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的“小国寡民”与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一“后文明社会”,并非如常人所想当然的原始落后不开化的社会.明确这一点,才能对“小国寡民”与“桃花源”进行准确定位,也才能够正确地评价它们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燕华 《科教文汇》2014,(31):107-108
老子关于“道”的阐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作为中国哲学特有的基本范畴,涉及人类技术活动的一些根本属性。他建构了一个尊道贵德、绝巧弃利、见微知著、有而无为、小国寡民的技术发展的理想国。一方面他批判了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因素,社会处于无序失道之中;另一方面他肯定了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尊崇道法自然。本文分析了老子文献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即技术与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应用和技术与人四个方面逐一解读其技术哲学的理念。进一步探讨老子技术哲学理念对现代技术文明的启示,引申出技术发展的未来导向。  相似文献   

3.
老子以“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互相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巨大,但他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最终坠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  相似文献   

4.
杨玲 《科教文汇》2014,(10):219-220
老子的“小国寡民”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描述,二者存在较多差异,包括内涵差异、理论前提差异、提出背景差异、现实性差异等四大方面。虽二者差异颇多,但对社会主义建设皆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关于"道"的阐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念,作为中国哲学特有的基本范畴,涉及人类技术活动的一些根本属性。他建构了一个尊道贵德、绝巧弃利、见微知著、有而无为、小国寡民的技术发展的理想国。一方面他批判了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因素,社会处于无序失道之中;另一方面他肯定了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尊崇道法自然。本文分析了老子文献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技术哲学的核心问题即技术与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应用和技术与人四个方面逐一解读其技术哲学的理念。进一步探讨老子技术哲学理念对现代技术文明的启示,引申出技术发展的未来导向。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小国寡民"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描述,二者存在较多差异,包括内涵差异、理论前提差异、提出背景差异、现实性差异等四大方面。虽二者差异颇多,但对社会主义建设皆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仁爱”与“博爱”的社会文化基础王晓兴几年前,一曲“让这个世界永远充满爱”的歌声扣人心弦,风靡大江南北。时下,有学者提倡把“精英文化”和“俗文化”结合起来采取全景式的视角来研究社会,研究社会文化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那么,这首歌何以有这...  相似文献   

8.
张春芳 《科教文汇》2013,(35):46-47,76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开端之作。托尔斯泰在其思想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与老子不期而遇,老子所代表的东方思想吸引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解构老子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可分成三个阶段的研读实现的:研读翻译、选择性解读和最终的升华。融汇老子与其契合的思想到托尔斯泰主义中,并在其中实现了对“道”“无为”的动态阐述。托尔斯泰在东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方式,使得其作品凝聚了东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精神的多元思想。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最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老子的全部思想,都可以完全地包容在其天人之学之中。他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自然”,其“天人合一”之“一”就是“自然”。将探求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以有益于当世。  相似文献   

10.
<正>老子的“贵柔”思想以“水”“婴儿”和“母”三个不同的意象为出发点,分别说明了“柔”不同的特征及其与“道”之间的关系。老子将人们都能接触到的这三者作为论述“柔”的关键,也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道”的特性。所以老子关于“柔”的论述,最终都要落足于“道”。老子的“贵柔”思想,体现了他的辩证思维和对事物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对于中国的哲学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网络新闻传播实践中的诸多个案的仔细考证与拆解,总结出了网络新闻产生社会影响力的一种特殊模式,即所谓“二级传播”模式;同时,通过对这一模式的分析解读,论证并说明了网络新闻传播社会影响力的有限性,是从一个特殊视角对网络新闻社会影响力的一种观照。  相似文献   

12.
鲁迅曾揶揄过:“科学虽然给我们许多惊奇,但也搅坏了我们许多好梦。”不管鲁先生究竟是在讽言“科学”还是在讽言“好梦”,这句话确实说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事实。 “中国文化根底全在道教”(鲁迅语),而道家思想的根基就是:“法自然”(《老子》)。可以说,“法自然”正是  相似文献   

13.
李荣枢 《科教文汇》2008,(1):152-153
一千六百多年来,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学者不可胜数;探讨陶渊明辞官归田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即通过鉴赏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的学者和著述却并不多见。笔者通过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来探讨其何以辞官隐居,从主容两观来考察,得出的结论如下:主观原因是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本性决定的,客观原因是社会动乱、官场腐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刘传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X):110-110,137
作为医学社会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功能理论从整个社会体系这一视阈出发,对原医学模式下的“健康”与“疾病”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说,认为病患行为是一种制度化的角色偏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病人角色”和相应的社会控制力量——医生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一部探索宇宙、社会、人生的书。它的核心思想是“道”。除直接论述的内室外,其余可说是“道”论的展开,是“道”的运用。在哲学上的确提出“道”的概念,老子是第一人。“道”对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形成影响甚大,下面结合建筑艺术谈四点。  相似文献   

16.
老子从天地不仁开始讲到圣人应该取法于天地的不仁、虚静,圣人应该像天地顺应万物一样顺应百姓自然的生存发展,应该除去过多政教法令,无为而治。老子这种“不仁”、“虚静”的思想其实都是老子“自然无为”这一政治思想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张志芳 《科学中国人》2014,(8S):202-202
一、走近作者解读文本--把准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章是作者想要传达意蕴的载体。“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从作者的视角把握文本的内在意义,可以匡助教师确定情感基调,清晰教学思路,突出品读重点。如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用“飞蛾求生”、“瓜苗破壳”和“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就文本而言,文章说的是几个小故事,但透过文本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生命教育意义。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杏林子曾说过:“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常常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绚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她也曾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爱,贯串了她的一生。虽然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她格外珍惜。我们可以从作者“爱”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领会生命的内涵,揭示文本蕴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世界正在迅速地迈向“新经济”时代,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技术革命、知识革命、通讯革命和网络革命。我们的教育的确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以便与技术、知识、信息和网络革命相适应。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确需要一场思想革命,以便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潮流相适应,教育只有通过观念、体制、构架、机制和模式的变革和制度的创新,才能迎接应变“新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一、“新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新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一种经济。有人认为“新经济”就是全球化经济;有人说就是网络经济;有人说是信息经济;也有人说是知识经济,即人力资本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存在着农业立国与工业立国的两种观点。本世纪20~30年代,在“农化”与“工化”的论战中有几种意见:一是复兴农村,引发工业;二是发展工业,救济农村;三是先农后工;四是农工并重。这几种意见中显而易见的还是农业立国论占上风,也可以说这是传统农业国的一种惰性所然。直到40年代,中国共产党才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纲领。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如何“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国际上议论很热烈的一个问题,是新的技术革命问题。在西方的学者中说法不一、动机各异。有的叫“第四次工业革命”,有的叫“第三次浪潮”,不管叫什么,他们都认为西方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达到高度工业化以后,现在要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或叫做知识、智力社会。他们说,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知识,“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这些观点,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