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然后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了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娜 《科学与管理》2020,40(4):25-32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同时经济发展也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山东省创新驱动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7年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前后耦合协调程度存在阶段性变化,尽管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二者较好地维持了耦合发展,但尚未形成同步协调的发展趋势,仍需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促进成果转化、调整经济结构等措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反哺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交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物理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近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的整体发展属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具体表现在区域间协调度低,区域内经济、创新、生态三系统间发展不均衡:东部3省市耦合协调度高,系统间呈良性共振发展;中西部省市耦合协调度偏低,部分省市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曲线异向运行趋势显著,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与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匹配;个别区域的创新能力对经济和生态的支撑作用仍不明显,其发展的"孤岛"态势造成对其他系统的溢出效能甚微,对优化产业结构、反哺经济和环境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选取黄河流域42个城市为样本区域,探讨两系统耦合机理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进行综合水平评价,按照城市耦合协调度对42个城市进行城市群聚类,考察各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差异.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与创新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不高,其中上游除内蒙古以外的其它省区城市创新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中游各市经济与发展协调水平较低;下游河南省各市经济与创新协调水平相对较高,但城市之间差距较大,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创新发展水平较低.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城市群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为黄河流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建立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从时序和截面两个角度分析广东省创新驱动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期发现广东省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创新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度较高,但也存在创新产出不足和成果转化能力需要加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将经济、环境系统与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相结合,以从三元到五元系统的绿色发展视角研究中国不同区域2005—2019年之间关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时空差异、耦合协调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份五元系统绿色发展指数总体不高,发展趋势较为平稳,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大部分省份的五元系统耦合协调度都在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区间,耦合协调度水平还比较低;(3)五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大多数年份内都呈现出显著正向的空间自相关,表现为正向的空间集聚现象;(4)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特性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各类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虑到每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空间上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提升本区域和邻近区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探讨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构建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回归模型,计算2000年以来中国30个省域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综合水平,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探讨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大部分省域区域创新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省域差距不断扩大;二是耦合协调度逐渐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三是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程度在不断加强,且主要是由HH集聚和LL集聚主导;四是经济开放度、政府控制力、人力资本、科研环境、金融支持度、基础设施6个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丁学谦  吴群  刘向南  谈林沂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11):2233-2246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情况,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探究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6—2019年中国“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呈现“低发展水平、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②3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更高,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但耦合协调度没有达到协调发展阶段。③经济实力、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规模对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能力、环境规制、政府能力及金融效率则不利于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对助推3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市为背景构建了能源(energy)-经济(economy)-环境(environment)(简称3E)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出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用优化的模糊协调系数法计算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并构建了3E协调度的几何模型。对北京市2003~2013年的3E系统协调度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显示近十年北京市3E系统协调度波动较大整体呈"M"型发展。通过对结果的评价分析分别从能源、经济和环境三个角度为北京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协调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各区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经济环境典型指标体系,并以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为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均方差权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80—2013年广东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33年来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从失调衰退阶段逐渐过渡到高度协调阶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经常处于不同步状态,说明区域经济和环境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很难达到良性协调,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和经济政策措施进行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吴玉鸣  张燕 《资源科学》2008,30(1):25-30
如何协调高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及资源耗竭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8项指标构成的“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赋权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耦舍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发展尚处于低强度低协调的低水平耦合阶段;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区域耦合强度与协调程度在空间上还没有达到良性共振,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要改变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的现状,各个区域需要依据各自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向良性的、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3.
探究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从经济运行、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及对外开放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对2010-2019年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发展态势良好,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北低、中高、南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湖北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且成为唯一良好协调型地区,山西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一直处于过渡阶段,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耦合协调类型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根据研究发现,提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加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等促进中部地区提升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环境保护的视角,运用协同学理论对能源投融资的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能源投融资对气候环境具有胁迫效应,气候环境对能源投融资具有约束效应。在不考虑气候环境的情况下,能源投融资之间的交互作用逐年减弱。在考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下,通过统计分组发现,能源工业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地区的能源投融资耦合性相对较低,协调性相对较差;能源开发建设仅是区域性复合式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气候与环境保护政策对能源投资的约束性不强,但对能源融资具有重要影响。对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投融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各地区能源投融资发展不均衡、耦合程度不高、协调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5.
赵国浩  杨毅  郝奇彦 《资源科学》2014,36(6):1244-1255
基于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环境保护的视角,运用协同学理论对能源投融资的耦合协调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能源投融资对气候环境具有胁迫效应,气候环境对能源投融资具有约束效应。在不考虑气候环境的情况下,能源投融资之间的交互作用逐年减弱。在考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下,通过统计分组发现,能源工业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地区的能源投融资耦合性相对较低,协调性相对较差;能源开发建设仅是区域性复合式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气候与环境保护政策对能源投资的约束性不强,但对能源融资具有重要影响。对全国30个省(市)的能源投融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各地区能源投融资发展不均衡、耦合程度不高、协调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16.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方世明 《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制造业不仅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拥有较为系统全面的创新链和合理雄厚的资金链。但在制造业的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耦合上存在资源配置错位、结构不对称、衔接不流畅等问题,致使山东省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锲合度不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创新研发投入不高等问题。文章构建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制造业“三链”的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发现:2012—2018年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值逐渐上升,但在2019年明显回落;总体上看,“三链”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阶段,但16个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分布并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分析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与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有着重大价值。构建4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0、2010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及能源、经济、环境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分别与能源、经济、环境二元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流域的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草地面积先减后增;从时间维度看,九省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18 385.52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0 242.06亿元;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上游省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各二元系统及四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甘肃和宁夏四元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幅度较低,尤其是宁夏生态-能源-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据此,提出完善区域对接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严控工业废...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