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重要因素,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若仅将其作为单一因素进行分析,会忽略技术进步范畴内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和规模经济,通过C-D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分析其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6.13%,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为39.796%,科技进步的贡献为12.657%,规模经济的作用不大,表明内蒙古应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俊荣  龙蓉蓉 《科研管理》2017,38(12):116-121
在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1996-2014年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东部经济增长。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中部地区产出增长。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双重作用,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基础型人力资本也通过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按科技进步水平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软分类为三类。在同一类中计算潜在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并且建立它们之间的模糊映射关系。建立实际人力资本、固定资产等生产要素到经济增长的模型映射。通过经济增长对实际人力资本和实际人力资本对潜在人力资本的边际比率数量积计算出教育经济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巍  周龙 《中国软科学》2007,(4):68-74,83
传统的认识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做出深入考证,利用最近9年各省经济发展的数据,使用比前人更加严格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确有重大影响,但是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才是根本因素,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吸引流向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这种间接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考虑了人力资本这一作用后,固定资本投资的作用不再明显。这一发现证明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在走向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模式,即以人力资本为根本动力的增长,固定资本投资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1998-2008年人力资本及其结构进行了度量分析。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期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改善,但改善力度不大;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当期作用不明显,存在滞后效应;在人力资本构成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受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析人力资本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形成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形式是教育,所以,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本作用机制模型,解释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1988年,罗伯特·卢卡斯在美国《货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本增长模型。他指出,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其中,一般人力资本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获得途径,专业化人力资本则主要通过实践中学习而获得。对经济增长起直接作用的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但是,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的规模和速度直接取决于社会一般人力资本已达到的水平。在现有人力资本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利用“干中学”积累人力资本,其效果是不理想的。高水平的一般人力资本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化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8.
从索洛剩余模型出发,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对商品价值进行分解,其目的在于推导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然后使用中国1978-2011年期间投入-产出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三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论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波动较大,物质资本的贡献率较为稳定。因此,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决策层应当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传一 《中国软科学》1999,(3):80-82,97
随着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知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生产力、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阐述了科技进步通过劳动工具的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哺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通过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和经济增长分解模型,将中国省区1985—2009年的劳均产出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部分,并分析了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利用相对趋同测试检验了它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人力资本积累均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大,而技术效率的恶化则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在此期间中国省际劳均产出差距明显扩大,其中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的省际差异是其主要原因,人力资本积累对地区差距的扩大作用并不明显,而技术进步则对地区差距的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后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影响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引力模型探究每个影响因素的吸引力比率发生变化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知识共享结果的变化,发现影响供应链知识共享结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利用边际成本分析确定核心企业知识共享达到最佳效果的最低成本因素,从而达到对供应链企业知识共享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立荣 《现代情报》2007,27(2):201-202,172
企业间合作创新的目的就是通过共享现有技术知识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论述了影响合作过程中的知识共享和有效转移的因素,认为在合作关系中建立合理有效的保障体系,将会提高知识共享程度与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13.
张哲晰  穆月英  侯玲玲  杨鑫 《资源科学》2019,41(8):1400-1415
水资源是关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协调政府与农民关于增效与增收的目标出发,以2017年中国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地蔬菜专业村357个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为例,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及条件混合过程(CMP)、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与工具变量分位数(IVQR)方法,对滴灌技术推广的约束因素与增效增收能力进行分析,探索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水资源稀缺程度较高的蔬菜主产地,种植年限较短,但家庭资本充裕且对节水知识了解程度越高的蔬菜种植户更倾向于采用滴灌技术;②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效增收作用,蔬菜种植户采用滴灌技术后,每吨灌溉水产出可增加17.16 kg蔬菜,增收45.90 元,具有推广的长效动力;③滴灌技术的产出与经济效应存在“马太效应”,对于生产条件好的农户而言,滴灌技术的产出与经济效应更加明显;④技术供给层面的灌溉制度设计不健全、设备工程设计与质量较差、培训与售后服务不足,农户技术应用层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与现代农业对接能力弱,以及政府层面的补贴不够科学、到位是影响农户滴灌技术采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加以注意,此外,灌溉水价的适当提高,将有助于加快田间节水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R&D投资经济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首先根据内生技术进步模型所认定的由于加入资本和劳动以外的第三种生产要素,使得规模报酬递增的规律,在度量研究开发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和经济效果时,没有进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这点使得该模型更符合现实的经济情况。其次在对技术知识存量的陈腐化率和R&D时间滞后的研究基础上,对陕西省和上海市的R&D投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提高陕西省R&D投资经济效果和加快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内生于技术进步的水平,同时间接地决定于本地区整体性的知识存量和知识吸收能力。运用区域经济方法分析区域吸收能力外部影响因素,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因子分析方法,结合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的两个重要内部因素,即基础文化与科技投入水平和地区知识交流与创新能力水平。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孔宪丽 《资源科学》2010,32(10):1380-1388
本文在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进一步建立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变参数模型,对1978年-2007年间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及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时变规律。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改造、煤炭价格及运输成本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影响,而且还借鉴了Gately(1992)开发的技术,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动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重工业比重的增加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但煤炭消费对煤炭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显著弱于运输成本,并且差距呈逐步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结构变化与美国能源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性分析了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能源效率的表达模型,提出了R&D知识存量测度方法,并测算出了美国1957-2004年的R&D知识存量。选取美国1980-2004年的能源生产率、R&D知识技术存量、第三产业比重以及石油价格等变量的时间序列作为样本数据,通过回归分析看出美国结构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经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以上三因素均为能源效率的原因,而且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次均费用反映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看病贵难题,体现医疗保险制度效率。次均费用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人口结构和质量、医药卫生体制和新诊疗技术的使用是主要影响因素。增加过度治疗的机会成本,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定点机构才会加强自律,规范治疗。引导就医流向可以降低来自参保人行为导致的费用增长。医保管理者在控制次均费用增长问题上责任重大,并大有作为。实行按病种支付、对三级医院重点检查、增加平均住院日指标、规定大型设备阳性检查率、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加强管理等有利于控制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9.
苗珊珊 《科研管理》2019,40(9):85-95
突破传统经济学的中性技术进步假设,基于2000-2016年粮食产量、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等相关数据,采用技术进步福利效应模型从分配效应与产量效应视角实证分析粮食生产技术有偏演进的福利效应,探讨技术有偏演进---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农户福利变动这一链条的作用机制,试图揭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不同主体福利变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从2000年的658.77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243.25亿元,但这种改善随时间推移达到拐点后呈逐渐递减趋势。经济剩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采用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具有非均衡性,消费者与采用生化型技术的生产者获得了绝大多数剩余,采用机械型技术的生产者是遭受福利损失的主体。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差异使得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三大主粮福利分配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庞英  李树超 《资源科学》2013,35(1):80-88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商品粮产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以2800个粮农成本数据为基础,选择商品粮产区山东省作为研究的样本,构建了包括三层指标的评价体系,具体分析了商品粮产区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资源规模、要素生产力、粮食安全和耕地环境)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商品粮产区的农户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反而较低,这就直接影响着粮食商品率进而制约着国家粮食安全.研究的政策指向是:新时期中央政府在加大补贴力度的同时将有限的粮补资金全部投向商品粮产区,这将有利于在粮食收益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激励商品粮产区粮农生产的积极性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采用科技手段提高要素生产力、普及良种、保护性耕作和科学施用化肥农药,同时还可以提高补贴效率,使国家粮食安全恒久、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