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基础研究强度与执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基础研究强度与R&D强度的发展变化、R&D研究类型结构、基础研究执行结构三方面对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单纯依靠增加R&D和基础研究经费的绝对额总支出并不能直接增加或快速增加R&D和基础研究的强度;我国R&D经费总额的快速增长和R&D强度的持续增加都建立在试验发展经费总额和比例增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高等学校执行的R&D经费和基础研究经费比例,来提高基础研究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孙喜杰  曾国屏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15-1821
 R&D经费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企业与政府R&D投入的相互关系与“最佳”组合是关乎政府R&D投入策略的重要问题。这篇论文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从经济增长背景和科技发展政策的视角,研究了典型国家特别是美国R&D资助结构的演变。研究发现:R&D资助结构自身并无一般性的固定比例,“最优”R&D资助结构也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基于这个发现,分析了中国R&D资助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这些分析对中国确定政府R&D投入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对近年来R&D投入来源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成因,并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模型测度我国R&D经费的最优采源结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R&D经费来源结构中企业占较高比例并不意味着企业R&D投入主体地位的确立,政府R&D投入增长缓慢是导致我国R&D来源结构未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继续加强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大政府R&D投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分别从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的份额、10年数据对比、人均经费投入强度、执行部门和产业分布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偏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持续稳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优化投入结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的比重、适当加大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等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R&D投入强度是反映一国(地区)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乃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标.《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北京地区R&D/GDP到2015年达5.5%以上.那么,如何确保北京市实现以上目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北京地区R&D经费投入结构及贡献情况,发现北京地区具有“高政府,低企业”的R&D投入强度贡献特征以及企业贡献率下降趋势,进而提出了提高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增强企业R&D投入强度贡献率、保持国外R&D资金投入优势并扩大其他R&D资金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R&D投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从R&D投入强度,即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入手,分析了从1995年到2007年的变化特征,结合发达国家R&D投入强度的普遍规律,拟合出我国R&D投入强度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建立起我国R&D投入规律的基本判断,并对我国R&D投入提出相应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R&D经费投入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类型国家在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的R&D经费投入模式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关.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R&D经费投入强度基本合适,但政府投入比重偏低,这可能与企业R&D填报中存在的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8.
R&D投入成为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R&D创新活动规模、评价科技活动成效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对国内外政府R&D投入有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2009年财政R&D预算投入的总体情况,结论认为美国R&D投入中基础研究成为战略投资重点、R&D投入优先领域非常明确、R&D投入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鉴于美国经验,认为我国政府R&D投入过程中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健全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R&D投入体系和明确R&D投入优先领域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前的R&D投入强度与世界各国相比处于何种水平?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研发水平,应该是加大政府投入还是加大企业投入?中国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三类研发活动的发展是否平衡?造成中国基础研究强度偏低的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中国政府和企业今后将如何调整研发投入格局和投入强度,才能改善研发活动不平衡的状况,并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研发能力与水平?这些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在分析贵州省R&D经费投入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R&D经费的来源出发,深入分析影响R&D投入强度的各种因素,提出实现R&D投入强度目标所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中  周勤 《软科学》2012,27(7):11-14
基于动态内生性的视角,运用系统GMM估计考察了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发投入与研发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但研发存量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存在明显不足;研发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已经显现;在研发投入、研发效率与企业绩效框架中,研发效率处于中介变量的地位,企业的研发投入改善了研发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绩效,而企业的绩效又对研发投入存在明显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改革既通过产权结构影响R&D投入,又通过影响市场化水平、新产品需求和筹资环境等市场环境对R&D投入产生影响。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1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的GMM方法实证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R&D投入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需求的增长对高技术产业R&D投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入世后的正向影响更大;筹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R&D投入的增长。国有产权过于集中不利于高技术产业R&D资本投入的增长,但却导致了过多的R&D人力投入。市场势力与R&D投入存在的非线性倒U型关系;企业规模对R&D资本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但促进了R&D人力投入增长。  相似文献   

13.
产品多样化企业在研发战略上可能与产品单一型企业存在很大不同,这种区别可能会影响到对企业进行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在此背景下,以2008-2015年在上交所和深交所连续八年交易的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企业产品多样化对研发补贴政策绩效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企业产品多样化的程度越高,研发补贴促进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绩效越差。结果表明,为了提高研发补贴政策的整体实施绩效,应减少对产品多样化程度过高的企业的资助,这一结果可以为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研发补贴政策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赞  杨鸿杰 《科研管理》2022,43(1):153-160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为显著。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非房地产企业参与房地产投资,这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造成影响。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房价的快速上涨吸引工业企业参与房地产市场投资,该投资行为在短期和长期中对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对于企业经营效率则无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从企业研发和创新的角度理解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整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角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与资本结构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与其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熊彼特假说.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阶段,民营上市公司规模与R&D投资之间是否呈现与上述发现相类似的经验结论?基于此,以在中国A股和B股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并按其控股权性质不同分为创始家族控制的和非创始家族控制两类)为研究对象,对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企业R&D投资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关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投资相互关系的启示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陈海声  温嘉怡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124-127,131
近年来,在资本趋利性的驱使下,制造业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通过对深沪两市2007~2009年采集的330个独立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对房地产的投资确实削弱了对研发方面的投资,但这种偏离行为对企业成长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相关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具有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堑壕效应,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到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实施有力的制衡,股权制衡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理性投资,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优智 《科研管理》2014,35(9):58-68
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分别研究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LSTR2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LSTR1模型能够准确捕捉到我国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情况对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0.
企业研发绩效粘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四海  邹萍 《科研管理》2016,37(2):37-46
本文以我国2007~2012年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的敏感性以及这种敏感性的不对称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敏感性,同时这种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特征,研发支出上升时企业业绩会显著上升,而当企业研发支出下降时企业业绩并不会显著下降,即存在粘性特征,并且研究发现这种粘性会受到企业家自身的专业认知与企业成长阶段的影响。本文在研发支出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发现研发绩效存在的粘性特征,丰富了研发支出相关文献的同时,为企业的研发决策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