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取与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典型指标,建立量化比较的考评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属各单位科技创新考评为案例验证其科学合理性,期望能够给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上海创新体系及其对科技评价的需求入手,分析了上海创新评价体系的发展及其上海创新体系与评价机制的特点,提出了构建面向公共决策的上海科技创新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科技创新水平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科技经济效益3个方面构建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评价体系.基于此评价体系,首先纵向分析2009-2018年中国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现状,然后将建筑业与制造业、农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结果显示,中国建筑业科技创新水平在2009-2018年间有一定提升,但相比其他行业仍有待改善.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建筑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定量测算其创新效率,进而构建托宾(Tobit)模型研究人力资源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投入对中国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科研经费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研发人员比例的增加,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采取协同创新模式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5.09%和66.08%时,其创新效率达到峰值,而采取独立创新模式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5.80%和64.09%时,其创新效率达到峰值;具有高技术能力科技人才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高学历科技人才的促进作用;相对于独立创新,协同创新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农业科研院所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定量测算其创新效率,进而构建托宾(Tobit)模型研究人力资源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投入对中国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科研经费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研发人员比例的增加,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采取协同创新模式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5.09%和66.08%时,其创新效率达到峰值,而采取独立创新模式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占比分别为15.80%和64.09%时,其创新效率达到峰值;高技术能力科技人才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高学历科技人才的促进作用;相对于独立创新,协同创新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农业创新体系下的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又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等,任务十分艰巨。这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构建起新型的国家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是构建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国家农业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动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人员素质,在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院所文化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登谷 《科学学研究》2003,21(5):449-454
院所文化是一种新的历史现象,是科研院所在进行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与应用的全部实践及结果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以人为本的群体竞争与协作意识。研究和认识新时期院所文化的实践与创新,对于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间科技与人才竞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日益成为政府和科技界关注的对象,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框架体系研究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梳理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系统地分析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的过程,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评价准备、实施、总结三步骤框架流程,并对我国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评价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航科技创新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民航的科技创新,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这套评价体系了解民航行业内各企詈科技创新的水平,为政府指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制定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对自身科技创新程度的把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制度难以量化,目前关于科技创新制度评价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本身以及制度建设的认识,尝试探索构建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制度评价体系,以期为评价科技创新制度成效提供工具参考,为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实施、执行、发展提供相关可靠信息,进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而行、协同推进。从科技投入制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评估制度、创新人才培育制度、科技政策支撑体系5个维度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主客观权重赋值,分别对制度总体和5个维度层面的制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水平处于较好级别,其中高校评价的制度成效最高,其次为科研院所人员及研发机构的评价;创新人才培育制度在5个维度中的权重最高,是对科技创新制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构建高效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创新效率,加强科技评估规范化、突出创新导向,加强创新人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探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且富有活力的人才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1.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科技创新现状的科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并深刻蕴含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主动把握全球化创新国际化规律和机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自觉战略选择。在全面审视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创新成果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策略,以期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何明举 《现代情报》2016,36(8):109-112
大数据的出现既为科学研究奠定了雄厚的信息资源保障,同时又为科研数据查找、分析和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科技查新与科研创新的关系,查找目前科技查新所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通过整合查新机构资源打造科研大数据、加强科技查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规范科技查新管理和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查新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科技成果表观水平"的概念。论述了表观水平流行于科技成果评价的原因,运用表观水平进行科技评价存在的弊端以及提高科技成果质量的对策。指出科技评价可以发现差距,有差距就会产生"势能",科技奖励是将"势能"转化成"动能"和动力的外在条件;只有正确评价才能正确鉴别,才能奖罚得当,才能正确引导;制度改革应以科技评价和激励政策为主线,从上到下的各种制度都应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束玲琳 《科教文汇》2012,(27):21-2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投入,科技基础资源条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由于缺乏战略性的部署,体制和机制建设不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布局失衡、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创新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平台建设的内涵和定位尚未有清晰的认知,尚未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本文通过管理机制建设和用人机制建设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制建设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制建设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互作用分析,揭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模型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基于2000-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具有一定普适性,可为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方法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慧玲 《科研管理》2015,36(12):146-154
本文基于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往往缺乏能够科学、合理地量化科技计划资助额度的依据,展开了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研究。该研究运用SMART指标法、德菲尔法,采用异常值纠正、标准化、赋权统计、结果调节等数学方法,构建科技计划项目资助额度量化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可量化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金额;应用调节方法,能达到财政科技创新研发资金投入预算值与立项项目资助金额的平衡,亦可使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的资助导向和制定的科技规划得以体现。研究成果获得科技管理部门的采纳,使科技计划管理工作者摆脱了在经费配置中缺乏科学量化依据的困扰,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管理从过多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向科学规范决策转变,有效提高了科技计划管理的绩效和宏观可控性,因此亦是当前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60年科技创新“痛并快乐着”,我们应在快乐中总结成功经验,在困境中迎难而上。从科技成果、科技投入、科技人力资源、创新环境、科技潜在生产力五个方面分析建国60年科技创新的演进特点,指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未来战略重点在于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9.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科技金融内涵的界定和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互动耦合关系分析,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运用我国省级区域统计数据,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大部分省市科技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显著。据此给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