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T系统的安装误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误差会影响各项参数和指标的准确性,降低成像质量。本文针对CT系统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基于平面几何和反投影法,对未知介质在CT系统中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图像和成像数据,确定CT系统探测器单元之间的距离、旋转中心在正方形托盘中的位置以及X射线照射角度,对各参数进行重新标定。  相似文献   

2.
CT系统安装时往往存在误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需要对安装好的CT系统进行参数标定,即借助于已知结构的样品(称为模板)标定CT系统的参数,并据此对未知结构的样品进行成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研究方法:先根据标定模版给定的信息,反演出CT系统旋转中心在正方形托盘中的位置、探测器单元之间的距离以及该CT系统使用的X射线的180个方向,从而完成CT系统的参数标定。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07,(8):39-39
在提到“超级X射线图像”这个短语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更清晰的X射线片子而已。但实际上,由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这种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X射线视频和电脑软件,能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运动状态的骨骼的三维图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CT系统作为领先的数字成像技术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同时CT系统的安装需要较高的精度,由于现有安装手段的限制,CT需要精准的参数标定,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成像。因此针对CT系统安装时产生的成像误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优化,实现高精度成像。并由成像数据反演出物体的真实轮廓。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共安全事业对物品检测速度及图像要求的不断提高,安检场所需要更高性能的 X 射线安检设备,其中 X 射线硅探测器作为核心部件需要更高的性能匹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分辨耐辐照硅探测器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的支持下,江苏尚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 X 射线硅探测器产品(图 1),通过改进探测器的响应灵敏度、暗电流等特性,可使 X 射线安检设备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及更高的成像指标,器件性能上可替代传统低端及进口高端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7,(10):8-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近期宣布,运用类似X光CT扫描的方法,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成像技术,可在不用荧光标记或其他外加对比试剂的情况下展现活细胞内的任何活动。该技术使人类首次能够对活体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功能加以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67-467
同步辐射X射线纳米三维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无损三维成像、高穿透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近年来各国同步辐射优先发展的先进实验技术。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俞书宏教授、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田扬超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该实验室建设的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空间分辨的X射线成像实验站的同步辐射X射线纳米三维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是 70年代末随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新颖医学诊断技术 ,简称 MRI,又称核磁共振 CT。它与 X射线断层的扫描 ( X— CT)相比 ,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明显优点。目前核磁共振CT早已实施了商业化生产及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据美刊《当代人物志》载文报道 ,当今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在检测人体肿瘤及组织异常等病变领域居检测手段“霸主”地位 ,生产此类设备的产业年创利额已达 2 0亿美元 ,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城市都已至少设立了一个应用核磁共振 CT技术的医疗扫描测检中心。然而 ,做为核…  相似文献   

9.
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影像医学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截然与X线、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核磁共振(MRI)等检查不同(表1),它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发射的γ射线的放射性示踪物,并以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为我们提供生理、生化功能信息,因而具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显像之称,对疾病可进行早期诊断和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而X线检查则通过人体的穿透式X线辐射为基础,所获得影像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10.
目前,自动光学检测技术已经在TFT-LCD制造、轧钢、印染等行业有了广泛的应用,其正朝着检测高速化、分辨率微小化、处理智能化和结构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基于VS1388图像采集卡的自动光学检测,技术核心在于大范围高精度三维显微成像的实现,以及基于工控PC的多处理器并行图像高速预处理和高级图像处理算法(主要是FFT和图像分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空天科技     
<正>天宫二号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在轨运行成果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在天宫二号高度计海面风速反演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实现了海面风速的高精度反演,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随着2019年2月20日新一轮对地观测周期的结束,天宫二号三维成像高度计已在轨888天。迄  相似文献   

12.
何伟龙  王健  杨勇 《大众科技》2012,(12):96-97
介绍了硅漂移(SDD)探测器在X荧光分析系统中的应用,与SI-PIN探测器在能量分辨率、计数率等性能指标上的对比,以及在系统检出限上的实验对比,SDD探测器在性能指标及检出限上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建立X射线衰减的微分方程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探测器采集到模板的接收信息理论值与实际值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参数标定模型,求解出CT系统的旋转中心以及180个X射线的方向的最优近似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223-224
包括人类在内的复杂多细胞动物的始祖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地球上的呢?这是目前科学界最引人入胜同样也是人们知之甚少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陈均远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科学小组使用目前最先进的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技术.对新发现的两颗胚胎化石进行了三维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5.
邹凯  侯岚  蒋知义  高凯 《现代情报》2019,39(10):15-23
[目的/意义]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三维结构框架并进行识别,有助于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应对能力。[方法/过程]结合智慧城市管理实际,在环境、逻辑、组织3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三维结构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影响因素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影响因素指数及其排名,结合因果关系图,识别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被《科学》(S c i e n c e)评为年度十大技术突破;2008年,这一技术被《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热门技术;2014年,《自然·方法》在其十周年特刊中评选出十大技术,超分辨荧光显微技术同样位列其中。随着超分辨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实现了三维、多色和活细胞显微成像,为生命过程和疾病机理的探究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这是世界各国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的教授徐帆亦是其中一员。自2011年以来,徐帆即致力于开发先进的成像技术,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了在纳米尺度可视化和理解复杂的生物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为生命活动的观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其研究涉及显微成像、数值模拟、机器学习、高性能计算、量化分析等,涵盖超分辨率领域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进一些新的处理和解释方法、技术,针对当前我国中西部煤炭资源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非均匀介质成像、山区静校正、共中心点散射、资料采集质量等问题,在山区开展煤田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研究工作,以期达到提高横向分辨率和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一、影像学综合诊断优先应用概论 1895年X线的发现为X线诊断学。放射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石。70年代初期以来CT的开发和应用,使医学成像进入了一个以电子计算机和体层成像相结合,以图像重建为基础的新阶段。其后超声体层成像,放身性核素体层成像,MR体层成像(MRI)以及数字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6,(7)
CT为临床常用设备仪器,是当前临床检查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解剖形态结构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形态变化或有密度的疾病敏感病灶中应用十分普遍,它的出现大幅度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CT机主要组成包括信号接收系统、X线发生系统、照相机与监视器等辅助设备以及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CT球管为其核心装置。为延长CT机使用寿命,使其更好为临床服务,需找出影响螺旋CT机X射线球管寿命的因素,并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20.
荧光显微图像的质量受显微成像系统的自身限制,导致所记录的图像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针对此问题,许多增强观测图像质量或对比度的复原与重建算法被提出。在综合分析这些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二维图像复原和三维图像重建算法的荧光显微图像显示与分析系统,本系统的设计旨在将显微图像的二维复原与三维重建算法集成到一个显示界面中,使图像处理过程更加便利,处理结果更加直观。使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嵌算法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去噪,去模糊,3D重建等),也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观察其对图像复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