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合理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问题。从平台建立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教系统中的具体定位,提出基于平台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以及有效的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方法与激励机制。以期能够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为高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际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良好环境的创建、创新创业平台的提供以及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单一,参与面窄,高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与社会联系不够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只有克服这些困难,建立相应的机制,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实地考察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进行调研。提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系统,健全创新创业模拟系统管理机制。通过打造集服务式、平台式与轻资产模式为一体的创业实战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项咨询、业务办理以及对接投资等服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各高校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持,在各层面的支持下,近几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快速成长,数量和规模日益增长.调研国内创新创业平台,总结平台建设合发展经验,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社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重要时期,创新创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动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本文通过对西部多所高校972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及对部分大学生的深入访谈等方法来分析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同时还分析了大学生在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对创新创业的作用以及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创业能力训练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提高西部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葛广昊 《科教文汇》2014,(34):213-214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阻碍和困难,因此鼓励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阻碍和困难,因此鼓励和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目前艺术类研究生普遍存在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创业实践缺乏指导等问题。针对艺术类研究生创新创业现状,基于思想引导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适合高校艺术类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难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对此,必须加强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新是其动力与源泉,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将创新和创业教育进行合理的结合,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后重点探讨了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5)
在国家推出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的大背景下,高校深入推进大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发展。地方高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正在逐步形成一套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目前众多高校积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在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大力扶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力推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与管理,从团队建设、生产经营、政策支持和融资渠道等多个维度来对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其运营效果,营造高校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本文重点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十个运营管理机制展开讨论,旨在优化其功能,让其成为校园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较大成果,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难题。为探索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通过对H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成效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总体规划愿景并探索建设路径,从而推动地方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协同是对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以高校为中心,配合政府、企业、其他行业等第三方机构的协同创新创业平台有利于发挥各方的专长和特色,为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支持,最终促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得以实现。分析了河南高校协同创新创业的基本内涵、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优势作用,以及推动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中心良好运行的创新途径,以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其创新素质,推动高校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发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概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目前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实施创业教育中的具体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社团企业化是指借助高校社团平台,创立企业化管理运作的创业社团。本文结合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以及高校社团特点,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并将企业化运作模式融入创业社团,运用企业化的管理制度、运作方式对创业社团、创业团队以及创业项目进行管理和运作,从而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与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已成功举办了7届。大赛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体现出高校之间大学生TRIZ应用水平的差异。以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为例,重点分析赛事有关创新方法推广情况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论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从构建项目孵化平台、合理设置平台内容以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三个方面探究了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发挥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分析了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构建原则,重点研究了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基于资源整合的宏观视角,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将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融合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20.
郑继来  干林  张中宁 《现代情报》2015,35(11):143-146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第二课堂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图书馆,如何积极主动参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一项颇具现实针对性的研究课题。本文在阐述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基于跨界合作理念来创新服务模式,以便在实体馆藏建设、创新创业信息资源整合网站平台构建以及信息传播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密切接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