52.6%)、漏引(56.1%)较为普遍。重合文字的原因复杂,是否为抄袭,要根据《著作权法》合理引用的法理精神,遵循必要性和适度性引用原则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