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厘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定义,分析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在评价体系中引入AHP法,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受教育者四方面的评价体系,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达到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内蒙古自治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入手,找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中引入博弈论思想,理清各自权责,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中介机构、学生四方面评价主体博弈的策略,为内蒙古自治区内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思路,达到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产学研背景下,为突出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基于协同理论,把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多元主体,识别出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系统中的关键因素序参量,利用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优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协同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学位性质模糊不清,导致社会认可度不高;差异化的招生、收费与证书制度,导致生源吸引力不强;教育资源匮乏与培养管理粗放,导致人才培养"专业性"弱化等问题。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性危机"产生的根源与性质,需要厘清专业学位的内涵,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建立开放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元聚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加快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独立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5.
工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今后我国高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流模式。针对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招生考试方法、导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制度管理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建立了"一制二段三结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这对于今后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的26所“特需项目”高校为调查对象,以项目《中期考核总结报告》为主要文本,调查分析了这些学校工程硕士人才的培养特色。调查表明:“特需项目”高校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为起点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找准工程硕士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培养、奖助体系等多方面初步形成了适合校情的培养特色。指出这些高校在招生就业和实践环节、服务需求与质量保障等方面需要改善和提高,并对其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87):2-3
作者结合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根据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针对高等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遴选方式进行讨论,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等方面的改革,旨在更合理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并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教材体系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学位论文缺乏应用价值等问题。因此,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网络化教材体系,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提高导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明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性,是构建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应用性;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养成;加强"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估机制,这是提高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突破,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面仍存在培养目标模糊化、培养机构单一化、培养过程理论化和培养效果同质化等问题。随着教育供给侧改革逐步深入,应用型高校将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机构和阵地,这主要在于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目标合一、主体多元、过程融合及效果双维等方面的契合性和优势。应用型高校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知识和技术应用与创新理念;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桥梁,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为核心,形成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多维评价为手段,彰显多元价值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部分高校认识不到位,不能充分理解和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学科评估进行对比分析,厘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在定位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涵关系,提出学科建设视域下应抓住培养目标定位、导师队伍水平提升、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等三个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现状存在不少问题,造成了中职学校招生难、学生流失率高、经济发展没有足够的人力支撑、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人才培养艰难等。应建立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改革现行人事制度,对中职学校所需专业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开展能工巧匠提升及资格认定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层次人才教育。文章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异同等方面入手,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教育部扩大招收以本科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来,围绕其招生、培养、就业的社会认可度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本文通过对合肥地区部分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社会认可度现状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展开起因审视和调适对策探析,以期为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专业实践在全日制车辆工程研究生的实践应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实践基地的良好运行,关系着全日制车辆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目前,实践基地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文章由上而下、由内而外、以点带面,从多维度提出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方法和目标,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针对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在新的时期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应该采取以“学生工作处统一协调,坚持系部党总支负责制,实行‘低年级专职辅导员制,高年级专业导师制’”为特点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学制课程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学制主要有二、三年制大专文凭全日制教育,四年制本科前期教育,研究生证书专业教育等基本形式。其课程特色可概括为:(1)课程目标定位准确;(2)课程开发源于行业需求;(3)课程贴近职业岗位;(4)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反观我国的高职教育,尚存在课程与岗位工作匹配度低、重基础理论等问题,应借鉴加拿大高职教育的经验,在学制、课程定位等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8.
介绍并分析六所农林类高校涉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情况,内容包括生源质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队伍、专业实践、就业前景以及论文类型与形式等。调查结果表明,涉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和改进。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涉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进行探究。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提供本体论基础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供认识论基础的是新知识观,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论、政治论、经济论和人本论的结合体为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提供了价值论基础,方法论基础是学习理论中的情景观以及体验式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20.
宋鸽  王建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77-279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依靠“科研育人”抓手,坚持以实践基地合作科研项目引领为导向,推进行业与企业专家进学校和专业导师进企业“双进融合”,探索双导师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际科研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既有“卓越精神”、又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