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珠江西岸物流产业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对2010-2019年珠江西岸的剔除环境影响因素后的物流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物流产业相关科技创新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珠江西岸物流产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珠江西岸各城市的物流产业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物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主要是规模效率低造成的,规模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环境因素来看,政府支持与信息服务投入对珠江西岸物流效率的影响较大;基础物流环节的科技创新未发挥对物流效率的促进作用,不同城市的科技创新效应存在差异。最后,基于珠江西岸的实际情况以及实证结果的分析提出:提高区域协同水平,推进珠江西岸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大信息服务业的投入,提高珠江西岸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物流业;有选择地加大物流业的科技创新要素投入等四点物流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各省份2008-2015年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双门槛特征,两者存在显著的倒“U”型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发展水平中等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
将能源和环境作为投入要素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工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工业集聚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环境规制、工业企业规模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全面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借鉴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环境和协同创新绩效两个子系统,构建出重庆市产学研协同度模型。测算发现,2010—2015年间重庆市产学研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研究表明重庆市产学研的协同创新环境系统有待优化,政府支持力度应继续加大、配套政策应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文章首先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其次在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分工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作用机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资本积累、服务外包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通过生产资料的转移和积累、培育核心竞争力、知识和技术外溢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三者结合又可以共同创新服务形态,推动制造业转型。最后,还针对高科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创新能力低、金融机构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低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化、智能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集聚式发展、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等6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产出、区域经济效益3个维度,选取共18个指标,构建科技创新政策效果评价模型。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发现5年来科技政策实施效果显著。科技创新政策效果的一级指标间,及其与测度指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实施、健全科技创新评估机制等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是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从影响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因素入手,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将16个指标分为3个子系统,对2005—2015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程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时间区间内,我国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且协同程度较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的延伸和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高技术服务业对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度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水平,本文从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并利用基于加权马氏距离改进的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在产业规模、基础条件与创新环境方面差异明显。据此将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梯队,并分别从政府、各梯队区域内和区域间三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出发,采用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3个指标指数对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基于1997—2013年各省域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情况及特征,全面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从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大财政科研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科技孵化创新系统划分成资源子系统、孵化器创新绩效子系统和创客创新绩效子系统三部分;基于协同度模型,对全国31 个省市区2009-2016年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测度,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区域创新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政府支持为门限变量,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对“众创”背景下科技孵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支持作用进行非线性检验。结果表明:(1)孵化产业协同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受自身上一期绩效正向影响,受上一期邻近地区绩效的负向影响(2)本地区孵化产业的协同发展程度与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存在直接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3)产业协同度的长期效应小于短期效应。从短期看,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从长期看,直接效应大于溢出效应(4)政府支持负向调节科技孵化产业协同度与区域创新之间关系(5)在孵化产业协同发展作用的过程中,政府支持存在非线性作用,其强度增加会削弱负向调节作用。根据上述结论提出若干产业政策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壮  李延喜  曾伟强  王云 《科研管理》2016,37(10):79-92
产业政策一般会扶持重点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但是也会扰乱市场,导致资源错配。本文基于多层线性模型,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7)的70多万家公司数据样本,研究产业政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经验结果显示:产业政策会降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对民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负面影响更为严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良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增强了产业政策的效果;金融错配正向影响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但产业政策会削弱这一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重点产业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结论表明以往大水漫灌式的产业政策是低效的,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帮助企业获得自生能力。产业政策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推动,需要改善政府和市场关系,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数字经济通过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环节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机制,采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所在27个地级市2012到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全局熵值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典型工业化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以及对其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利用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依旧显著。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推动典型工业化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推动产业转型速度提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在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方面并不显著;数字经济对老工业城市的推动作用要高于资源型城市。基于实证结论提出数字经济助推典型工业化城市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彭山桂  孙昊  郭正宁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5):871-885
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代经济增长中区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核心变量,政府的土地资源配置决策会引起产业结构与业态的演化,对产业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考察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并刻画其具体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本文在系统地测度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水平的基础上,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影响结果、影响机制2个维度,考察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方式及其中间机制。研究发现:①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影响程度上,对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城市的影响大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城市。结构层面上,在土地供给相对过剩的城市内,工业用地过剩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在土地供给相对短缺的城市内,商住用地、工业用地短缺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②对于土地供给相对过剩的城市,土地资源空间错配主要通过低端产业存活强化、制度环境破坏的中间机制,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③对于土地供给相对短缺的城市,土地资源空间错配主要通过实体行业投融资挤出、居民需求与创新抑制的中间机制,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扎实稳步地推进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纠偏,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与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4.
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其生产效率是江西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本文建立了江西省1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要素投入效率评价模型,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对园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认为:(1)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其中技术进步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属于增长型园区;(2)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惯性特征,资金与劳动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劳动的影响弹性大于资金的影响弹性;(3)园区企业个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弹性为负,盲目招商引资并不会显著带动经济增长。最后,本文依据研究结果对江西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宇虹  捷梦吟 《科研管理》2018,39(11):27-39
本文以CMES的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关系对小微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社会资本的角度解释了其中的机制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以最主要所有者过去的就业经历、行业协会关系、招待费所衡量的关系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创新效率;其次,关系通过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市场支持、政府支持以及更多的政策信息提高了创新活力与创新效率,证实了社会资本的解释,而技术支持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元参与理论,分析怀柔科学城建设中政府在创新环境营造、大学科研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提供、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机制不畅、生活服务配套不足,大学科研机构不足、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以及产业结构支撑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弱.为推动怀柔科学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北京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出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相关对策建议:政府变管理为服务,加强政策环境和生活环境营建;推动大学科研机构落户怀柔,以大科学装置为抓手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优化产业结构,引入和培育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对接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资源.研究成果为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SBM和三阶段DEA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同时,对陕西省进行效率分解.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力度、信息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等产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与DEA相对有效区域有较大差距,其中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江苏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使省内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研究如何发挥金融发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在选取衡量江苏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各项指标以及在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并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是促进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是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助推器。据此提出江苏省更好地利用金融发展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R&D投入递增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R&D资源配置视角,根据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将资源错配研究方法引入知识生产函数,测算中国创新生产系统R&D资金和人员的配置扭曲状况,探究R&D资源配置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在R&D资源配置扭曲中发挥纠偏作用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R&D资源存在资金配置过度而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且R&D资源配置扭曲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R&D资源配置扭曲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R&D人员配置相比,R&D资金配置扭曲的负向影响作用更大;(3)创新环境和对外开放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则显著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人力资本达到了一定水平后能够吸收配置过多的R&D资金,但绝大多数省市并未达到这一门槛值水平。为优化R&D资源配置并发挥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应当建立完善以市场为主导配置R&D资源的长效机制,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促进R&D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同时评估政府配置R&D资金政策的有效性,不断完善R&D资金的财税政策支持规则和方式。而为了发挥人力资本的纠偏作用,需要加大教育培训和健康投资,提高人才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推进以“人力资本红利”代替“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20.
杨烨  谢建国 《科研管理》2022,43(2):36-45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通过支持偏离自身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使本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得到了快速提升,但这种发展同时伴随着政府的市场干预和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我们以政府干预为切入点,利用STIRPAT模型并结合GMM-System估计方法研究发现:在排除市场扭曲干扰时,出口技术“适应性”偏离比较优势的赶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考虑市场扭曲时,出口技术赶超的减排效应发生重要改变,具体地,市场扭曲使得出口技术较低程度的赶超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资源要素富集地区的减排,只有当这种赶超在较大距离上偏离比较优势时则会扭转消极影响,但目前并未实现;市场扭曲抑制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资源匮乏地区的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赶超对资源利用效率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