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近年来,公众考古理念逐步得到实践和推广,除了专业的考古学者在对考古学大众化方面做出积极探案外,博物馆也成为公众考古理念实践的重要力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为保护、研究和展示“南海I号”这一珍贵水下文化遗产的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是探索水下考古大众化的重要平台,为更好地宣传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在经营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公众考古理念。本文就该博物馆的公众理念实践做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做法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公众科学”的概念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学界对于“公众科学”的内涵仍没有共识。为此本文追溯了实践进路和政治进路两种不同内涵的公众科学的源起、内容与影响,并对两种公众科学的形成背景、理论预设、政策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系统比较;同时阐述了已有研究对于融合两种公众科学进路的尝试。最后,文章提出公众科学是一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知识生产方式,并结合国内公众科学情况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0,(13):13-14
“我们欢迎有价值的质疑和监督,因为它们就像磨刀石,科学精神将会被越磨越亮。”(继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当选“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近日随着考古发掘重新启动,论辩之声再次响起。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认为,考古要尊重公众的话语权,引导公众更多地从科学角度加以关注历史,为炒作而质疑的做法,只会伤害到科学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0,(13):13-14
“我们欢迎有价值的质疑和监督,因为它们就像磨刀石,科学精神将会被越磨越亮。”(继河南省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当选“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近日随着考古发掘重新启动,论辩之声再次响起。曹操高陵考古队队长潘伟斌认为,考古要尊重公众的话语权,引导公众更多地从科学角度加以关注历史,为炒作而质疑的做法,只会伤害到科学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3,(4):51-52
2012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发布了2012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它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国内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环壕聚落,代表淮河下游地区距今7000~8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史前聚落考古和考古文化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不理想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公众不满意,政府官员也不满意。对公众的满意度,学界探讨良多,而政府官员的满意度,则为学界所忽略。为此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度曲线”,从多个观察视角侧探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和投入度问题,并解读政府官员满意度与公众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近期在罗布泊境内的孔雀河流域北岸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1座汉晋时期古城址,3处汉晋时期墓地。考古人员根据这座古城的形制、结构、地表遗物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印证,初步推测,这座古城遗址有可能是楼兰国都城。今年初,考古人员在对罗布泊境内的古楼兰区域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一座年代处于东汉至魏晋时期的古城,这座古城西边距离古  相似文献   

8.
马媛媛 《金秋科苑》2011,(10):128-130
2011年3月27日,"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荟萃展"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据悉,本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展开,如距今10000年前后中国文化变化的特点、历代都城制度的演变等。展览在以文物展品为主的同时,还制作了大量的遗址、墓葬模型,加大了照片和插图等辅助展品的使用,并链接了多项科技考古内容,如田野考古技术设备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遥感、探地雷达等,展示了考古空间信息技术、考古勘探、年代测定、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化学成分和物质结构分析、木材与树木年轮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等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27日,考古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成果荟萃展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据悉,本次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围绕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展开,如距今10000年前后中国文化变化的特点、历代都城制度的演变等。展览在以文物展品为主的同时,还制作了大量的遗址、墓葬模型,加大了照片和插图等辅助展品的使用,并链接了多项科技考古内容,如田野考古技术设备卫星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遥感、探地雷达等,展示了考古空间信息技术、考古勘探、年代测定、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研究、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化学成分和物质结构分析、木材与树木年轮分析及同位素分析等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经过权威专家学者严格筛选、终评,201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4月9日在京揭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认为,此次参与"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项目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覆盖时代全;在地域上,中原地区、边疆地区都有涉及;而且这些项目都有向公众展示、宣传,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河南栾川孙家洞 旧石器遗址 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是国内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极为少见的集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于一体的洞穴遗址,地质年代属于中更新世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与西方地理学界正讨论激烈的"地理学公众危机"相比,中国地理学近60年的发展显然有些"例外":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地理学问题,"以任务带动学科",是中国近60年来的独特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针对目前西方地理学界讨论热烈的"地理学公众危机"和西方地理学者对中国地理学成就缺乏了解的情况,本文考察了西方地理学界对中国地理学的认识状况,分析了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方略,梳理出具有中国特色且达到一定世界水平的地理学思想及其成就,论述了日益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地理学进展。  相似文献   

12.
孝文 《金秋科苑》2011,(4):89-91
未来几十年,提到2010年,人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茶党"和iPad。不过,仍有不少人会为今年一些重大考古发现而激动不已。由于不法分子的盗墓行为,考古学家今年分别在土耳其和危地马拉发现了两座壮观的皇家陵墓,除此之外,实验室中还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文物年代的准确鉴定。以下即是《考古》杂志网站评选出的2010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正>1900年的复活节星期二,一群海绵潜水员在安提凯希拉海域附近发现了一艘罗马沉船。几个月之后,希腊政府对此处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海下考古发掘。安提凯希拉装置就是这次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之一。该沉船遗址的年代被确定为公元前60-80年,安提凯希拉  相似文献   

14.
1997年是我国史前考古工作喜获丰收的一年,捷报频传,成果喜人。旧石器时代考古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在武汉帽山镇长江边发现了“汉阳人”头盖骨化石,为一年龄约三十岁的女性个体,属晚期智人阶段,年代距今约5万~1万年,这一发现填补了长江中游地区古人类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分析政府与公众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中的博弈问题,探讨博弈双方最优均衡策略的选择,对 推进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工作具有启示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运用逆推归纳分析 方法分析政府与公众在两回合的博弈中的策略选择与得益。【结果/结论】建议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开放共享政府 数据,建立健全公众信息沟通渠道,完善政府开放数据的问责机制,形成良好的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氛围和趋势。 应提高公众数据素养,加强公众数据利用能力。另外需突出学界的责任,展开针对性研究,并参与渗透到政府开放 数据的实际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6.
九成宫的再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成宫”对于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知道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碑帖,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到过九成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自70年代末就对陕西麟游县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发掘,证实麟游县新城区即是隋唐离宫之冠——九成宫的所在地。这一考古成果已被《中国文物报》评为1994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环境与公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环境的恶化使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也原来越强烈。随着我国公众主人翁意识,权益意识,法治意识的逐渐觉醒,政府也意识到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的决策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碳~(14)年代测定技术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技术。自本世纪中叶该技术发明以来已成为现代考古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测定年代的方法,被认为是史前考古学上的一场革命。这种方法应用于考古学之后,史前年代学的建立才有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许多重要结论的得出与碳~(14)年代测定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科学记者是代表公众利益?还是代表任何特殊利益集团,如学术界某个流派?某个科研部门或产业部门?为什么要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科技传播学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新闻传播能不能在科学和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科技传播对公众有什么样的影响?新媒体传播是否加深了或改变了公众对科学的认知?2001年2月,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社长杨时光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代表,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科技传播大会.本刊记者专访了李希光教授.  相似文献   

20.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2,(17):44-45
正"中华文明五千年"将被证实面对国外学者"中国文明到底够不够五千年"的疑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至今开展十年有余。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源头已初现轮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指出,良渚遗址基本上已经将中华文明源头推至距今5000年的时段。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牛河梁、凌家滩等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但这一时段还没有把握确认已经形成了国家形态。再前推,考古研究已发现距今6000年前,中原、长江中下游等地,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出现社会的分化,文明进程呈现出加速度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