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裕  熊寿遥  胡韩莉 《科研管理》2016,37(10):69-78
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不同。本文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和修正的智力增值系数(MVAIC),利用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及各个要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对创新绩效表现显著正向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对创新绩效影响较小,在成长期表现为负向作用,流程资本、关系资本和创新资本投资在企业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对创新绩效表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在成长期和衰退期,创新资本投资的影响系数较大,在成熟期,关系资本投资的影响系数较大。研究结果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探讨了人力资源经理在不同阶段主要扮演的角色,为企业选拨和培训人力资源经理提供新的视角.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依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得出人力资源经理在不同阶段分别主要扮演战略合作伙伴、HRM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告知我们,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使得相同的管理策略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管理效果.笔者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一汽轿车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甄别,针对一汽轿车成熟期的特点和实际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战略、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管理是一汽轿车成熟期的管理重点,并探讨了对应的实施策略和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契约的影响,通过契约磨擦的作用,最终会反映在盈余管理上.我们以2001~2005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盈余管理的特点各有差异,在不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时,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在正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也最低;在负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长期盈余管理程度最高.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整合以往针对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出口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与特点,揭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的影响,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税收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不同,因此应考虑采用不同的税收策略。文章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进行的税收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09年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3组,分别从R&D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R&D投入产出效应的滞后期及R&D投入的累计效应3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程度不同,成长期企业的R&D投入对当期绩效的影响显著,并存在长期的累计效应;成熟期企业R&D投入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时期相对较短;而对于衰退期企业,实证结果均不显著.研究成果为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R&D投入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如何选择变革方法是企业在实施流程变革时面临的难题之一,处于不同企业生命周期和流程复杂度不同的企业需匹配不同的流程变革方法.在回顾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界定采用初创、成长、成熟和再兴四阶段模型;按流程复杂度的高低将流程分为低、中低、中高、高共四层次;同时将流程方法按变革幅度依次分为自然的流程、流程设计、流程再设计和流程再造;然后以企业生命周期、流程复杂度、流程变革方法为维度构建流程变革方法选择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IPO定价、增资扩股以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投资、并购等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对企业价值评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价值驱动因素不同,使得企业价值与企业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较为明显,为了使其价值评估的结果更加准确,根据其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选择相应的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方法,并针对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研究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为如何界定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更加合理准确的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净现值法在投资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的经营战略中预测未来的市场变化,长短期投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长期投资,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是常用方法之一,净现值是指投资项目现金流入量总数的现值超过其流出量现值的余款,利用净现值法进行不同的计算分析判断以指导企业决策.  相似文献   

11.
私募股权投资时机的选择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私募股权投资时机对被投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选取深圳中小板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私募股权投资选择不同的时机进入,会对被投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初创期进入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扩张期进入则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成熟期却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入时机越早,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越明显,企业的资金和资本越能够得到迅速增值。  相似文献   

12.
孙先定  黄小原 《预测》2002,21(1):33-36
本文基于期权的观点建立了产业投资决策的期权模型,探讨了模型的解及其意义,提出了一种确定产业投资规模及其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冯冰  杨敏利  王凤 《科研管理》2016,37(2):124-131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研究投资区域在阶段投资对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以2000年~2008年间首次接受风险投资的991家创业企业为样本,使用logit回归模型,本文研究发现:当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本地(本省或本市)的创业企业时,总投资轮次增加对投资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当风险投资机构跨区域投资时,总投资轮次增加对投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上述结论表明,阶段投资的相对收益和相对成本会随着投资区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风险投资机构在决定是否通过阶段投资来降低代理成本时需考虑投资区域这一情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郑霞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47-50,55
近10年来,广州公共科技投入中出现的总量有限,投入结构不合理、转制机构过多、市属机构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日益明显。政府应在市场化进一步深化过程下,正确定位公共科技投入的政策,有效发挥公共科研机构组织的作用,克服市场化经济中的一些偏离现象,真正体现公共科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投资部门结构调整是指调整投资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投入产出理论建立投资部门结构调整的产出效应机理模型,深入透析投资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所带动的各产业产出的连动效应机理,并以农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研究,投资部门结构调整的产出效应与该产业或产业群的生产直接消耗系数、投资直接消耗系数以及总投资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有志  宋阳 《未来与发展》2010,(9):54-57,62
本文使用1997年至2006年的月度数据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存在短期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经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投资挤进了私人投资,并对挤进效应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7.
张春景  陈永泰 《软科学》2013,27(2):90-93,98
将投资结构和融资约束融入一个模型,并引入跨期的概念。模型分析的结论是:当不考虑融资约束预期时,企业的投资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仍保持最优结构;当考虑融资约束预期时,企业投资的流动性结构和风险性结构会发生扭曲,扭曲的方向是增强流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陈海声  温嘉怡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5):124-127,131
近年来,在资本趋利性的驱使下,制造业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通过对深沪两市2007~2009年采集的330个独立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对房地产的投资确实削弱了对研发方面的投资,但这种偏离行为对企业成长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负定方差阵下的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宜庆  王浣尘  何宜强 《预测》2001,20(6):54-55,77
在用于度量投资风险的方差阵为非负定时,本文建立并研究了允许卖空与不允许卖空情形下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模型,同时给出了计算最优投资比例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旭  罗季 《预测》2004,23(1):7-10
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探寻我国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并实证分析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联性,发现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不存在长期的均衡联系和反馈作用。结论是我国目前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调控能力十分有限,即未表现出“带动效应”,也未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