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6年~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在能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效率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其中西部地区普遍较低;产业结构、人均GDP、环境治理强度等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环境治理强度与经济增长效率呈正相关,第二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成军  解晶  冯涛  李近春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9):114-116,125
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角度设计评价指标,综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中的模型,以2009年至2010年的陕西省科技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对陕西省能源化工各个行业的R&D人力资源的总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能源化工工业R&D人力资源效率普遍不高,平均效率仅为71.4%。  相似文献   

3.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其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以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区、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背景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算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2001—2012年间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各省市经济发达程度与能源效率成正向关系。(2)非期望产出对于各省市的能源效率影响较大;(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4)技术进步是促进提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工业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近年来的工业效率变动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2005-2007年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系统和集约高效产业系统是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关键。【方法】本文基于Kaya恒等式构建了产业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以中国30个省份发展规划中政策性目标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对“孤立式”与“协同式”两种优化策略下省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1)在当前能源与产业结构下,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兼顾,“协同式”优化策略下中国二氧化碳潜在减排规模更大,为78082.90万t。(2)能源强度是现阶段影响碳排放的主导因素,省际产业能源协同的碳排放效应具有两面性,应重视碳排放随产业发生转移的问题。(3)在充分实现能源调配和产业转移的情况下,东中西部总产值平均增长幅度为7.98%,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地区特色更为突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区间产业同构的窘境。【结论】本文通过对多重目标约束下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的碳排放效应进行探讨,证实了多重目标约束下省际“协同式”策略的碳减排效应更为显著,为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供方法借鉴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值及节能减排潜力,并与非碳约束下能源效率值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分析,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引入非期望产出会明显降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而各省份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认为,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较强,能源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软件外包承接城市的运作效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软件外包实力.本文将因子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的方法相结合,对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加以改进,引入了SE-DEA(C2R)和SE-DEA(BC2)模型,改进了传统DEA模型对有效决策单元无法进一步比较的缺陷,对我国14个软件外包承接城市的运作效率进行评价.将投入产出指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因子得分,再将投入因子和产出因子作为SE-DEA分析的变量进行相对效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南京、天津、成都、济南和杭州在承接软件外包方面的效率偏低,并对提高承接城市的承接效率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与能源技术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科研管理》2012,33(5):56-63,78
基于全要素生产理论,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在共同前沿方法框架下分析比较2000-2007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利用"技术缺口比率(TGR)"定量考察中国区域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在全国共同前沿下的均值仅为0.688,维持既定经济产出的节能空间达到31.2%;从区域角度来看,中国能源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接近全国最优水平,样本期内TGR始终维持在0.95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距离全国潜在最优能源技术还分别存在18.6%和26.6%的改进潜力,三大区域之间的能源技术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基于能源-经济-环境DEA分析的我国工业发展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工业产值、能源消费和废气排放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效率评价,分析了我国工业近八年的整体的3E (能源-经济-环境,本文具体指工业能源消费工业产值和工业废气排放)效率发展情况,研究了当前工业各行业相对的3E效率水平,提出促进我国工业3E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8,(6)
基于SBM与GML指数模型,运用2005~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大气污染下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约束下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实现了41.22%的增长;东部沿海地区与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距,且从效率分解因素来看,各区域的主导因素各异;省际研究发现,内蒙古、湖南两省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