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绿色经济的概念经历二十多年的革新,已经成为世界环境与发展领域重要的趋势和潮流。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意图促进经济转型,使国家经济竞争力在全球占据制高点和领先地位。从绿色经济的内涵和目标角度来审视中国发展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可以确信,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更需要发展绿色经济,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国际以及实践基础。中国发展绿色经济,转变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袁润松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93-1600
本文结合方向距离函数和SBM模型构建体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绿色发展效率指标,并基于全局Luenberger指数和共同前沿方法将绿色发展效率指标进行分解,从“技术创新”、“技术差距”和“管理”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中国绿色发展现状、区域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2001-2014年,中国绿色发展从停滞甚至倒退逐步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样本区间内,技术创新对中国绿色发展形成正向的效应,区域间技术差距逐步缩窄,管理问题则不断加剧;(2)依托其强劲的技术创新,东部地区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中部和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滞后则分别源于技术差距的扩大和管理问题的加剧;(3)中国绿色发展呈现出区域差异化特征,各地区未来推动绿色发展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本文基于省级层面,从加强技术创新、缩小技术差距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量身制定绿色发展策略,指明各省份绿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向进一步落实兼顾创新与绿色双重发展理念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利用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禀赋效应、赋能效应、治理效应和社会效应4个方面,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和传导机制,同时从城市区域、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角度分析其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280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其主要通过制造业要素密集转型升级和制造业污染密集转型升级间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东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由此建议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财税、金融、保险、法律等配套制度保障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并且“因城施策”,推动区域制造业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1)
从空间视角分析了国内市场潜能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绿色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国内市场潜能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国内市场潜能对外贸形势恶化具有很好的替代性;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权结构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投资开放度对中国绿色经济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子系统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参考福建统计数据构建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5种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境,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这5种情境进行福建2013—2035年的绿色经济仿真模拟,结果显示"经济—社会—环境"均衡协调发展在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明显的优势,并提出福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4点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新发展阶段,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切入点,以及衡量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保障建设“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达成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绿色GDP评价问题,运用智库双螺旋方法,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角度,为绿色GDP评价提供了创新研究范式,从而拓宽了GDP评价体系研究路径。在绿色GDP评价理论方面,依据DIIS过程融合法的数据收集、揭示信息和综合研判过程,梳理绿色GDP评价研究环节,重塑我国绿色GDP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在绿色GDP评价应用方面,从机理分析、影响分析和政策分析出发,总结我国绿色GDP评价体系演进规律。依据智库双螺旋法DIIS研究过程和MIPS逻辑环节融合,总结绿色GDP评价理论分析和演进规律,提出了构建我国绿色GDP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指标框架和实施路径。针对我国未来发展面临形势和绿色GDP评价重要性,指出在智库双螺旋法指导下,从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方面推进绿色GDP评价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2007年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后,一直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新经济模式和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建设.通过深入研究“绿色经济”与“绿色财政政策”的相关内容,结合辽宁省在发展绿色经济实践中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并且借鉴国内外成功运用“绿色财政政策”发展绿色经济的案例,运用归纳对比和总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在发展绿色经济、运用“绿色财政政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环境视角和中国的实践,区分出三种发展模式:"粗放式"发展、"底线式"发展和绿色发展。并通过梳理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到"底线式"发展的演变历程,未来还将进一步转向绿色发展。运用非参数方法构造生产者减排行为模型以刻画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定量测算"底线式"发展和绿色发展模式下的环境排放和经济产出差异,模拟发展方式转变对中国环境经济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的中国实践,从能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角度对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等施政路径和外部制度环境进行评估与反思。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方面,发展方式转变将使得中国的排放水平较当前减少约16%~22%。样本区间内,环境效应保持了总体平稳上升的趋势;(2)经济方面,发展方式转变将对中国经济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效应("挤出"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由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创新补偿效应明显大于"挤出"效应,从而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发展。这一经济效应约占GDP的3%~10%,但呈现出逐年衰减的态势;(3)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财政分权和外商投资均对发展方式转变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方式转变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云南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途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云南资源条件、战略定位、发展模式及方向等情况分析,发展绝色低碳经济,走云南特色的绿色经济道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途径,也是必然选择。如何立足云南实际,通过调整定位,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大力发展云南绿色低碳产业,培育绿色低碳经济市场,探索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进云南绿色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盛科荣  王丽萍  孙威 《资源科学》2021,43(8):1509-1521
随着城市间网络联系的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城市网络资源支配能力和合作伙伴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窗口模型测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并利用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权力、知识溢出对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网络权力和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知识溢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更高的网络资源支配能力、更高的合作伙伴经济绩效意味着更高的绿色经济效率。②网络权力和知识溢出对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递增的边际影响,表明多样化的中间产品和非竞争性的知识资源所带来的收益明显高于网络链接的交易成本,意味着中国城市网络嵌入对生产率的影响还处于倒U型曲线关系中收益递增的发展阶段。③网络权力和知识溢出能够显著改善核心地位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较大规模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但是对边缘地位城市、中西部地区城市和较小规模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发展差距在多个维度上趋于扩大。未来中国政府应加快城市网络建设,并促进资源和知识的有序流动,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撑,同时高度关注网络外部影响的异质性特征,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三方面的约束,中国要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没有争议,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还面临许多现实因素,所以需要构建一个指数体系,对绿色经济的发展给予一个评价,用评价的方法鼓励地方发展绿色经济。在这个体系的推动下,中国将用科学发展绿色新政代替之前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看待绿色经济需要辩证眼光绿色经济来源于生态学,绿色经济概念的成型是在上世纪的中后期。美国生态学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绿色化程度的综合评价问题,精选国内外27套环境经济相关指标体系合成评价指标库,通过5轮筛选确定39个末级指标构成中国绿色增长评价指标库;结合初级指标筛选结果、OECD最新的绿色增长概念框架关键因子、中国经济资源环境问题和绿色增长转型要求,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5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提出综合评价模型,并对2004-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显示:研究期间中国31个省份绿色增长呈现由稳定增长期、调整增长期到快速增长期的逐渐增强趋势,国家宏观层面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政策对缓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提高绿色增长程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青海科技》2010,17(1):4-5
<正>主题为"绿色经济与绿色责任"的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于2009年11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常委会会议厅成功举行。会议讨论了多重危机下如何响应"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以推动经济健康复苏,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大会联合主席、中美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席、中国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在开幕式上发布了一年一度的权威报告——《2009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8,(6):26-29
构建了"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和转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自变量,以中国1990~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弹性进行分析。结论:样本期内,除了开放发展外的发展理念变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弹性系数逐年提高,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按其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从替代弹性视角来看,各变量之间存在替代异质性,创新发展与其他发展变量之间的替代弹性为负,创新发展外的四个发展之间的替代弹性为正。  相似文献   

15.
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加剧,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阐述了绿色物流的内涵,分析了发展绿色物流策略的意义,并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生物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成为近几年的发展热点。从需求拉动产业增长、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四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生物产业近几年发展状况,认为其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特征,应予以大力倡导。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理念的倡导,促进了天津自贸区在区域协同经济发展和地区化共荣,推进了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和绿色经济的思考。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绿色金融至关重要。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加速推进绿色金融战略,更好地促进天津自贸区的发展,探索新形势下的金融改革新方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外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赤道原则"、绿色金融产品、碳金融和绿色投资的内涵及发展。进而,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绿色金融政策的演变历程。从政策、市场、区位优势等角度为天津自贸区的绿色金融构建提供了发展建议。通过阐述绿色金融对天津自贸区发展的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了绿色金融对中国整体金融改革以及天津自贸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取代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维度及其综合指标,同时采用SAR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开放维度和共享维度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并且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均处于波动上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红利,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形关系;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中存在着动态均衡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和开放维度影响相对较大。通过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的测度以及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中国199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协同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考察,进而运用PVAR模型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但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以濒临失调为中心、向良好协调与中度失调两边扩散的态势。就二者的动态关系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冲击的响应更大,经济次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形成了正向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却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中国199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协同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了考察,进而运用PVAR模型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但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以濒临失调为中心、向良好协调与中度失调两边扩散的态势。就二者的动态关系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冲击的响应更大,经济次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形成了正向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却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