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已成为世界的共识:21世纪又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往更加频繁,人才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21世纪更是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加入WTO后,人才竞争更加白热化。  相似文献   

2.
李赞红 《知识窗》2011,(9X):20-20
<正>与所有地方性高等院校一样,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必须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的需要。外语学院的英语人才培养也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否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民办高校英语专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发展的人才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才培养是新世纪发展的首要战略自有文明社会以来,人才就成为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共同需要。但是,在不同经济形态的社会里,人才所处的地位不同。农业社会的第一需要不是人才,而是土地;工业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远远超过农业社会,但它的第一需要也不是人才,而是资金;只要对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建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的前提下,分析了国有企业人才建设对于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与外溢经济理论,结合武汉市国有企业人才实地调研,分析了武汉市国有企业人才分布现状;总结了目前国有企业人才建设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90年代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和三个中心”,成为迈向新世纪的国际化大都市,抓好上海金融贸易、经济、人才等方面的发展。 一、金融发展成为上海经济起飞的支点  相似文献   

6.
程晔 《金秋科苑》2010,(20):94-94,91
苏州的发展规模很大,但创新能力较弱,自主品牌较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比重不适应;但拿来的多,自主核心技术不多。苏州外来人员多,但高层次人才少。苏州在产业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等方面与上海、深圳等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苏州要转型升级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目标和完成"三城三区"目标就必须更加注重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更加注重处理好推进发展与人才支撑的关系,积极构建高层次人才首选城市。苏州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重中之重是要在集聚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突破,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工作、生活、成长的良好环境,成为苏州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不竭动力。培训一大批懂经济又懂技术的复合型的高级人才,已成为摆在苏州"三城三区"建设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1990年获我国技术经济博士学位,成为国内该专业领域的第一位博士;2000年成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4年成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5-1996年、2001-2002年两度赴美,分别在Carnegie-Mellon大  相似文献   

8.
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人才被重新定义,曾经仅仅以学历作为判断标准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新"成为人才新的代名词。我们国家从90年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到现如今的经济转型,无处不体现了创新的价值,而思维的培养成为创新人才的关键。尤其在高校,思维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竞争已成了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战略高度,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核心中的内容。发掘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活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人才开发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期待     
《科学与管理》2004,24(1):1-1
<正> 我们的心里,有一个期待。 她的诞生,她的茁动,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一个主要成员,并朝气蓬勃地步入全新发展的时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欲逐鹿全球关键在于人才——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  相似文献   

11.
人才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白热化的“人才战”逐步波及我国。迄今人们关于人才战的认识似乎还不够清晰和深刻,似乎人才战争夺的仅仅是顶级人才;似乎人才战仅仅是在中国与外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展开;似乎在人才战中,政府总是应该站在内资企业的立场;似乎人才战仅仅表现为人才的争夺。为了澄清这些认识,文章阐述了人才战的起源、本质与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国家、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角色与行为。  相似文献   

12.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06,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人才是决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速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滕州市就开发利用县域人才资源,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的人才流动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资源配置的主流模式,也是加快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必要基础。知识经济要求人才流动必须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努力吸引和留住人才已成为一切战略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任何组织的内在人才需求都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表现,一方面人才资源配置成效对技术扩散路径具有重要影响,反过来由于组织的技术层次左右着人才边际生产率的变化,从而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5.
姜龙 《中国科技纵横》2009,(11):206-206,208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已成为最具有全局影响力的竞争,人才实力已成为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地区经济发楼的主要约束也正在逐步由物的约束向人才约束转变,调整人才资源结构,争抢人才资源成为地区发展新的关注点。海门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变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人才特区”工程,使人才资源充分挖掘,人才活力全面释放,奏响了一曲人才强市的优美动听乐章。  相似文献   

16.
刘兵  胡中韬  梁林 《科研管理》2019,40(8):224-233
在借鉴并改进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人才聚集程度的指标——“空间人才密度”,构建了人才聚集与社会平均生产率及区域经济之间的适度关系理论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京津冀与长三角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空间人才密度”指标能够有效衡量人才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空间人才密度与人均GDP间呈倒U型关系,且随时间持续动态演化。总体上,我国人才聚集态势良好,经济发达地区已达到或接近经济适度值。但从京津冀现状来看,三省市均处于人才相对稀缺状态,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因是人才数量和人才使用效率偏低,而非区域内的人才配置。  相似文献   

17.
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目前在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随着二十一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创新能力的高低是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标志,为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而信息素质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知识信息集合体的大学图书馆,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灰领”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群体,对于“灰领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正在不断兴起壮大的高职院校成为了“灰领人才”的摇篮,高职教育正冲破重重阻力,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大批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同时期待着更多的瞩目与关爱。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提高人才强国、人才效益的认识,强化党管人才的原则,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21,(3):1-7
针对经济劣势城市高端人才竞争短板突出、策略尚未明晰的现实问题,以15个副省级的高端人才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遴选设计政策量化评价指标,运用PMC指数模型审视处于经济劣势下的副省级城市高端人才政策短板所在。研究发现,经济劣势城市在资金支持方面存在严重短板;在成长环境搭建方面存在差距但并存机遇;在人才支持体系方面存在漏洞亟待完善。经济劣势城市应当从正视资金短板,寻求错位竞争;聚焦成长环境,营造育才沃土;完善人才支持,发挥人才效能3个方面进行政策调整与改进,以期在经济劣势下扬长补短,实现高端人才集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