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荟  孙毅 《科研管理》2006,40(12):182-191
本文采用VEC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1995-2015年新疆南疆地区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与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南疆劳动力转移发挥着长效机制。城乡收入差距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正向信号,农业技术进步为南疆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推力”,南疆产业结构升级未能够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拉力”,从而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倒逼”形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农业技术进步估计值,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考察农村人力资本、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农业技术进步增加了农业碳排放总量,农业碳排放具有强路径依赖性和滞后性,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从地域层面,东部技术进步值最低,中部农业碳排放总量最高,西部技术进步值最高、农业碳排放总量最低。东部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农业产业结构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影响中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技术进步能否取代人口优势成为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来源,值得大家关注。基于区域视角,分别利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全国29个省1993—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试图分析技术进步与人口年龄结构对出口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中西部地区出口的影响并不显著。高人口抚养比对东部出口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却存在正向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2005-2012年21个省份22个农业专利子类组成的省级平衡面板数据,基于能够消除超散布性和偏离泊松分布的负二项分布模型,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和动态纠偏最小二乘虚拟估计(BCLSDV)同时从产业间和产业内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产业结构升级和非农FDI分别具有显著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而农业FDI产生了负向技术溢出;地区层面,东部和中部地区非农FDI、农业FDI和非农进出口均存在负向技术溢出,西部地区非农FDI和农业FDI分别产生了正向产业关联效应和技术溢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应充分利用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其分解,计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1987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从国际贸易和FDI的视角,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和FDI促进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 FDI促进了技术效率,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0-201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GMM分析方法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市场化进程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成功消化吸收了FDI带来的全部先进技术,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新;东部地区接受的FDI技术外溢远远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中西部地区没能完全消化吸收;全国整体和东部地区FDI技术溢出效应与市场化程度存在倒U型关系,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弱的正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区域间面板数据考察融资约束对于FDI出口溢出效应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全国层面总体分析显示,地区融资约束水平越高,FDI出口溢出效应越弱;就地区层面而言,融资约束水平对于东部地区FDI出口溢出效应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中西部地区则具有显著的遏制作用。地方政府围绕FDI展开的引资竞争对内资企业融资活动产生挤出效应对FDI出口溢出抑制,而地区间引资政策优惠幅度、FDI质量以及技术学习承接能力的差别是造成区域差异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区域人口分布效应、区域经济发达效应、区域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抑制用水量上升的影响因素,但是技术进步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效应在各省份第一产业内部影响最大,而技术进步效应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是用水量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中部最显著;人口规模扩大促进了用水量上升,但是影响较小,而人口分布(流动)变化促进中国用水量上升比较显著。另外,区域经济份额相对变动对用水量的下降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份额提高促进了用水量上升。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更加重视农业节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由耗水强度大的农业向耗水强度小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等支持。  相似文献   

9.
李子豪  刘辉煌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95-1503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碳排放的影响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利用中国30个省级地区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反映地区碳排放水平的绝对和相对指标,并对各省区按照经济地理因素进行东、中、西分类,实证检验了FDI通过技术渠道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全国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对中国的碳排放的积极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滞后一期的FDI对各地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分地区层面的研究表明,FDI对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呈现显著的正面影响,FDI对中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不甚明显,FDI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则存在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LMDI方法将中国用水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区域人口分布效应、区域经济发达效应、区域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是抑制用水量上升的影响因素,但是技术进步更加显著。产业结构效应在各省份第一产业内部影响最大,而技术进步效应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是用水量上升的主要推动力,中部最显著;人口规模扩大促进了用水量上升,但是影响较小,而人口分布(流动)变化促进中国用水量上升比较显著。另外,区域经济份额相对变动对用水量的下降起到正向作用,但是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份额提高促进了用水量上升。因此,各省份需要加强节水技术创新,更加重视农业节水;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由耗水强度大的农业向耗水强度小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东部发达地区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等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李勃昕  韩先锋  李辉 《科研管理》2021,42(8):122-130
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共生视角,采用面板回归方法系统研究中国资本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影响,结果发现:FDI对区域创新具有动态抑制性影响,而OFDI的创新溢出呈现出“U”型三重门槛特征,较高强度的OFDI才能促进区域创新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存在显著的交互创新溢出,高强度的OFDI有助于扭转FDI创新溢出瓶颈,而适度的FDI 有利于撬动OFDI创新溢出最大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中国资本双向流动的交互创新溢出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高强度的OFDI有利于扭转东部地区FDI创新溢出瓶颈,但并未改变其他地区FDI的创新抑制影响;东部地区FDI能够正向调节OFDI创新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过高强度的FDI会弱化甚至抑制OFDI创新溢出。因而要分层次科学协调“引进来”和“走出去”,系统激励资本流动的创新溢出红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内地31省份之间专利权转让数据构建技术转移网络,对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化进行研究,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省际技术转移的多维邻近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转移活动集聚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技术流动方向多元化,东部地区内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均存在频繁的技术流动,但西部地区间的技术转移活动较少。多维邻近性的回归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与关系邻近性均对省际间技术转移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邻近性与技术转移呈现倒U型关系;文化邻近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Schott(2008)模型,运用新型测算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出口技术结构,并采用系统GMM方法,从全国以及区域两个层面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些年来,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在不断地升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技术结构;(2)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升级显著地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了其相对工资差距;(3)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资本和劳动密集偏向型产业的出口技术结构升级对其相对工资差距的正向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可见全国层面的出口技术结构升级对其相对工资差距的正向效应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刘洋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11-1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社会,必须抓住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时常德市发展文体生态园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测度金融集聚程度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集聚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集聚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居民消费,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城镇养老保险参与率和房价4个控制变量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正向作用,总人口负担比变量则抑制了居民消费.分地区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各省市区的TFP,技术进步率以及技术效率,再分别以这三个变量为被解释变量,以各省市区的FDI和时间趋势变量为解释变量,采用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由回归结果可知:东部、东北地区大部份省市的FDI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为正,北京、天津和上海尤为突出;而中西部地区普遍不显著或显著为负,其中青海尤为突出。这一检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FDI技术外溢效应能否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中国农产品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形成对农业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剩余劳动力产生和转移的“推”“拉”效应,分析加入WTO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指出转移的途径一是要拓展就业领域,二是拓展就业空间。最后讨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利用2003~2013年我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通过距离衰减、经济距离和逆距离平方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检验了服务业及细分服务业集聚对于本地和临近城市技术进步的影响。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一致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城市技术进步,而消费性服务业集聚抑制了技术进步;从地区层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技术进步的集聚效应呈U型结构。(2)在空间溢出效应上,西部地区生产性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临近城市技术进步显示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正向溢出和集聚阴影的共同作用下,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结合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虽然技术进步仍会促进能源的消耗,但其推动作用会逐步减弱,且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