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婷婷  李德华 《情报科学》2008,26(4):565-571
从定量角度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利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四种信息因素与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以此判定这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对农业产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爽英 《情报杂志》2008,27(3):8-10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对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测算基础上,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影响农业信息化水平的三种信息因素,并提出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古林灰色证据理论的农业产值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江  唐德善 《软科学》2006,20(4):16-18
用古林法(A.J.K lee)、灰色关联分析(G rey Inc idence)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而成的AJKG IDS模型,对山东枣庄市农业产值因素进行分析。基本思路是先运用古林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得出产值因素权重;再以产值因素为D-S作为辨识框架,以两种分析方法结果输出为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使用D-S理论将信息进行融合,克服单一方法确定权重所存在的片面性,使农业产值因素评价更科学。  相似文献   

4.
方玉玲  桂学文 《现代情报》2011,31(6):171-174
为全面提高我国农户信息需求水平,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服务质量,本文结合各地区有关农户信息需求的调查研究结果,从信息源、信息内容、信息传播过程、信息用户4个方面对农户的信息需求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户信息需求受信息传播模式、信息质量、信息效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服务和农户所处的社会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变权系数的我国地区信息化测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因果  李新春 《情报杂志》2006,25(2):107-109
提出了一种主观权和客观权相结合的我国地区信息化水平测度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2年各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并对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原 《现代情报》1999,(4):18-19
本文重点分析了Internet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六大影响,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炎亮  蔡东宏 《情报杂志》2007,26(8):120-122
根据国家信息体系六大要素和可得数据选取适当的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海南省及与其他12个地区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分析了海南省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民信息技术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各地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民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有哪些影响因素,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影响湖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基础设施不足、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经济状况偏低等因素,提出通过帮助农民提高文化和信息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涉农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以此来提高农村的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郭军升 《大众科技》2005,(8):174-175
以新型信息农业带动我国农业跨跃式发展是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农业发展体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尚杰  张馨悦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7):179-184
为促进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以2003-2018年数据为例,利用格兰杰改进ISM模型计算,研究认为,劳动力老龄化是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直接因素,农业信息化水平是根本因素;劳动力老龄化、土地规模是表面层依赖因素,需借助其他层级发挥作用;劳动力女性化、人力资本和非农就业是具体层自制因素,具有保障其他层级因素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关键层驱动因素,是影响其他层级发挥作用的核心因素.因此,将从促进3个层级作用的发挥提出提升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村镇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村镇农业信息化建设远没有达到其推进农业发展的要求。村镇农业个性化信息服务理念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提出的,它是利用我国村镇现有的信息设备条件,向农民提供不同方式和不同内容的农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理论研究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内外有关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模型或方法很多,本文仅对马克卢普法、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法和我国信息化测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依据《国家信息化指标构建方案》,参考城市信息化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测算及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法和实践检验等方法,主要从小城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环境5个方面共选择21个指标构建小城镇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以陕西省宝鸡市法门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地小城镇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了解农业信息化的现状是促进信息化服务的必要条件。通过个案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法对当前农业信息化的服务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服务有着一定的需求,因此政府应继续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主导战略的实施,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拓宽农业信息化的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贯彻落实于物流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服务企业和政府服务之功能。本文以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为例,探究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发展之动因,深入分析物流类行业协会网站建设之现状,进而提出加快安徽省物流类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之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程美秀  陈秧分 《资源科学》2022,44(10):1994-2005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从国际视角开展农业现代化的对比分析,既有助于揭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处地位与短板瓶颈,也有助于借鉴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本文从目标与过程两个方面来诊断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状态,目标方面侧重关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水平,从产出能力、竞争力、资源环境友好度3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评价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9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过程方面侧重关注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采用QAP回归法研究资源禀赋、宏观环境、资金投入、经济结构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游偏后,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②在农业现代化的3个维度中,中国相对强于产出能力,弱于竞争力和资源环境友好度,在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劳动生产率、人均粮食产量、化肥及农药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短板明显。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既受限于资源禀赋的刚性约束,同时也受到农业就业结构转型滞后于产值结构转变、投入相对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等因素的重要影响。④考虑各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中国国情现状,建议综合施策,通过采取将政策重心转向更多关注竞争力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严格落实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战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着眼工农城乡全局等多种手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冯献  李瑾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3):174-181
采用二手资料分析法,基于信息传播要素视角,从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涉农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总结提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与主要做法,探讨其对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借鉴。结合多案例分析发现,国外利用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与经验主要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受体技能培训、多元化服务主体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未来中国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可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通过信息化支撑农业产业兴旺、信息化提升乡村治理效率、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物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处于落后的传统物流阶段,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还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  相似文献   

19.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资源科学》2021,43(12):2442-2450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②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③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④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