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地电导率对架空线路雷电感应电压的影响,首先基于MTLE回击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不同大地电导率下雷电回击通道附近感应的水平电场和垂直电场。接着将计算出的水平电场作为输入参量,从传输线方程出发,运用Agrawal模型进一步研究雷电感应电磁场与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改变大地的电导率,分别计算架空电力线上中点和终点处的感应过电压值。结果显示感应电压上升时间随着大地电导率的增大而缩短,架空线终点处感应电压的峰值随着大地电导率的增大而增大,而架空线中点处感应电压的峰值却随着大地电导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雷电感应过电压是低压输配电线路主要灾害来源,通过镜像法建立了雷电通道触发模型,利用电场理论分析并给出了计算线路感应过电压强度的经验公式。提出了电源线路、通讯线路对雷电过电压的防护措施。最后利用ATP/EMPT对不同类型负载下,SPD的保护有效保护距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主要是防感应雷的入侵和综合布线系统的防雷。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防雷工作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雷电入侵计算机电器设备的形式有两种:直击雷和感应雷。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器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称为直击雷;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称为感应雷。  相似文献   

4.
唐华瑜 《内江科技》2013,(11):69-69
<正>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感应电机电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对进一步提升用电设备状态评估及状态检修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作为重要用电设备,感应电动机的电磁场分布状况,决定着其工作状态,对用电安全评估,具有一定影响。为提升状态评估与状态监测水平,有必要对感应电动机电磁场分布,开展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后处理是指对有限元数值解进行数值微分计算得到其余的电磁场分量,从而得到地球物理的电磁响应,这一过程在电磁法的有限元正演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本文基于麦克斯韦方程推导了电场的二次场双旋度方程,通过伽辽金有限元法形成大量稀疏有限元方程组,对方程组进行LU分解法求解计算出节点上的电场分量;基于电场二次场的有限元解,本文分别采样了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加权移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电场分量各空间方向上的梯度值,最后根据电磁旋度公式得到磁场二次场分量。通过地电模型的算例分析表明,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量极小且精度较高,而加权移动最小二乘法相比前者计算量较大,精度比较低,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张荣 《金秋科苑》2009,(20):43-44
由于水成物与云柱子的相互作用,雷云空间电场是上正下负;雷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直击雷和雷电感应。本文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滚球法计算确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房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很容易受到雷电感应的危害。通过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等装置进行屏蔽,避开感应雷和雷击电磁脉冲达到防护目的。本文探讨了防雷检测技术理念、计算机机房电磁场强度及机房设备防雷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架空配电线路绝缘水平较低,导致雷电感应过电压引起的事故率很高。为了达到分析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特性的目的,本文不仅介绍了雷电感应过电压电压瞬态过程,还对配电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雷电感应过电压的最大幅值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雷电物理与人工引发雷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雷电物理及人工引发雷电研究 ”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项目发展了雷电的空中引发新技术,并在我国南、北方进行了人工引 雷实验及综合观测,揭示了南北方人工引发雷电的特征及差异;建立了雷暴下空间电荷演化 的数值模式,提出了雷电成功引发的空中电场判据;研究了雷电流及辐射电磁场的关系,提 出 了改进的地闪传输线模式;用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人工引发雷电的发光特征,首次观测和证 实了闪电通道发展中双向先导传输现象,光、电同步观测揭示了先导接地时的物理过程;与 日本学者合作进行了高原雷电的综合观测,发现了云下部闪电放电起始于云内负电荷区;首 次发现人工引发雷电有抑制冰雹、增加降水的作用,用积云动力和电数值模式解释了 利用电催化原理进行强风暴人工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雷电及其电磁感应产生过电压,对电气设备造成破坏。简单说明了感应雷击形成机理及计算了感应电压的大小。对防感应雷击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雷电激发的强烈电磁场脉冲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变电站、输电线等电力设施危害性非常大。研究在整个开放空间激发的雷电电磁场的分布规律,能够帮助我们做好雷电防护,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应用Matlab编写单层土壤模型电阻率的雷电辐射场的计算程序,从而对不同土壤电阻率的雷电辐射场进行分析,总结影响规律。指出在辐射场强度达到峰值的过程中,雷电辐射磁场峰值和磁场波形的上升时间都受到电阻率的影响,其中对磁场波形上升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单层土壤的电阻率的增大,雷电辐射场波形上升时间越大,并且土壤电阻率对雷电辐射磁场的影响随土壤电阻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在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的学习中 ,不少初学者对于平面线框在平面电磁波场中的感应电动势的计算问题感到很困难 ,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对平面波和线框的立体位置关系没有搞清楚 ,笔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讨论和归类 ,并分别用电场和磁场强度进行计算。本文仅就最简单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即平面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振动方向以及线框的法线方向都是平行或垂直于坐标轴。1 感应电动势为零的两种情况1 .1 已知 E=E0 COS2π( ft- zλ) ax,边长为 a的正方形线框中心位于坐标原点 ,各边平行于 x轴或 y轴 ,求框中的感应电动势。图 1画出了这种情况的示…  相似文献   

13.
工业技术     
《中国科技信息》2008,(3):281-288
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电磁场特性的数值应用研究Research on Numerical Value Applic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HVDC Converter Transformer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建立了电磁场计算模型,对换流变压器设计中电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应用研究,分别得到了电场和瞬态漏磁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感应电机的运行性能,研完了一种具有内外双转子的新型结构的感应电机。电机采用励磁电抗较大的特殊铁芯和跑道型绕组形式。理论分析了电机内电磁场分析,推导了电机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xwell 2D,计算了其内部的电磁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双转子感应电机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萍  张鹏  张强 《大众科技》2013,(5):121-123
雷电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释放能量很大,它在短时间内可以释放数百兆焦耳的巨大能量;除了直接雷击带来的危害之外,同时引发强烈的雷电电磁脉冲,对雷电附近的电力系统以及通讯设备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要控制雷电的发展方向,影响雷电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为了进一步了解雷电初级阶段产生的电磁场分布以及将来设计新型抗雷电电磁干扰系统打下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电磁场的检测方法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国家背景空气自动监测网处于地势高,而且在雷电感应的防雷方面薄弱环节相对较多,因此易遭雷击。全文通过以南岳背景站防雷改造为案例,分析了雷电对国家背景站设备危害途径,阐述了国家背景站雷电防护技术包括直击雷和雷电感应的立体化的综合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丁旻  吴古会  刘波 《科技风》2012,(9):39+41
本文对ADTD闪电定位系统2007~2011年在贵州地区监测到的2631725次闪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贵州雷电流强度、雷电流最大陡度及平均陡度运用到贵州雷电流的热效应、机械效应、静电感应及雷电反击能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境内无论是直击雷还是感应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的工程电磁场仿真方法。以带电荷球体的电场分布为例。理论推导出带电荷球体的电场分布。在此基础之上,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了电场分布情况。验证了推导过程的准确性,并证明了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在工程电磁场领域仿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大气现象,会产生极高电压,形成电磁场,对各种电子设备有有着严重的影响.现代电子设备精度越来越高,对电源和信号质量要求也在上升,而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和强电磁场对电子设备的工作会造成影响甚至永久性破坏.文章先介绍了雷电对电子设备产生危害的原因,然后从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对防雷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这个电子信息横飞的年代,人们已经不能单纯地以亿作为计量单位来衡量生活中喷薄而出的数据量;在这个电场与磁场交织的空间,电磁场的应用可谓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在。而不论是在高性能计算、电磁场计算还是大数据分析与建模领域,崔涛都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从业十几年来,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973""863"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围绕集成电路电磁仿真、地球物理冰川和地震模拟、衍射光栅等重大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