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财政支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边际视角采用2003—2017年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面板门限模型重新审视了财政支农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基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下的财政资金并不能一直提高农业技术进步,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从禀赋差异来看,财政支农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在地区间存在饱和效应;(3)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和进行农业纵向开发,将有利于推迟财政支农拐点的到来。最后文章提出优化政府利用财政工具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的运用“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地经营规模与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琼  肖海峰 《资源科学》2020,42(6):1063-1073
本文利用2000—2016年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农地经营规模影响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既具有直接影响,也产生间接影响;②直接影响体现在“规模效应”: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农地利用方式来体现的:农地经营规模与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之间均呈现“U型”关系,与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种植结构、农业机械投入强度的提高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化肥投入强度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碳排放;③财政支农政策在种植结构、化肥投入强度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较高的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加强了粮食种植比例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负向关系,削弱了化肥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正向关系。因此,为促进农业低碳发展,一方面要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地利用方式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财政补贴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力度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5-2006年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322、0.271、0.323.因此,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经济塌陷且财政支农弱化的中部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李新  向奕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21-23,25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农业进行干预和扶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借鉴国外财政支农的有益经验以及结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胥巍  曹正勇  傅新红 《软科学》2008,22(5):95-99
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采用1978~2005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我国东、西部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西部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的财政农业支出,对刺激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都较为重要,而东部地区的长期性政策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地区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地区;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钱娟 《科研管理》2006,41(1):223-233
本文主要考察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及35个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实证分析其是否存在门槛效应,是否已跨越门槛。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整体偏向劳动节约型,能源、资本使用型共存;能源消耗、碳排放与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呈“倒U型”,且均存在单一门槛,门槛值分别大于工业整体能源增强型技术进步指数均值0.5079,当前中国工业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尚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边际效用弹性加剧了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但影响效应较小,工业结构性节能减排空间尚未得到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我国1999—2014年29省区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出发,研究技术进步在地区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企业R&D资本投入、政府R&D补贴投入与财政分权等因素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对区域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各省技术进步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企业的R&D资本投入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技术进步,还对邻近地区的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政府R&D补贴仅能提高本地技术进步增长率,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前一期较高的技术进步率会对当期技术进步率起到负向影响,从而抑制当期技术进步的增长速度;企业R&D投入对地理邻近地区的反馈效应要先于经济邻近地区,经济距离邻近的企业R&D溢出效应是逐步释放的;政府R&D补贴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仅存在地域性,还表现出“短期效果强于长期效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PPP模式提供新的思路,PPP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是一次体制机制变革,涉及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业PPP是将PPP应用于农业领域,基于扎根理论对农业PPP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分析其影响效应,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PPP模式理论框架,缓解政府融资约束,推动财政支农方式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詹国辉  李泽恺 《科研管理》2018,39(6):96-102
智力资本已成为技术创新竞争力的核心载体。文章基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的基础模型,厘清了智力资本的国际化外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智力资本外流会对“本体国”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且比汇款效应,教育激励效应和网络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地以“门限特征”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与智力外流技术创新效应呈U型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差距与智力外流技术创新效应呈倒U型关系。为此,通过相应的路径和制度安排来推动智力资本外流效应的有效性发挥,力图达成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革新与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